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币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币改革

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用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1935年11月4日开始实行。主要内容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1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是由英国策动进行的,实际上是对美国企图通过白银政策攫取对我国币制的控制权所进行的反击。改革结果,使中国成了英镑集团的附庸。但美国于同年12月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借以对中国施加压力。国民党政府终于被迫作出了补充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同时又与美元挂钩。

法币改革

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3年美国实施白银政策,大量收购白银,致使国际银价大涨,中国白银急剧外流,严重动摇了国民党政府银本位制的基础。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制而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并限令三个月内各金融机构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元交由中央银行收兑。通过兑换,国民党政府聚敛了一大笔金银财富。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1936年5月,又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30美元。这样,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法币改革使中国的钞票从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变为不兑现的纸币。但改革后实行的还不能算是一种纯纸币制度,而只能说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外汇大量外逃,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对内不能兑换银元,对外不能自由买卖外汇。

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币制改革。国民政府在白银大量外流,社会经济动荡,金融业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币制改革和采取的政策措施。因其核心是以法币代替银元,故称为“法币政策”,又称“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以财政部布告和财政部长宣言的形式,公布了法币政策及其实施办法。主要内容:
❶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2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币,违者全数没收。
❷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券,仍在流通者,准其继续流通,不得增发,在限定期内以中央银行钞票兑换收回。
❸确定法币与英镑的固定汇价(法币1元等于1先令2便士半),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地买卖外汇,以维持法币价值的稳定。
❹国家白银移存英国作为外汇储备。法币改革初由英国策动施行,美国为争夺中国货币控制权,停止购买白银,银价急剧下跌,迫使国民政府与之签订《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再与美元挂钩,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外汇准备金分存于英、美两国,从而使法币成为英镑与美元的共同附庸。法币改革实现了清末以来历届政府想实现币制统一的目标,使国民政府加速了对金融的控制,并为推行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1935年11月三行的法币发行额为42700万元,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已增发至14亿元,1948年8月以金圆券代替法币时,法币发行额竟达6636946亿元,相当于抗日战争前夕发行额的47万倍。

☚ 法币   盖印法币 ☛
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1935年11月4日实施。主要内容是:
❶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1936年2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一切公私款项收入限用法币,不得使用银币;凡公私单位、个人持有的银币及生银需兑换为法币,不得再行流通,原以银元订立的契约、债权债务等,到期以法币结算。
❷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券,仍在流通者,准其继续流通,不得增发,在限定期内以中央银行钞票兑换收回。
❸确定法币与英镑的固定汇价(法币1元等于1先令2.5便士),并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无限制地买卖外汇,以维持法币价值的稳定。
❹国家白银移存英国作为外汇储备。法币改革初由英国策动实施,美国为争夺中国货币控制权,1935年停止购买白银,银价急剧下跌,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再与美元挂钩,规定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外汇准备金分存于英、美两国。从而使法币成为英镑与美元的共同附庸。法币改革是近代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放弃银本位,实行纸币,在“白银国有”的幌子下,强制收兑人民多年来血汗结晶的银币和白银,数达7亿元以上,并从此为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大开方便之门。1935年11月“三行”的法币发行额为42700万元,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即已增至14亿元。

☚ 废两改元   旧中国银行纸币 ☛
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

国民党政府为了进行金融垄断,筹措军费,于1935年11月颁布了废止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的一次币制改革政策。主要内容有:禁止白银流通,以官僚资本控制的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 所发行的纸币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称为法币; 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 汇价为法币1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和0.2975美元。规定:“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地买卖外汇”。币制政策的推行,对统一国民政府的财政和金融起了一定作用,但法币从发行之日起就面临着通货膨胀,成为后来通货膨胀的根本。

☚ 法币   法务部 ☛
000013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