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子侨之犇走兮,申徒狄之赴渊。
【集校】: 洪兴祖:驱子侨之犇走兮,申徒狄之赴渊。 校语:犇,一作奔。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俞樾:下文“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吴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皆两人并举,此亦当同之。王子侨与申徒狄,则不伦矣,驱字又无义。王注谓“意欲驱驰,待王子侨,随之奔走”,诚曲説也。 驱子侨,当爲人名,疑即舟之侨也。 闵二年《左传》:“虢公败犬戎于渭汭。舟之侨曰:‘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矣’。 遂奔晋。”此即所谓舟之侨之奔走也。 舟之侨爲驱子侨,声之误耳。《左传》豆区之区,僕区之区,《释文》并音乌侯反,故得与舟音相混,若子与之则更易混矣。 。【集释】: 王逸:驱,驰也。 子侨,王子侨也。申徒狄,贤者,避世不仕,自投赴河也。 言己修善不见进用,意欲驱驰,待王子侨,随之犇 , 学道真,又见申徒狄避世赴河,意中纷乱,不知所行也。 王泗原:子侨,解见《惜誓》。申徒狄,解见《悲回风》。 汤炳正:子侨:周晋王太子,传説后得道成仙。 参《远游》“吾将从王侨而娱戏”句注。之,通“而”。 犇,同“奔”。申徒狄,传説中殷末人,因不忍见纣乱,负石投河而死。参《悲回风》“悲申徒之抗迹”句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