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治理整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治理整顿zhìlǐ zhěngdùn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1989—1990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两项重点方针。例如:“为了顺利进行治理整顿,进一步搞好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宁夏日报》1989.3.12)“可以欣慰的是,载负着我们民族的这艘巨船,越过激流险滩,在治理整顿中行进,毕竟从风浪中胜利地驶过来了!”(《现代人报》1992.1.2) 治理整顿 治理整顿中共中央在改革开放中作出的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决策。决策要求从1989年起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用3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在治理整顿过程中,要逐步消灭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一)要认真执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二)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方针,以求解决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三)使基层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力求持续稳定发展,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四)改革财政、金融体制,使之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 租赁 厂长(经理)负责制 ☛ 整顿 整顿整(整搠;整肃;齐整) 顿(顿整) 龊 摄 振(振饬;振顿;振肃) 饬(申饬;端饬;禁饬) 敕正 收拾 修理 组织 拯治 蒐辑 另见:整理 调整 整治 改变1 整齐 有序 ☚ 整顿 整饬 ☛ 治理整顿 治理整顿即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是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任务。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是要整顿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主要措施是压缩基本建设的过大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发展生产,大力增加有效供给,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克服经济过热现象,清理和整顿公司,刹住乱涨价,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治理整顿的短期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长期目标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防止由于经济过热带来的一系列损失。 ☚ 三资企业 科技兴农 ☛ 治理整顿 治理整顿“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简称。198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决策。这次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进一步治理整顿,这项任务要求用3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我国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到1987年,在四个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农村的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农业实行了多种经营,粮食及经济作物有很好的增长;乡镇企业多种经营搞活了农村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经济特区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到1988年也出现一些问题:国家财政出现赤字,1979年到1988年财政累计赤字约为650亿元左右;社会投资需求增长过猛;社会消费需求膨胀,特别是社会集团购买力形成“高消费”的不良现象;社会总需求的过分膨胀使供需缺口过大,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消费品价格上涨明显。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是:在治理整顿过程中,要逐步消灭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一)要认真执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提高经济效益,防止不切实际的追求高速度;(二)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方针,以求解决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三)使基层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力求持续地稳定发展,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四)改革财政、金融体制,使之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执行以来,到1990年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一个新的良好基础。 ☚ 完全竞争 冻结帐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