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廖承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廖承志1908—1983原籍广东惠阳人,生于日本东京。 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阳人。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均为国民党著名左派元老。青年时代即投身于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脱离国民党。1927—192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因参加革命活动,曾三次被捕,最后被驱逐出境。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法南区委宣传部工作。同年11月受党的委派,到德国并转入德国共产党。1930年被国际海员工会派往莫斯科,参加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工会宣传部长。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在长征路上被张国焘拘捕。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获释,在红色中华通讯社负责广播工作。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1937年10月被党中央派往国统区工作。1938年初,到达香港,组织八路军办事处,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筹集资金和物资。1941年底,回到广东中共南方工委担任领导工作。1942年春,因叛徒告密,在广东乐昌被国民党逮捕。1945年6月在延安“七大”选举时,虽在狱中,仍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经党中央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统战部副部长,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党组第二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华侨大学校长、北京外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八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出生于华侨世家,又长期从事外事和侨务工作,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深厚感情和广泛联系,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 廖承志
廖承志
廖承志1908——1983又名何柳華,廣東惠陽人,1908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 生於日本東京。1919年回國,入嶺南附中及嶺南大學讀書。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四一二政變後脱離國民黨。後赴日本。因參加反日大同盟兩次被捕。1928年入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不久被拘捕並被驅逐出境; 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法南區委宣傳部任職; 同年11月,受派赴德國,並轉入德國共產黨。1929年受瞿秋白委派在德國漢堡國際海員俱樂部任支委、書記等。參加反帝大同盟。1930年夏,赴莫斯科參加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32年回國,在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全國海員總工會黨團書記。1933年8月,參加紅軍,任川陝蘇區省委常委,工會宣傳部部長。1934年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參加長征,到達延安後,任中共黨報委員會秘書。1937年冬,受中共中央委派,先後在上海、香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41年香港淪陷後,回粤北參加中共南方委員會之領導工作。1942年在粤北被逮捕。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爲候補中央委員 (仍在獄中)。1946年1月,經營救出獄。歷任中共南方局委員,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部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社社長。1949年3月,遞補為中共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人大第一、第四届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外交部顧問、黨組第二副書記,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華僑大學校長,北京外國語學院院長,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主席,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協會會長,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名譽主席,紀念宋慶齡名譽主席基金會顧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會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 廖承志 广东归善(今惠阳)人,生于日本东京。廖仲恺之子。1925年在广州投身大革命。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去欧洲,从事工人运动。1932年回国,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川陕省委常务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国统区工作。1945年被选为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建国后,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侨务办公室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党的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中央委员,并被选为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病逝。 廖承志 073 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阳县人,生于日本东京。廖仲恺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2年3月宋庆龄、郭沫若等发起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受任负责筹备,并于会前组织世界一些科学家前往朝鲜和中国东北调查,取得准确翔实材料,保证了会议的成功。1955年4月任出席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954年10月与李德全率中国红十字代表团访日,成为战后中国访日的开路人。1962年9月与高埼达之助签订《中日贸易备忘录》,被称为LT贸易,双方又于1964年4月达成互设常驻贸易机构的协议,同年8月在东京设立了廖承志办事处东京联络处。1963年10月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1972年9月作为外交部顾问、周恩来的重要助手,参加了中日建交会谈的全过程。1978年10月陪同邓小平访日,出席两国政府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还致力于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1958年起负责港澳工作。1982年7月致信蒋经国,期望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尽快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 ☚ 王稼祥 王炳南 ☛ 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阳人。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总政治部秘书。参加过长征。1937年赴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后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华侨大学校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廖承志 廖承志1908—1983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报纸活动家。广东惠阳人。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1925年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沙基反帝游行示威,投身革命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学习,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因参加反日大同盟,曾两次被日本当局拘捕。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发生后,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又被日本政府拘捕并驱逐出境。同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法南区委宣传部工作。同年11月被中国共产党派往德国,并转入德国共产党。1929年领导出版汉堡中国海员总会会刊《中国海员》,并与成仿吾等创办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0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中国海员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1933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6年12月到陕北保安,在红色中华通讯社负责编译德、日、法、英四种文字的外国通讯社电讯。1937年1月到延安后,负责新华社外电翻译工作,并和向仲华一起编发中文电讯稿。兼任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党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同年和徐冰等创办党中央政治理论机关杂志《解放》周刊。为了加强对外报道,还负责编辑《斗争》杂志。同年10月被派往国民党统治区工作。1938年在香港组织和主持八路军办事处,支持国际新闻社、《抗战大学》、广州《救亡日报》和东江纵队在香港的刊物《东卫》的宣传工作。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南报》。1946年5月初随中共代表团飞南京做宣传工作。同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1947年7月到山西涉县领导建立第二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还曾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日报》社长等职。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1949年10月以后,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务。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 群众报 熊瑾玎 ☛ 廖承志1908—1983曾用名何柳华等。广东惠阳人,生于日本东京。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在日本参加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1928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赴德国,转入德国共产党,任汉堡国际海员俱乐部书记等职。1932年回国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兼工会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37年冬中共中央派往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香港沦陷后,在粤北参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42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6年1月出狱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青年团中央副书记和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及主任、外交部顾问和党组第二副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华侨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和副委员长、中共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和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6月在北京病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