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币政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币政策 072 法币政策1935年11月4日,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将银本位制的银元改为外汇本位制的纸币的法币政策。把由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并规定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均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银,所有银元和民间藏银,一律兑换为法币,实现白银国有。1948年发行额达到660多万亿元,使法币贬值到几乎一文不值,1948年8月19日改用金圆券。 ☚ 废两改元 票号 ☛ 法币政策指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是:1.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翌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2.以法币收兑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3.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和一百元等于美金二十九点七五元的比价,与英镑和美元挂钩。此后,法币代替银元成为全国统一的通货。 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国民党四大家族为了尽快垄断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于1935年实行的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废除银本位,实行纸币的政策。改革由帝国主义策划、操纵, 1935年秋, 英、美、日、意、法等国, 在南京开货币会议, 并派李滋·罗斯和杨格直接参与中国币制改革。法币政策从1935年11月4日正式执行, 主要内容有: 第一, 统一货币发行权, 规定自11月4日起,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第二, 集中保管准备金, 设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办理法币准备金的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 该委员会由国民政府财政部和公私银行代表组成。第三, 实行白银国有, 规定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均用法币。第四, 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为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第五, 推行新辅币。法币政策的实行完全靠强制手段。它先是使中国货币成为英镑的附庸。美国从1935年12月开始减少向国外购银, 世界银价下跌, 迫使中国政府同其签订白银协定, 使法币又成为美元的附庸。 ☚ 辅币条例 伪满洲国资金统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