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浒西庄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浒西庄遗址 浒西庄遗址位于陕西武功县西部的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镇3公里。1979—1981年进行发掘,共发现房址14座、墓葬19座,有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仰韶文化遗存为庙底沟类型。发现半地穴式房屋2座,圆角方形,有长而窄的门道,正对门道有灶坑。遗物有罐、彩陶盆、钵等。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发现有12座房屋,均半地穴式,多数平面呈方形,仅有1座为圆形。面积8.4—12平方米,有门道突出屋外,地面为白灰面,中间有灶。圆形房屋的门道向屋内凹入。陶窑为横穴式,由窑室、火膛、火道三部分组成。墓葬分布不规则,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向西北或东南,均单人葬,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侧身葬及二次葬4种葬式,所有墓葬的骨架均不齐全。陶器主要为灰陶,有少量红陶,以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为最多;器形有鼎、斝(jia)、大口深腹罐、喇叭口平底瓶、筒形罐、单耳罐、敛口罐、盆、刻槽盆、灶、钵、豆等。 ☚ 横陈遗址 案板遗址 ☛ 浒西庄遗址 浒西庄遗址位于陕西武功县西部的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镇3公里。1979—1981年进行发掘,共发现房址14座、墓葬19座,有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仰韶文化遗存为庙底沟类型。发现半地穴式房屋2座,圆角方形,有长而窄的门道,正对门道有灶坑。遗物有罐、彩陶盆、钵等。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发现有12座房屋,均半地穴式,多数平面呈方形,仅有1座为圆形。面积8.4—12平方米,有门道突出屋外,地面为白灰面,中间有灶。圆形房屋的门道向屋内凹入。陶窑为横穴式,由窑室、火膛、火道三部分组成。墓葬分布不规则,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向西北或东南,均单人葬,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侧身葬及二次葬4种葬式,所有墓葬的骨架均不齐全。陶器主要为灰陶,有少量红陶,以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为最多;器形有鼎、斝(jia)、大口深腹罐、喇叭口平底瓶、筒形罐、单耳罐、敛口罐、盆、刻槽盆、灶、钵、豆等。 ☚ 横陈遗址 案板遗址 ☛ 浒西庄遗址 浒西庄遗址huxizhuang yizhi位于武功县西部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镇大约2公里。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1959年发现,1979年~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发掘。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出土12座房址,多为方形半地穴式,圆形较少。灰坑或窖穴发现35座,陶窑4座,墓葬18座。陶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及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坟、划纹、方格纹、戳刺纹及镂孔;彩绘仅见于喇叭口圆肩罐的顶部及个别碎陶片上,颜色有红、白两种,烧成后绘彩,分横条红彩、横条白彩,器形有鼎、喇叭口圆肩罐、筒形罐、盆、碗、豆、圈足盘、灶、器、盖、钵、甑、棒槌形器。生产工具及其他用具有刀、斧、镰、铲、锛、凿、刮削器、锥、针、纺轮、陶拍、磨石、矛、镞、环、球、磨盘等。武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洛河堡遗址 宫字瓦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