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泛稱 > 塔 > 浮圖2 浮圖2 fútú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神佛 > 佛 > 浮圖1 浮圖1 fútú 即佛陀。《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月氏,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李賢注:‘浮圖,即佛也。”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戲(附) > 浮圖 浮圖 fútú 古博戲中擲骰子的彩名。依次從一至六不同點數配搭所呈現的一種貴彩。宋·吳曾《能改齋漫録·神仙鬼怪》:“章郇公守洪州,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臺輔,即成貴彩。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爲相猶在。”宋·袁文《甕牖閑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爲浮圖……借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爲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浮圖梵語Buddha之音譯。或譯為 “窣堵波”、“浮屠”、“佛陀”。指佛、塔,在此指佛塔,即瘞佛骨之地。昔人以為建塔為大功德,自北魏迄北周、北齊,盛行于隋、唐。塔形有三級、四級、七級、九級之别。其塔盤、塔座上每有附刻之文字,即鎸刻造塔年月、建塔者姓名等。刻文有三面刻、四面刻、五面刻諸類,塔文為記、頌、銘、贊,體無定例。經幢興起後,浮圖漸希,迄唐季殆匿迹。著名浮圖文有 <凝善寺三級浮圖碑>、<雲居寺石浮圖録>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