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贾让提出的治理黄河的三种方法。《汉书·沟洫志》载,贾让曾向汉哀帝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种方法。疏通河道是最好的方法; 广开沟渠是次好的办法; 修补大堤,劳民伤财,是最坏的办法。后人称之为治河三策。
治河三策
亦称“贾让三策”。西汉哀帝绥和二年( 7 )侍诏贾让提出治河(指黄河)奏书中的上中下三策。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系统的治河历史文献。贾让认为治河有上中下策。上策不与水争地,徙移冀州(辖境相当今河中北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地当河水要冲的居民,从黎阳(今河南浚县)遮害亭决口,让河水北流入海,如此则使河水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中策主张在黄河下游多开漕渠,从淇日至漳水,筑石堤,设水门,门下修渠,大水时在西岸高地开水门分洪,灌溉季节则开东岸低门灌溉放淤。他认为单纯依靠筑堤防洪,加高培厚,劳费不已,是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