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墓位于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海宁中学。1973年春,兴地区文管会与海宁县博物馆发掘清理。墓葬时代在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该墓为砖石混用券顶结构,方向170度。全长9.56米,宽4米。有前后两主室及前室附带的东西耳室。墓壁基础及下段均用长条形石灰石叠砌,条石之上用砖起券。前后室之间筑有隔墙,隔墙上方有石棂方窗。墓中随葬品主要是陶器、瓷器两类。陶器有案、杯、钵、奁、尊、盆、勺等,多为通体磨光后涂朱红色彩的灰陶。陶俑,为模制,其面部须、眉、眼、鼻均作以细微刻划。瓷器包括双耳罐、四系罐。另外还有石猪、钱币等物出土。墓内画像石有大小63块,共刻画像55幅,面积22平方米。只有一幅嵌在墓门楣外侧上方,其余均分布在前室。画像内容除图案花纹和补白外,主要内容可分为墓室建筑图、墓主人生活画像和祥瑞图等三大类。墓门门扉上所绘朱雀、铺首,应为地面门庭的实用装饰。八个蟠龙柱画面,显然也是模仿地面木构建筑的象征性雕刻。整个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面建筑的缩影。总之,这些图像从各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生活及当时人们对神的崇拜和对“上苍”的迷信。如此面积大,内容丰富的画像石刻,在我国长江以南还是第一次发现。它不仅扩大了我国画像石的分布范围,而且为研究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