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香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香草 【概况】: 异名 土香薷、痧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苏州荠宁的全草。 原植物 苏州荠宁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Orthodon soochowensis(Matsuda)C.Y.Wu],又名土荆芥,天香油(浙江)。 形态 一年生草本。 茎高12~50cm。 多分枝,被疏短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3.5cm,宽0.2~1.0cm,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 总状花序长2~5cm,疏花;苞片小,近圆形至卵形,长1.5~2.5mm,顶端尾尖,上面被微柔毛,下面满布凹腺点;花萼钟形,萼齿5,二唇形,后3齿披针形,长约1.5mm,连合至1/2,前2齿狭披针形,长2~2.2mm,深裂,果时花萼增大,基部前方呈囊状;花冠紫色,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后对雄蕊略伸出,前对不育,内藏;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mm,褐色或黑褐色,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9~11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图11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坡或路旁。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部。 。【生药】: 采集 7~10月采收,阴干。 药材产浙江。 鉴别 茎方形,外表棕色,被稀疏白色柔毛,单轴多分枝。 叶对生,多卷曲,完整叶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唇形。 气清香。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含挥发油。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50 【药理】: 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大肠、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 大鼠ig煎剂后,其浓缩尿液也有抗菌活性,其有效成分在叶和茎中。动物试验,煎剂毒性很小。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90 。【药性】: 性味 微辛,温。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 功效 解表行气,利水消肿。 主治 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❶ 《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治胃气痛,痧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全草捣汁外敷。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蒲公英,治疖子。 ❷ 配红木香,治溃疡病。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溃疡病:五香草、红木香各9g,蒲公英30g,徐长卿6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扁桃体炎:五香草45g,加蜂蜜适量。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