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浙江蚕业改进机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浙江蚕业改进机构Zhejiang instute of sericultural improvement推广蚕业科学技术,促进浙江省蚕业发展的蚕业组织。浙江省于1915年在杭州艮山门外沙田里创设省立原蚕种制造场,1927年改称蚕业试验场,1928年又改为蚕业改良场,在笕桥建总场房屋,由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院长谭熙鸿兼任场长。为谋求事业的扩充,复在杭州留下小和山培植桑园,建造蚕室,生产优良蚕种,并在嵊县设立分场,繁育一代杂交蚕种。1929年秋在杭州武林门外创设杭州缫丝厂,蚕业改良场也易名为省立蚕丝业改良场,并附设女子蚕业讲习科,培训初级蚕业科技人才。1930年省立女子蚕业讲习科并入场,场的规模缩小,将原来笕桥场址借给浙江大学农学院,总场迁移至艮山门外沙田里,同时嵊县分场停办。1931年春,总场的推广部恢复,更名为指导部,在场内附设蚕业取缔所,并将女子蚕业讲习科改为女子蚕业讲习所,移至小和山上课。1932年11月蚕丝业改良场改为蚕桑场,蚕业取缔所及杭州缫丝厂分别独立。1934年4月蚕桑场改由省建设厅领导,并改名为省蚕桑场,同年10月蚕业取缔所撤销,业务并入蚕桑场办理,同时建设厅设立管理改良蚕桑事业委员会,主管全省蚕业推广工作,蚕桑场撤销指导部,保留采种、试验及取缔3部分及附设女子蚕业讲习所。1935年1月蚕桑场改属建设厅蚕丝统制委员会,改名为浙江省蚕桑场,1936年初蚕丝统制委员会直属省政府,蚕桑场添设桑园股。 浙江省蚕业改良场场址(杭州) 1937年,省建设厅将蚕桑改良场、嘉兴蚕种场及蚕业监管所并入浙江省农业改进所为蚕丝股,掌管改良蚕桑品种、指导桑树栽培方法与养蚕制丝技术,配发改良蚕种、监管蚕种生产和开展试验研究工作,所址是在松阳县太保庙。蚕丝股在松阳县界首及兰溪县游埠设原蚕繁殖场。1941年农业改进所蚕丝股改为蚕丝系,成立育蚕、育桑两场。同年浙江省成立蚕丝管理委员会,在嵊县设蚕桑繁殖场,在汤溪县设立分场。1942年省农业改进所内蚕丝机构合并为蚕丝试验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于次年蚕丝管理委员会迁至杭州,以经费困难而结束,在省建设厅内设第4科掌管蚕丝行政,另设蚕业监管所,建立蚕桑繁殖场,负责生产原种及试验研究,后成立蚕业推广委员会,负责农村蚕业改进工作,全省划分为10个蚕业推广区,设10个蚕业指导所。1947年原有蚕业推广委员会、蚕业监管所及农业改进所的蚕丝试验室合并改组为浙江省蚕业改进管理委员会,属省建设厅,直至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浙江省农林厅蚕业改进所接管改组了前省建设厅所属省蚕业改进管理委员会、中国蚕丝公司所属在浙江的蚕种场和桑苗圃以及中国蚕桑试验场等单位,蚕业改进所设蚕种繁育系、蚕种监管系、技术推广系及蚕茧管理系等4个业务系,掌管全省蚕桑生产,并在吴兴、德清、长兴、嘉兴、桐乡、崇德、海宁、海盐、杭县、诸暨及嵊县等11个重点蚕茧产区县建立省直属蚕业指导所,小和山原蚕种场、长安桑苗培育所、嘉兴蚕种场蚕种冷藏库及蚕桑试验场都归属于省蚕业改进所直接领导。1952年省蚕业改进所与茶叶改进所、棉麻改进所、土产改进所合并成立特产局,局内分设蚕业、茶叶、棉麻和土产等4个业务科。1956年将特产局蚕业科划出,单独成立为蚕业管理局。1958年蚕业管理局撤销,与特产局合并为省农业厅特产处,在处内设蚕桑科。1960年又恢复特产局,设有蚕桑科。1970年特产局与畜牧局合并为畜牧经济作物处及1973年畜牧与经济作物分开,均设有蚕桑服务站。1978年恢复特产局,1983年改为经济作物管理局,在局内均设有蚕桑科。原省直属的各县指导所于1952年下放给县领导。1954年在特产局内设立蚕种公司,统管全省蚕种繁育与监管。1959年公司撤销,工作归并特产处,1963年恢复蚕种公司,1970年又撤销,1978年9月再次成立蚕种公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