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测不准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cebuzhun guanxi

微观粒子的某些共轭量(两个相乘以后量纲为焦耳·秒的量称为共轭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两者不确定程度之间的关系叫测不准关系。如粒子在某方向的坐标和动量,方位角和角动量,时间和能量等,都是这样的共轭量。它们之间的测不准关系为:h为普朗克常数。
测不准关系是由海森伯(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的。这个关系表明,一对共轭量测量的精确度存在一个基本极限,不可能同时进行准确测量。例如要想将粒子在某一方向的位置测量得非常准确,就将无法知道它将向什么方向运动。反之若是将其动量测得相当准确,就不可能确切测准它的位置。因此,对微观粒子来说,轨道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轨道是建立在同时有确定位置和动量基础上的一个经典概念。而能量和时间的测不准关系则表明:任何激发能级的能量有一不确定的范围,即能级有一定的宽度△E,它与能级寿命△t成反比,能级寿命愈短,其宽度愈宽,反之则愈窄。
测不准关系给出了划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一个界限。如果在某一问题中,ħ的值可以忽略不计,即ħ≈0,这时,物体的坐标与动量,能量和时间等共轭量都同时可有确定的值,则可以用经典力学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而在ħ不能忽略的微观现象中,就必须考虑运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此时必须用量子力学。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关系,对这个关系,以至于对量子力学的解释,都一直是不同学派之间激烈争论的问题。以海森伯、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把测不准关系看作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并用粒子和测量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可控制性,来说明这个关系。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测不准关系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因而这一关系是微观粒子本身的固有属性,与测量仪器无关。而爱因斯坦则根本拒绝接受测不准原理。

☚ 德布罗意公式   电子衍射 ☛

测不准关系

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方位角与角动量,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就越不确定。它来源于物质的二象性。

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

是1927年3月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它是微观世界所特有的基本关系,可表述如下:对于一个粒子的位置X所测量得到的数值的不确定性(即误差△X),同时它的动量(P)所测量得到的数值的不确定性(△P)的乘积与普朗克常数(h)是同一数量级,即△X·△P≈h,这意味着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量的。要准确地测量其中一个,就不得不失去另一个的精确性。对于能量(E)和时间(t)的测量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类似关系:△E·△t≈h。测不准关系不仅反映了对微观粒子测量过程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即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影响和干扰,而且也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普遍特性——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是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
测不准关系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曾多次引起讨论。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微观世界的性质不能用空间、时间的关系来决定,把这种关系看成是对微观粒子认识设置的极限,并叫作“测不准原理”。另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测不准关系并不限制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客观性质的可能性,它仅仅是应用经典物理学的模型来描述微观粒子时的适用性量度。属于微观世界的现象,也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着的,但它和宏观世界中现象的进行方式完全不同。关于测不准关系是反映单个粒子的性质,还是反映多个粒子的统计性质;认识工具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 场方程   微观因果性 ☛
000017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