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19世纪60—7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两大派别之间的论争。顽固派代表清朝贵族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掌握了中央政权,仇视和排斥一切新事物,幻想回到闭关锁国时代,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代表向买办转化的大地主官僚的利益,操纵了某些地区的政权,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些造船造炮的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人,在清朝中央政府获得了奕诉、文祥等人的支持。两派的矛盾和斗争是围绕着“变法”与守法、西学和中学的问题而展开的。洋务派面临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的局面,认识到“长久之患在西人”。因此李鸿章主张改变成法以对付“西人”,认为“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顽固派墨守成法,总认为防内患是主要的任务。刘锡鸿奏称:“人之虑在外寇,鸿之虑犹在内患也。”(《洋务运动》(一))徐致洋奏称:“我朝文德武功,卓越前古,祖宗成法,可深长思。”洋务派重视培养通洋务的人才,于是奏请设立同文馆。推崇西方的教育制度,反对八股取士。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另设洋务进取一格”;左宗棠认为在科举考试中“取录艺事两之名,于学额无所损,而于人才则大有益。”顽固派反对设立同文馆,反对学习外国语言文学和科学技术。奕訢奏请派科甲出身的官员到同文馆研习天文数学,大学士倭仁、御使张盛藻都起而反对,认为“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洋务派认识到要能“自强”,必须能制造枪支弹药,以便练兵。1864年奕訢奏称:“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二十五卷)顽固派则认为中国的“自强”之道,不是学习西方的技艺,而是发扬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顽固派认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足以制敌之命。”(《筹办夷务始末》周治朝四十八卷)其实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洋务派并无意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两派都是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的。但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艺,兴办近代企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宪章运动中道义派与暴力派之争 ☛
000079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