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洪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洪深1894—1955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曾任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及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职。译有《恋爱的权利》、《人的一生》等。
名:达
小名:七斤
字:伯骏
号:浅哉、潜斋
笔名:洪深、乐水、庄正平、浅哉、萧振声


洪深1920—

福建闽侯人
历任福建省闽剧实验团演员和艺术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剧协副主席。
艺名:洪细妹

洪深1894—1955

戏剧家。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12年进清华学校读书,1915年开始创作剧本。1916年留学美国,曾组织演出话剧《花木兰》、《牛郎织女》等。1922年回国后,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23年主持上海戏剧协会工作,进行戏剧改革,革除男扮女装的积习,树立严肃认真的话剧舞台作风。1924年加入电影界,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导和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此后,参加并领导“南国社”等,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从事进步戏剧、电影活动。创作了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罪恶的成名剧作《赵阎王》。1936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剧联”。不久,又创作了农村三部曲《王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是“五四”以来第一次较全面的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及其英勇斗争的优秀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辞去教授职务,任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队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科长,到前线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在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任教,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建国后,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对外联络局局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1955年2月病逝。著作汇编为《洪深文集》、《洪深选集》。

洪深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洪深专集
献身演剧三十年(为庆祝洪深先生五十寿诞写)
忆洪深兄
回忆洪深先生二三事
洪深与曹禺
洪深二三事
怀洪深
杰出的戏剧艺术开拓者
印象的自传
洪深论
戏剧家洪深
洪深先生五十寿辰座谈会记录
洪深同志逝世
孙青纹编
陈辛慕
田 汉
顾仲彝
萧叔纳
萧叔纳
邹 霆
夏 衍
洪 深
马彦祥
初 旸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2月版533页
新华日报1942年12月31日
人民日报1957年12月23日
文汇报1958年1月19日
*新晚报1975年8月10日
*新晚报1976年4月24日
解放日报1984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1985年5月27日
文学月报1930年1期
读书月刊1931年2卷2期
读书顾问1934年1卷2期
戏剧月报1943年1卷3期
戏剧报1955年9期
追念洪深同志
洪深同志生平事略
欧阳予倩文艺报1955年17期
戏剧报1955年9期
悼念我们敬爱的导演——洪深同志
忆洪深同志的话剧导演工作
洪深同志在排演中
洪深先生在厦门二三事
洪深(1894—1955)
洪 纬
金 山等
王 培
吕荣春
关国煊
戏剧报1955年10期
戏剧报1961年19、20期
戏剧报1961年19、20期
福建师范大学1979年1期
*传记文学1979年34卷4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114页
洪深在青岛
压不垮的洪深
鲁 海
阎析梧
海鸥1979年8期
戏剧界1980年6期

忆洪深
回忆洪深老师
赞洪深在艺术上的首创精神——中国话剧电影
史上的十个第一
鲁思
莘薤
阎析梧等
大众电影1980年11期
上海戏剧1981年2期
戏剧艺术1981年2期
洪深戏剧、电影创作年表
洪深夫人常青真谈洪深
洪深
纪念洪深先生
勇敢的拓荒者——洪深
洪深学生时代的戏剧活动
孙青纹
李嘉整理
汪培
凤子
冉忆桥
黄延复
戏剧艺术1981年2期
戏剧艺术1981年2期
新剧作1981年2期
戏剧论丛1981年4期
书林1981年4期
人民戏剧1981年8期,人物志第1辑第
157页,中国戏剧年鉴(1982)第319页
毕生献身影剧的洪深
忆洪深与田汉
洪深与电影
洪深——我国早期的著名电影家
在寂寞辛苦耕耘(1922—1929年洪深传略第三
章)
余惠
赵铭彝
周俊元
鹿苑
王克璞
集萃1982年1期
文艺研究1982年2期
戏剧与电影1982年3期
影视世界1982年5期
津门文学论丛1982年7期
洪深艺术创作年谱(1894—1955,初稿)
忆我们的洪深教授
缅怀洪深同志
洪深先生二三事
洪深在话剧萌芽期间的二三事
我所认识的洪深教授
洪深在天津的两段往事
洪深传略
悲愤的控诉一在随想中记起的洪深同志
往事
陈美英
汪培蔡平
赵清阁
鲁思
王耕夫
潘孑农
王克璞
温琪汪天云
毛羽
戏剧艺术资料1982年7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2年8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1期
春城戏剧1983年2期
艺谭1983年2期
剧坛1983年3期
时代的报告1983年5期
大众电影1984年2期
《新旧上海》与洪深
博学、有胆、有识——记洪深同志
书生报国有甲兵——记抗战时期的洪深
一代爱国文艺家的道路——纪念洪深先生诞辰
九十周年
张德明
黄贤俊
陈美英
邹霆
电影新时代1984年3期
百花洲1984年4期
抗战文艺研究1984年4期
中国建设1984年33卷7期
洪深——中国话剧的奠基者
洪深先生在南京的戏剧活动
马彦祥、曹禺、葛一虹谈洪深
洪深与复旦剧社
记田汉与洪深的交往
忆洪深师
与洪深同志在长沙大火中
怀念洪深同志
闻肇鼓而思将帅—纪念洪深同志九十
诞辰
曹明
王克璞
本报记者
傅红星等
徐景东
舒
张肩重
阳翰笙
陈白尘
江苏戏剧1984年9期
江苏戏剧1984年9期
戏剧报1984年12期
上海戏剧1985年2期
江苏戏剧1985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4期
龙门阵1985年5辑
戏剧报1985年6期
文艺报1985年6期
洪深——剧坛上的黑旋风
记洪深
追思录:洪深(1894—1955)
洪深
洪深
洪深
洪深
高宇
王易庵
沈通
郦之
李立明
殿弼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207页
人物种种第24页
中国电影年鉴(1982)第199页
中国电影家列传(1)第21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54页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89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20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24页
剧影界虎将洪深
拓荒者——记洪深的一生
洪深
杨金福
陈美英
阿英
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第364页
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1辑第176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4页

洪 深
影剧场的风波——中国戏剧家洪深
洪深刚正不阿的一生
洪 深(1894—1955)
洪 深
忆洪深兄(代序)
《洪深选集》自序
查建瑜
吴振标
张又君
编纂组
赵 聪
田 汉
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344页
名人轶事录第189页
作家剪影第116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0册第516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185页
洪深文集第1卷第1页
洪深文集第1卷第489页
洪深同志生平事略
洪 深(1894—1955)
欧阳予倩洪深文集第4卷第549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第808页
洪 深
洪 深
洪深论
人民政协代表洪深
洪深的编剧方法
周末报编委会
贺炳铨
马彦祥
读书出版社
程步高
*新中国人物志(下)第85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219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222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28页
影坛忆旧第178页

洪深

洪深:激流中的呐喊
危乱见忠贞——戏剧家洪深在武汉
洪深与云南话剧
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
洪深戏剧思想简论
洪深先生在厦门
已故著名剧作家、导演、戏剧活动家洪深逝世35
周年
董丽敏
章绍嗣
龙显球
晓 亮
蒋中崎
黎 舟
李方诗等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20页
春秋1986年1期
春秋戏剧1986年2期
戏剧报1986年3期
戏剧1987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364页
20世纪中国著名剧作家、导演洪深(1894—
1955)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7页
爱国戏剧家洪深
洪 深(1894—1955)
徐奕琳
京 声 溪 泉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346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12页

纪念戏剧家洪深诞辰101周年暨逝世40年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308页

洪深1894——1955

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1900年入私塾。1906年至1907年,先後在上海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就讀。1912年秋,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在校時,曾多次參加新戲演出,並從事文藝工作。1915年開始創作劇本,後長期從事話劇活動。1916年夏,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習陶瓷工程。1919年秋,轉入美國哈佛大學習文學與戲劇,並在波士頓聲音表現學校學習,又在考柏萊劇院附設戲劇學校習表演、導演、舞臺技術、劇場管理等課程,獲碩士學位。1922年春回國,先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海總公司材料總管理處任理事,兼任總經理簡照南之私人英文秘書。嗣任上海復旦大學、暨南大學英文教授。1923年加入上海戲劇協社,任排演主任,先後上演《潑婦》、《終身大事》等。1928年脱離戲劇協社,加入南國社,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1930年3月,参加左翼作家聯盟,任英文秘書; 8月與田漢等發起成立中國左翼劇團聯盟 (1931年改組爲“左翼劇作者聯盟”),任總書記。1931年到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任教。1934年至青島山東大學任外文系主任。不久,仍回上海與夏衍等合辦《光明》半月刊,任發行人及主編。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辭去大學教授職務,參加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任隊長,在武漢一帶演出。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第六處第一科科長。曾組成十九支抗敵演劇隊深入戰區宣傳抗日; 同年11月,長沙大火,周恩來派爲善後委員會總指揮,負责災民救濟金之發放工作。1939年12月,隨第三廳至重慶。1943年任中央青年劇社編導委員。1946年在重慶復旦大學任教,兼任軍委會政治部文化研究班戲劇系教官,創辦教導團,自任團長; 同年8月,回上海復旦大學任教。1947年5月,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旋去厦門大學外文系任教。1948年12月,赴東北解放區。1949年2月赴北平; 3月參加世界第一届和平代表大會; 6月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代表; 9月出席全國政協代表大會; 同年任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主任,兼文化部對外文化事務聯絡局副局長。1953年被選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4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兼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1955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著有《洪深文集》、《洪深選集》。

洪深

洪深1894—1955

剧作家。江苏常州人。1915年开始创作剧本。后去美国,先学陶瓷工程,继改习戏剧表演、导演。1922年回国后写成《赵阎王》,揭露军阀混战的罪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1923年参加戏剧协社,改译并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并在复旦大学等校任教。1924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创作了《劫后桃花》等电影剧本。1928年参加南国社。1930年参加左翼剧团联盟,相继写成“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反映农村的阶级矛盾,歌颂农民的反抗斗争,是其代表作。1936年,任《光明》半月刊主编,积极提倡“国防戏剧”。抗战后,去大后方继续从事戏剧活动,筹组了10个抗日演剧队,写有《飞将军》《包得行》等剧。抗日战争胜利后,创作《女人女人》《鸡鸣早看天》等反映后方社会生活的剧本。他的剧作共有30余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现实性。另有论著《洪深戏剧论文集》《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职,出版话剧《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有《洪深文集》。

☚ 白薇   叶圣陶 ☛
洪深

洪深1894.12.31——1955.8.29

字浅哉,号伯骏。学名洪达。笔名有深、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江苏武进人。1915年创作第一个有对白的独幕话剧《卖梨人》,1916年创作五幕话剧《贫民惨剧》。同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攻读陶器工程。1919年转入哈佛大学,专攻戏剧表演和导演,其间曾创作三幕英文剧《虹》、《为之有室》和独幕英文剧《回去》、《牛郎织女》。1921年与张彭春合作英语对白剧《木兰从军》,以其演出收入救济华北水灾难民。1922年回国后,先后在复旦、暨南、山东、中山、厦门、北师大等大学任教,并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工作。1922年冬,创作了反对军阀混战的九幕话剧《赵阎王》,深刻地揭示了罪恶的社会是逼人为恶的根源,戏剧气氛浓重而紧张,节奏强烈,人物形象感人而深刻,从而推动了新剧运动的发展。1923年加入上海戏剧协社,任排演主任,实行男女同台。1924年改编话剧《少奶奶的扇子》,成为我国现代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节目之一。后又改译《黑蝙蝠》和《第二梦》。1925年进入电影界,被聘为明星影片公司的编剧顾问,并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创作了《申屠氏》、《爱情与黄金》、《冯大少爷》等电影剧本。这些作品比起他的早期剧作,其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均略有不及,但艺术表现手法则更趋成熟。他的基本创作思想是: “戏剧艺术为人生,为痛苦的人生叫喊。”1926年他一边在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任教,一边积极筹建了复旦剧社。1929年加入南国社,主编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戏剧运动》。同年上海放映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当场表示抗议,影响很大。1930年后先后加入“左联”和“剧联”,出任现代学艺讲习所所长,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1930年至1932年,创作了反映江南农民苦难生活及其英勇斗争的农村三部曲: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和四幕剧《青龙潭》,这是“五四”以来第一次较全面地反映农民的苦难生活及其斗争的优秀话剧。他还参加组织明星电影制片公司编剧委员会,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导演和创作了一些优秀影片,编写和出版了《洪深戏剧论文集》、《电影戏剧表演术》和《电影戏剧编剧方法》等书。1931年至1932年春,曾被迫离开上海,避居天津。回到上海后,受聘于明星公司,先后创作十几部电影剧本,发表了大量电影评论文章。1937年创作独幕话剧《走私》(合作)、《咸鱼主义》 (合作)、和《钨》。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组织救亡演剧队,转赴内地,进行抗日演剧宣传活动。1938年在武汉任军委政治部三厅戏剧科长,创作独幕话剧《飞将军》、一幕四场剧《米》。不久到重庆,创作剧本《包得行》、《黄白丹青》、《鹤顶红》、《女人女人》、《鸡鸣早看天》等,后又导演了《再会吧!香港》、《祖国在呼唤》、《法西斯细菌》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上海戏专任教,并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导演过话剧《丽人行》等。建国后历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对外文协副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创作话剧《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等。他一生创作、改编和翻译了三十多个话剧剧本,创作和改编了三十多个电影剧本,出版戏剧和电影理论专著十几部,导演话剧和电影五、六十部,发表了大量剧评和影评,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活动家,为我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侯曜   闻捷 ☛

洪深

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生,1955年8月29日逝世。江苏省武进人。191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和新剧活动。1916年,赴美国留学。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师承G.P.贝克教授,专攻戏剧学。1922年回国后,致力于戏剧艺术的革新,建立正规的导演制、排练制,实行男女合演,为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1928年加入南国社。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投身于抗日救亡戏剧运动,参与组建抗敌演剧队等活动。一生以从事教育事业为主。从1926年始,先后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外文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副局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为第1届全国人大代表、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话剧、电影剧本近80部,主要剧作是:《赵阎王》(1922)、《五奎桥》(1930)、《香稻米》(1931)、《青龙潭》(1936)等。导演的话剧、电影有50多部。撰写出版戏剧、电影理论专著10多部。

洪深

211 洪深1894—1955

现代戏剧家。字浅哉,江苏常州人。早年留学美国,专攻戏剧。30年代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并加入“南国社”、“左联”和“左翼剧联”,领导过“复旦剧社”、“戏剧协社”。后积极推进戏剧界的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演出,在武汉参与筹组抗敌演剧队。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与剧场艺术水平的提高作出较大贡献。先后创作 《赵阎王》、“农村三部曲” ( 《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包得行》、《鸡鸣早看天》等话剧剧本和《冯大少爷》、《劫后桃花》、《法西斯细菌》等电影剧本。《五奎桥》是我国现代文学较早反映农民斗争的优秀剧本。《包得行》暴露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黑暗,在运用四川方言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鸡鸣早看天》通过四川的一家旅店主人及旅客的不同思想性格形成的矛盾冲突,展示出抗战胜利后依然漆黑一团的社会侧影,发出争民主争自由的呼声。剧本结构完整严谨,戏剧效果强烈,后改编成电影。建国后,主要从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有 《洪深文集》 四卷。

☚ 丁西林   老舍 ☛
洪深

洪深1894—1955Hong Shen

现代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字伯骏,又名浅哉。江苏武进人。
洪深自幼爱好文艺,学生时代就参加戏剧演出,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15年创作了第一个有对白的话剧剧本《卖梨人》,1916年又完成了多幕话剧《贫民惨剧》,并参加了该剧的演出。同年夏天留学美国,先学陶瓷,后专攻戏剧和表演艺术。1922年回国,除在大学任教外,主要从事戏剧运动和创作以及电影编导工作,成为中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创作了成名剧作《赵阎王》。1923年至1930年,先后参加了“戏剧协社”、“南国社”、“左翼剧联”等进步戏剧团体,并先后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等话剧剧本和《劫后桃花》等电影剧本。抗战前夕,洪深积极从事“国防戏剧”活动,写出了不少以抗战为主题的剧本。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组织抗敌演剧队,并写了《飞将军》、《包得行》等抗战剧本,为推动抗日运动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他在复旦大学、上海戏专任教的同时,还编辑了《戏剧与电影》周刊,创作了《鸡鸣早看天》等反映社会生活的剧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和电影的创作、编导工作,担任过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病逝于北京。
洪深的剧作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着力描写贫富不均、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抗战风云、反帝斗争等重大题材,表现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主题。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30年代初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五奎桥》),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全面展示农民苦难生活和农村社会斗争的话剧剧本。作品真实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抨击了地主豪绅和买办势力的罪恶,在尖锐激烈的阶级冲突中,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也刻画了恶霸地主的阴险狠毒的面目。作品情节洗练集中,人物内心冲突剧烈,性格对比生动,语言个性化。剧本充分显示了洪深剧作严谨、朴实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 田汉   夏衍 ☛
洪深

洪深1894~1955

中国话剧和电影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名洪达,号伯骏,字潜斋,又称浅哉,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江苏武进人,出生于官宦世家。1912年,洪深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热心戏剧活动。1916年赴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烧磁工程,继续创作戏剧。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贝克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1922年归国后,被聘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在授课之外,他在戏剧协社开始全面进行现代话剧实践与实验。1924年,他排演的《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现代话剧舞台上第一次在导、表、舞、美方面完全按现代方式演出的戏剧。1926年,他创建复旦剧社。1928年,他首倡使用“话剧” 一词来统一当时现代戏剧的混乱称谓。同年加入南国社。1922年,他开始涉足电影。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戏剧科科长,为宣传抗战积极奔走。抗战胜利后支持进步学生反对内战,为免遭迫害,奔赴解放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演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5年在北京病逝。
洪深是20世纪中国戏剧界一位编、导、演、舞台美术上的全才。他的《赵阎王》、《五奎桥》都是戏剧名作。他在进行戏剧实践的同时,对戏剧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发表了各类论文指导创作。他担任导演时,重视演员的表演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富于创造性注意以表演为中心环节,并调动舞台美术手段进行配合。

☚ 曹禺   老舍 ☛

洪深

洪深

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生于1894年,卒于1955年。字浅哉,江苏常州人。1915年,洪深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创作了他的第 一个有对白的剧本《卖梨人》。1916年,洪深大学毕业以后,便赴美国留学,开始学陶瓷,后又转攻戏剧。1922年洪深回国以后,便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此外则专门从事

戏剧和电影和编辑与创作。1923年,洪深加入“戏剧协会”。1924年,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的编导,创办了中华电影学校,还曾参加和领导过“复旦剧社”和“南国社”。1936年,洪深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戏剧家联盟,与夏衍等人一起创办《光明》半月刊,宣传抗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洪深便辞去大学教授职务,组织救亡演剧队,演出宣传抗战的进步剧目。1938年,洪深来到武汉,在军委政治部担任戏剧科长,组织了十几个抗敌演剧队,深入部队和民间演出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救亡的进步剧目。皖南事变以后,洪深曾在桂林、重庆、昆明等地从事戏剧与电影的编导与创作,导演了《再会吧,香港》、《法西斯细菌》、《草莽英雄》等剧目。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洪深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和上海戏专任教,并参加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新中国成立以后,洪深曾历任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对外文化联络局长等职。洪深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与戏剧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戏剧作品有:《申屠氏》、《冯大少爷》、《劫后桃花》、《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走私》、《咸鱼主义》、《飞将军》、《米》、《包得行》、《女人女人》、《鸡鸣早看天》等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洪深文集》。洪深是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为洪深

☚ 闻一多   草明 ☛

洪深

戏剧家。早年留学美国,后一直从事左翼戏剧、电影及艺术教育等工作。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和剧场艺术水平的提高有重大贡献。1949年后,主要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主要剧作有《五奎桥》、《赵闯王》、《包得行》、《鸡鸣早看天》等。参见“文学”中的“洪深”。


洪深1894—1955

剧作家。江苏常州人。曾留学美国。参加和领导过戏剧协会、复旦剧社、南国社等戏剧社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主要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走私》、《鸡鸣早看天》等。

洪深

洪深1894~1955

现代剧作家。原名洪达,字浅哉。生于江苏武进县一官宦世家。191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曾在哈佛大学攻读戏剧。于1922年回国,先后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并从事戏剧创作。早期剧作以揭露军阀罪恶的《赵阎王》(1922) 比较重要。1930年加入“左联”后,陆续写出由《五奎桥》、《香稻米》和《青龙潭》组成的《农村三部曲》 (1930~1932),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意识和较圆熟的艺术技巧,在现代戏剧史上第一次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为其重要代表作,其中尤以《五奎桥》最得好评。抗日战争前夕,他曾热心倡导“国防戏剧”,由他执笔,集体创作了《走私》、《咸鱼主义》等揭露日本侵略者及汉奸罪恶行径的剧本。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戏剧运动,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组织了十几个抗敌演剧队,并创作了揭露国民党黑暗兵役制度的《包得行》等多种剧本。其他较重要的剧作,还有抗战胜利后创作的《鸡鸣早看天》和解放初期创作的表现抗美援朝主题的《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等。他一生共写有30多个剧本。此外,还翻译、导演过许多名剧,写了30余部电影剧本,为我国现代戏剧和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叶圣陶   赖和 ☛
洪深

洪深1894—1955

现代剧作家。字浅哉,江苏武进人。自幼爱好文艺。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并开始业余戏剧活动。1915年写了第一个剧本《卖梨人》。1916年创作话剧《贫民惨剧》并参加演出。同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回国后,先后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工作。20年代曾参加“戏剧协社”,参加并领导过“复旦剧社”、“南国社”,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的编导,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同时,创作了反封建反军阀混战的成名剧作《赵阎王》和电影剧本《申屠氏》、《冯大少爷》、《劫后桃花》等,并改译和导演了一些外国戏剧。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相继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抗战前夕,从事国防戏剧活动,与夏衍等人创办《光明》半月刊。抗战爆发后,组织“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战。其间写了《飞将军》等反映战时军队生活的剧本。1941年“皖南事变”后,先后在桂林、重庆、昆明等地,导演了《法西斯细菌》等剧。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并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导演了《丽人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职。主要著作收在《洪深文集》中。

☚ 闾丘冲   洗兵马 ☛

洪深1894~1955Hong Shen

contemporary dramatist. Works:Wukui Bridge,etc.

洪深1894—1955

江苏常州人。191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专攻戏剧。1922年回国,先后在复旦、中山等大学任教授。1924年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的编导,创办并领导中华电影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救亡演剧队,深入内地农村,鼓动抗日。1938年赴武汉,任军委政治部戏剧科长,在周恩来、郭沫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十几个抗敌演剧队,并写了《飞将军》、《米》等剧本。抗战胜利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专任教,并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职务。著有《洪深文集》四卷。1955年在北京病逝。(参考图6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