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肇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肇论

肇论

书名。后秦*僧肇著。是僧肇的佛学论文集。全书由卷首《宗本义》和《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四篇论文组成。系统地阐发了佛教中观学派的宇宙观、动静观和认识论,对魏晋以来流行的佛教般若学说作了总结。《肇论》融合中印义理,证知体用奥秘,以极优美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般若性空深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禅宗完全中国化以后,仍把《肇论》放在首位,可见对它十分推崇。

☚ 长阿含经   太子须大拿经 ☛
肇论

肇论

书名。后秦*僧肇著。是僧肇的佛学论文集。全书由卷首《宗本义》和《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四篇论文组成。系统地阐发了佛教中观学派的宇宙观、动静观和认识论,对魏晋以来流行的佛教般若学说作了总结。《肇论》融合中印义理,证知体用奥秘,以极优美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般若性空深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禅宗完全中国化以后,仍把《肇论》放在首位,可见对它十分推崇。

☚ 长阿含经   太子须大拿经 ☛
肇论

肇论

中国佛教论著。一卷。后秦僧肇著。僧肇(384〔?一说374〕—414),俗姓张。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好老庄之学,后读《维摩经》,欢喜顶受,因而出家。东晋隆安二年(398),至姑臧(今甘肃武威)随鸠摩罗什受业。后秦弘始三年(401),随罗什入长安参加译场,评定经论,被称为“解空第一”。其著作除此书外,尚有《维摩经注》、《维摩经序》、《长阿含经序》、《百论序》等。此书为僧肇的论文集,共收论文五篇,在南朝梁、陈间经人汇编成集。
《宗本义》为全书序章,概括全书大意。内容阐述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等,认为名相虽异,义理实一。只有把“性空”理解为“诸法实相”,才是“正观”。由于其文体似名相通释,与以下各篇相异,故近人疑为伪托。
第二篇为《物不迁论》。主要阐发般若性空的学说。谓世界没有真实的发展变化,表面上看事物在运动,实际上并没有运动,是“若动而静,似去而留”。又主张“动静未始异”,即动即静,动静一如。
第三篇为《不真空论》。论述世界万物皆由因缘而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本体无相,超于有无;而有无皆不真,因其不真,故谓之空。
第四篇为《般若无知论》。论述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照明万物。由修行而得的智慧(般若),系超越凡夫之认识,故称无知。此论主要针对其时有人因以般若有知,从而有所取著的观点而作。文后有《刘遗民书问》和僧肇《答刘遗民书》作为附录。
第五篇为《涅槃无名论》,为姚兴而作,有九折十演。九折托为“有名曰”,包括核体、徵出、搜玄、难差、责异、诘渐、讥动、穷原、考得。十演托为“无名曰”,包括开宗、位体、超境、妙存、辨差、会异、明渐、动寂、通古、考得。其中第一“开宗”章为全论大意;后十八章为九重问答,设问之章称为“折”,第一章及回答之章称为“演”,合为“九折十演”。论“涅槃”境界超越言语和思想,既无生灭,亦无名相,绝非名言所能表述,故称“无名”。文前录《表上秦主姚兴》(亦称《上秦王表》)。近人对本论颇有争议。有人从体裁、文笔、史实和思想诸方面分析,认为非僧肇作。有的则提出相反的论据,肯定其为僧肇所著。
《大正藏》等藏经有收录,单行本有金陵刻经处本。注疏甚多,现存有晋慧达、唐元康、惠澄各作《肇论疏》三卷,宋遵式《肇论疏科》一卷、《注肇论疏》六卷,晓月《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三卷、《肇论集解令模钞》二卷,悟初、道全集其师《梦广和尚释肇论》一卷;元文才《肇论新疏》三卷、《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德清《肇论略疏》六卷等共二十余种。

☚ 妙法莲华经疏   弘明集 ☛

肇论

佛教书名。后秦僧肇著。一卷。由《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等论文编集而成。认为相对的动静只是假象,万物各住本位而无变化;世界万有皆因缘而生,虚假不真,故空;“般若”无相无知,却又“无所不知”。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学说,认为有为之法,当处生灭。世界没有真实的发展与变化,刹那不住,非从过去流至现在,不从现在往至过去。所以动而常静,速而不转,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第二,《不真空论》,谓世界万事万物皆由因缘而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乃虚假不实。历破心无即色本无三家不同意见。用真谛以明非有谓之空,俗谛以明非无谓之不真,于谛则二,于物则一,故名不真空。第三,《般若无知论》,谓“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和明照万物。论中列有九番答难,后附刘遗民难和肇答。难中初问第三番以缘求知章,次问第四番无惑取之知章,最后问第五番无是无当。肇答以中论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地对中论八不玄义作了解释和说明。第四,《涅槃无名论》,前有《奏秦王表》,共分十九章。第一“开宗”章为全论大意,后十八章包括九重问答,设问之章称为“折”,第一章及回答之章称为“演”,合为“九折十演”。即:一初番演称开宗,二番折称覆体,演称位体;三番折称微出,演称超境;四番折称搜玄,演称妙存;五番折称难差,演称辩差;六番折称贵异,演称会异;七番折称结渐,演称明渐;八番折称动,演称动寂;九番折称穷源,演称通古;十番折称考得,演称玄得。全书字里行间到处渗透着对有余无余及大小乘不有不无,无智无得之义。此书约编于南朝陈时。其中有人怀疑《宗本义》和《涅槃无名论》并非是僧肇亲笔所作。僧肇是姚秦时著名高僧之一,所作《肇论》对研究僧肇及其佛教学术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此书已被收载其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