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河流水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河流水情 河流水情heliu shuiqing指河流水位和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又称河川径流情势。它包括河川径流的年内与年际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气候因素和水源补给条件、气候的季节更替特点以及准周期性的存在。因而河川径流无论是年内变化或是多年变化过程,都存在着周期性和随机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河流在一年中随着降水的季节交替变化规律,也可按一年内水情变化特征分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汛期,指河流处于高水位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洪水经常发生。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由于冬季有积雪,春季气温上升引起的积雪融化和河冰解冻而形成春汛,以东北、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西北的阿尔泰地区,春汛的历时长,流量大。黄河中、下游部分河段,河流解冻时间不一致,在距离较长的南北向河段中,往往因冰凌堵塞形成冰坝,引起上游水位上涨,谓之凌汛。我国南方河流,因雨季来临早,也出现春汛,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水系较为显著。春汛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为桃花汛。夏季对我国大多数河流来说,由于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增,河水位上涨,夏季洪水频繁,形成夏汛或伏汛。在北方因雨量集中,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我国西部高山地区冰川大量融化,夏季径流量高达60~70%。在我国秋雨较多的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秦岭及大巴山一带河流能形成秋汛。海南岛地区受台风雨影响,秋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50%,是我国秋季径流最多的地区。自夏汛或秋汛过后,到冬季枯水期或冻结期之前,河流水位处在中常状态,称为平水期。它开始于前期洪水消退之时,终止于出现枯水流量之时。枯水期系指河流处于低水位的一段时期。我国河流的枯水期大多出现在冬季,这时期降水很少,几乎无地面径流注入,主要由地下水补给,依靠地下水维持基本流量过程,冬季径流量一般只占年径流量的4~6%。北方河流冬季受封冻影响,冬季径流量更少,还不到年径流量的1%。东北北部的一些小河,冬季因冻结到底而断流。南方河流冬季有一定量的降水,冬季径流量比北方河流多,但一般也不到年径流量的10%。冬季年径流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省,占年径流量的15%以上,特别是其东北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是中国冬雨最多的地区,河流冬季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25%以上。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大体上与本地区的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相符,同样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规律,即河川径流年际变化中呈现有丰、枯水年组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周期性出现的时间不相同,数量也不重复,表现出偶然性特点。我国黄河以北的河流,从大量实测资料证实,丰、枯水年组交替出现的持续时间一般较南方河流为长;丰、枯水组的变幅上,北方河流比南方大河大。一个地区枯水年或丰水年连续出现,往往带来持续的旱(洪)灾害,对经济建设非常不利,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增加了困难。 ☚ 流量 河流冰情 ☛ 河流水情 河流水情河流水情表示河水流量和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是河流水文情势的简称。水位和流量有日、月、季、年和多年变化。它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也是河流分类和水文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气候的季节交替,河流在一年中各个时期的水情也随之变化。中国河流水情一般分为春汛、夏季洪水、秋季洪水及平水、冬季枯水四个阶段。 ☚ 河流 水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