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式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式善1752—1813

清代文学家。字开文,号时帆,乌尔济氏,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授检讨,迁司业。本名运昌,乾隆取满语“竭力有为”之意,命其改名式善。后以庶子迁侍读学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在仕途上数升数贬,熟谙清代制度掌故。善诗:论诗信王士禛的“神韵说”,作诗习王维、孟浩然。著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存素堂诗集》。另编辑时人诗作,成《湖海诗》六十余卷。

法式善

法式善1752—1813

蒙古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榜名运昌,中式时,清高宗赐改今名,字开文,号时帆,又尝筑梧门书屋,学者称梧门先生。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检讨,擢国子监司业,移左庶子,迁侍读学士。以大考不合格左迁工部员外郎。后升至国子祭酒。式善在翰林最久,主持北方诗坛垂三十年。吴锡麒称其奖藉士类,乐与有成。一时贤士大夫,屣满户外,四方宾客,奉尺牍问讯者,日数十至(见《存素堂集序》)。生平以文字、朋友为性命,家造诗龛,以奉友人酢赠之诗作,题云:“情有不容己,语有不自知。天籁与人籁,感召而成诗。”(见《随园诗话》)好藏书,自言自登仕版以来,一甑一裘,悉以易书,交游既广,江南北、浙东西,相知者也多以藏书副本见赠,故所贮极富。尝从禁中借出《永乐大典》,命胥吏钞录,十五年中得宋人集八十九家、七百七十七卷,元人集四十一家、三百二十八卷,装为一百七十七册。(见《存素堂文集·宋元人集钞存序》)式善崇信“神韵说”,诗多题咏山水及四时风光之作,其佳者清微淡远、泠然轻妙。杨芳灿序其诗云:“桃花流水,灵源自通;桂树小山,清梦长往”,颇能形容其风格。式善留心文献,勤于记载,著有《清秘述闻》十六卷、《槐厅载笔》二十卷、《陶庐杂录》六卷、《备忘录》一卷、《明李文正公年谱》五卷、《梧门诗话》八卷、《八旗诗话》二卷。辑有《同馆试律汇钞》、《同馆赋钞》等。其诗文集数度刊刻,名为《存素堂诗初集录存》二十四卷、《诗稿》一卷、《续》一卷、《诗二集》八卷、《续》一卷、《存素堂诗续集录存》九卷,《存素堂文集》四卷、《续集》二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其《存素堂诗续集录存》中附有年谱一卷。

☚ 陈端生   铁保 ☛

法式善1752—1813

姓乌尔济氏,字开文,号时帆、运昌,人称小西涯居士。蒙古正黄旗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讲学士,荐补左庶子。后因修书不慎得罪,遂乞病归。居明李东阳西涯旧址,主持文坛三十年,著有《存素堂文集》四卷、《存素堂诗集》、《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
索引:法式善,开文,时帆、运昌,小西涯居士;存素堂、诗龛、梧门书屋、且园、玉延秋馆、孙学斋、陶庐、四十贤人之室。

法式善1753—1813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蒙古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字开文,号时帆。原名运昌,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即满语“勤勉”之意。曾筑梧门书屋,学者又称梧门先生。中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又任国子监司业,迁祭酒。官翰林最久,熟谙清代制度,尤详于科举制度,所著《清秘述闻》及《槐厅载笔》,史料价值颇高,被称为“科名故实二书”,是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必备之参考书。

法式善1752—1813

清文学家。姓乌尔济氏,本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授检讨,迁司业。曾两任侍讲学士。后乞病归。性好文,熟谙当代制度掌故。以宏奖风流为己任,构诗龛,得海内名人咏赠,即投龛中,主持诗坛几30年。论诗信奉王士禛“神韵说”,诗学王维、孟浩然。有《存素堂诗集》24卷,另著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曾编集时人诗,成《湖海诗》60余卷。

法式善1753-1813

清代文学家,诗人。蒙古乌尔济氏,正黄旗人。本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自号梧门,后奉皇帝旨意改名为“式善”,满语意为“黾勉上进”。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文人,曾参加过编修《四库全书》,任提调,并在馆内纂《皇朝文颖》和复纂《全唐文》等。通掌故,工诗文,善书法,主盟文坛达30年,留有《存素堂诗初集》二十四卷,另有《续集》、《诗稿》等诗作,此外还编有《清秘述闻》、《陶庐杂录》、《备遗录》、《槐厅载笔》、《李文正公年谱》、《洪文襄公年谱》等。《蒲褐山房诗话》赞其诗风“质而不癯,清而能绮”。

法式善1752—1813

清代文学家、诗人。蒙古乌尔济氏, 后隶内务府正黄旗。汉姓孟。原名运昌, 字开文, 号时帆,一号梧门,又号陶庐。清高宗诏改今名。“法式善”,满语音译,意为“奋勉”。年十六肄业宫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晋国子监司业,旋升侍讲学士,缘事左迁工部郎中, 累官祭酒。嘉庆四年(1799)因案免官,俄起编修,后两为侍讲学士,以“修书不谨”, 贬秩为庶子。不久告病归家, 居京师厚载门北(今北京地安门)明李东阳西涯旧址。参加过编修《四库全书》, 任提调官, 并在馆内纂《皇朝文颖》和复纂《全唐文》等。通掌故, 工诗文,善书法。曾主坛坫凡三十年,于居址设“诗龛”及“梧山书屋”, 为京都文人云集之所。编撰有《清秘述闻》、《陶庐杂录》、《槐厅载笔》、《存素堂诗集》、《李文正公年谱》、《洪文襄公年谱》等。

法式善1753~1813Fa Shishan

poet and literato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A Collection of Surviving Simpleness Hall,etc.

法式善1753—1813

清代蒙古族学者、诗人。本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尝筑梧门书屋,故称梧门先生。乌尔济氏。内务府正黄旗人。7岁开始读书,12岁即作诗。18岁参加京兆试,未及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顺天中举。四十五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五十年(1785),乾隆帝赐名法式善,满语“竭力有为”之意。五十一年,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参加编纂《四库全书》,任提调官。后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侍讲学士、侍读学士。长于史学,精通文献,著有《清秘述闻》16卷、《槐厅载笔》20卷、《陶庐杂录》6卷、《备遗杂录》8卷、《洪文囊公年谱》1卷、《李文正公年谱》7卷。善作诗,广结文士名流,诗作主要写景,咏物,酬赠,送别等,著有《存素堂文集》、《诗集》等。喜书画、篆刻、藏书。

法式善1753—1813

清学者。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蒙古正黄旗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侍读学士,因修书不谨,被贬为庶子,在馆纂《皇朝文颖》及《全唐文》 。不久,乞病归。所居在地安门北,有“诗龛”、“梧门书屋”,室中藏书万卷,间有法书名画。喜奖励后进,海内名士多有诗文投赠。著有《清秘述闻》、《槐厅笔记》、《备遣录》《存素堂稿》。

法式善1753—1813

清朝官吏、学者。字开文,原名运昌,蒙古族。乌尔济氏。乾隆进士。历任检讨、侍讲学士。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去世,他即建议嘉庆帝亲政维新,在选拔人才、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等方面进行改革。但遭到奉行“率循旧章”方针的嘉庆帝的反对,并以溺职罪将他降为实录馆行走。他在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推崇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留意于搜集、整理当代资料。诗文反对矫揉造作,冗长无物。著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梧门诗话》、《存素堂文集》等。后病卒。

法式善

(清·乾隆十八年—— 嘉慶十八年 1753~1813) 蒙古正黄旗人。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别號小西涯居士。居室名詩龕、梧門書屋、玉延秋館,顏其書室曰存素堂。乾隆四十四年 (1779)進士,官祭酒,除侍讀。善詩文,工山水,精書法,崇尚趙孟頫。有 “詩龕圖”,卷尾載自題行楷〈詩龕圖記〉,張問陶等為之跋。居室背城面市。珍藏萬卷書,間以法書名畫。室外,雜植叢竹,寒聲疏影,修然如居岩谷間。其詩龕乃應酬之處,名流雅士往復如織,客常滿堂。主壇坫三十年。著有《存素堂稿》、《槐廳載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