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浪漫主义的小说思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浪漫主义的小说思潮

浪漫主义的小说思潮

浪漫主义是“五四”小说中的两大思潮之一。早在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推崇和介绍了以拜伦为主的欧洲积极浪漫主义,并在以后的小说创作中留下了影响,他的《奔月》、《铸剑》等都是出色的浪漫主义的作品。“五四”时期,新文学家对浪漫主义的接受和探索,并不完全以社团为界,许多作家都把小说看作是“一种内心冲动的产品”(陈衡哲《小雨点·自序》),追求着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性。冰心的小说中主观的想象和感受多于客观的描写;庐隐的小说在人物命运的叙述中更多地描写他们的情绪和精神痛苦,表现着她自己的情感;王统照的小说往往把人带到虚幻的境界;许地山的小说则时时显现着奇异的色调;而弥洒社、浅草社小说中这一倾向则更为浓郁。“五四”小说与浪漫主义精神发生着较普遍的共鸣,但使主观抒情性成为一种主导的思想倾向,从而集中而鲜明地表现着浪漫主义小说思潮,并形成一种创作流派的是创造社。1922年5月, 《创造》季刊创刊,首先举起的文学大旗就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郭沫若《编辑余谈》)。创造社成员在国外曾感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半殖民地的两重失望和痛苦,又受到西方理知主义破产和自然主义失败的影响,因此特别推崇歌德、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尤其是惠特曼等充满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一些与浪漫主义有联系的哲学家,如尼采、斯宾诺莎、柏格森等,并着重翻译介绍过德国浪漫主义。他们认为文学是个性的、感情的,是“主观的产品” (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体现着“五四”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他们执着于文学首先是表现自我,然后才与客观人生发生联系,以此反对封建文学的“文以载道”,但在强调自我时,常常流露着文学创作“原不必有什么预定的目的”(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的“唯艺术论”的思想。“五四”浪漫主义的小说思潮受到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基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条件,它并没有接受其全部内容,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是时代性。成仿吾在《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中,曾批评“从前的浪漫的文学”脱离现实而表现一种梦想的王宫,他们在强调自我的同时,也注重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要求“把住时代,有意识地将它表现出来”(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使“内心的要求”内含着时代的内容。其二是“写实”性。他们的作品没有浓郁的色彩缤纷的奇特场面,大都取材现实,展示平凡生活和个人琐事,其中也没有多少夸张的表现。郁达夫曾说: “小说的生命,是在小说中事实的逼真”(《小说论》),其作品大都以写实的笔触描写着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的情绪。其三是感伤性。创造社的小说很少表现美好的事物,缺少光明的理想,也没有欧洲浪漫主义那种英雄人物。他们更多地是表现个人理想不能实现时的伤感,表现重压下弱国子民的时代病,其代表者就是郁达夫笔下的“零余人”。“五卅”前后,中国社会发生进一步变动,新文学家思想纷纷发生转变。1925年2月,郭沫若在《塔·序引》中表示向浪漫主义告别,同时,郁达夫小说中现实主义色彩也越来越浓,以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的浪漫主义思潮由此逐渐趋于衰息。在二十年代末的“革命文学”倡导中,浪漫主义受到了严厉的责难,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这以后,现代小说史上仍有浪漫主义出现,如三十年代艾芜的《南行记》,四十年代徐訏、无名氏的作品,但没有形成“五四”时期那种思潮和气势。然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继续为许多作家所采用。

☚ 现实主义的小说思潮   自然主义的小说思潮 ☛
000043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