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阳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洛阳城 洛阳城曾位于河南西部伊洛盆地之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唐武则天时期的都城,其间历经衰毁后再建,有“九朝古都”之称。东周始建王城,在今天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以东,北依祁山,东临洛水。西汉时为陪都。东汉建都于此,陆续建南、北、东、西四宫。南宫在南北主轴线上,是主要宫殿群,南北长1300m,东西宽1000m。主要官署设在南宫附近,全城街道为长方形格网状分布,有24条,分出100多个闾里,道旁遍植栗、梧桐等行道树。曹魏、两晋依东汉洛阳旧制。北魏在汉晋洛阳城的故址上规划重建,京城在原址上,外周再建郭城,东西20里,南北15里,划分成310个正方形里,每里边长300步,设有坊里制的商业区,还有专供外宾居住的“四吏馆”和进行国际贸易的“四通市”。隋唐洛阳移至汉魏洛阳以西10公里处,由杨素、宇文恺等人负责营建,洛水和伊水贯穿全城,城市不拘泥于对称方正的规划传统,配合地形而建,宫城规划在西北高地,东南是坊里制的居住、商业区,商船可直接驶入商业区内,交通十分便利。 洛阳城 ☚ 邺城 唐长安城 ☛ 洛阳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在河南省西部,背负芒山、面临龙门,洛、伊、瀛、涧四水纵横其间,地势险要,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九朝古都”所在。其具体位置历来有二:❶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本西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所建成周城,战国时称雒阳,三国曹魏改为洛阳。先后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北魏太和十八年(694),拓跋鲜卑元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于此,施行一系列改革。时城东西20里、南北15里,内有街坊322,宅里220,并在宣阳门外永桥以南,环丘以北,伊、洛二水之间,御道以东,设立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馆,道西设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四里,以接待周边诸族及国外归附者。成为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