字词 | 亚洲蓬子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亚洲蓬子菜 【概况】: 异名 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亚洲蓬子菜的全草及根。 原植物 亚洲蓬子菜Galium verum L.var.asiaticum Nakai,又名长叶蓬子菜(《秦岭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近直立草本,基部稍木质,高可达1m左右。茎有4棱,被短柔毛或粃糠状毛。 叶纸质,6~10片轮生,线形,长5~7cm,宽1~1.5mm,顶端急尖,边缘极反卷,常卷成管状,上面无毛,稍有光泽,下面有短柔毛,稍苍白,干时常变黑色,1脉,无柄。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较大,多花,通常在枝顶端结成带叶的长可达15cm、宽可达12cm的圆锥状花序,总花梗密被短柔毛;花小,黄色,稠密,花梗有疏短柔毛或无毛,长1~2.5mm;萼管无毛;花冠辐状,无毛,直径约3mm,花冠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顶端稍钝,长约1.5mm;花药黄色,花丝长约0.6mm;花柱长约0.7mm,顶部2裂。 果小,果爿双生,近球状,直径约2mm,无毛。花期4~8月,果期5~10月。 (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878页.图89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1700m的山地、旷野、河滩草地上。 分布于华东、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化学】: 全草含车叶草甙(Asperuloside)[1]和绿原酸(Chlorogeniic acid)[2]。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3,209 [2]Phytochemistry 1982;21(12)∶2917,CA 1983;99∶155]04e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甘,温。” 功效 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 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