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博落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博落回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筒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三钱三、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泡通珠、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的带根全草。博落回为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体带有白粉,折断后有黄汁流出。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带红紫色。单叶互生,阔卵形,长15~30厘米,宽12~25厘米,5~7或9浅裂,裂片有不规则波状齿,上面绿色,光滑,下面白色,具密细毛;叶柄长5~12厘米,基部膨大而抱茎。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萼2片,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薄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细而扁;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短,柱主2裂。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扁平,红色,表面带白粉,花柱宿存。 种子4~6粒;矩圆形,褐色而有光泽。花期6~7月。 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 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5~10月采收。味辛苦,性温,有毒。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 ❺ 治下肢溃疡:博落回煎水洗,另用叶2张,中夹白糖,放锅内蒸几分钟,取出贴患部,每日换1次;或博落回(鲜根)300克,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 一般3个疗程可以根治。根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博落回碱。 此外,尚分出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B-碱、C-碱。从全草中分出了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另一种A-碱。 博落回中的三种生物碱,有杀线虫作用;对某些细菌及真菌也有抑制效力。博落回有杀蛆作用,能抑制蝇卵孵化;杀蛆作用以叶及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为生物碱。 博落回含多种生物碱,毒性颇大。已屡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报道,主要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