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河图洛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疏:“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孔安国传:“河图,八卦。伏牺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后以此典指上代典籍;或用以指帝王祥瑞。南朝梁·江淹《遂古篇》:“河图洛书,为信然兮。孔甲养龙,古共传兮。”南朝梁·萧衍《赠逸民》:“惟河出图,惟岳降神。是代皆有,何代无人。”北齐·赵儒宗《咏龟》:“负图非所冀,支床空见留。” ☚ 河梁别 河阳县 ☛ 河图洛书 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甄鸾注: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数术记遗》南北朝周·甄鸾注 【评】九宫图又称幻方,即今纵横图,其第一行为4,9,2,第二行为3,5,7,第三行为8,1,6,如此则其三纵行、三横行及两对角线的三个数字之和均为15。宋儒以此附会“河图“或“洛书”。 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圣人神之,言而遗其粗;常人昧之,由而莫之觉。要其归,则数与道非二本也。 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序》 【评】秦九韶认为河图洛书揭示了数学的密秘,数与道非二本,说明随着道学的兴起,在宋代象数学进一步侵入数学。 九宫之图古矣。《大戴礼·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明堂九室之制,盖准乎此。《易·乾凿度》:“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亦谓此图也。其原本出于《易》,与八卦方位相应,汉儒皆能言之。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评】钱大昕综合了《数术记遗》前“九宫”图的发展情况,然钱氏未将其附会成数学的起源。 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唐·孔颖达疏:“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又,《尚书·周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旧题汉·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尚书·周书·洪范》:“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释义】相传伏羲时,龙马出河,而有河图,即八卦;禹时,天锡洪范九畴,由神龟负文而出。《河图》、《洛书》是古时经典。 【例句】①比及道河出图,洛出书,怎禁那水牛背上乔男女。(马致远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第一折〔油葫芦〕)叹读书无用,便是读通《河图》、《洛书》也不如水牛背上乔男女更加自在。②樊素,我想河出图洛出书,阴阳判而八卦生。(郑光祖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第一折)小姐与樊素讲书,说到河图洛书事。 河图洛书 河、洛为我国两条大河——黄河与洛水。“河出图,洛出书”,古时被认为是一种祥瑞征兆。孔子在嗟叹自己生逢乱世,不能有所作为时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古人把“凤鸟至、河图出”看做是世道清明、太平有象之征,所谓: 河洛写天意,符谶述圣心。 关于河图洛书在古代还有不少传说,举凡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功高德劭的远古帝王,天地便赐以祥瑞——河图出、洛书现。 《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书·顾命》亦云:“天球河图。” 传说伏羲氏时,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他未理出所以然来。一天,黄河中忽然出了神奇“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深切地感到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在《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河图也成为《周易》的渊源。晋王嘉《拾遗记》载: 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 自伏羲发现河图之后八百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大禹临危受命,婚后第四天就率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始终没有找到治水的良策,后来有一天,他发现一只灵龟出现在洛水,背上的纹理形态如同文字,就此,大禹发现了“洛书”。大禹又据此图作《尚书·洪范》九畴。 《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汉孔安国《传》云:“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称《洪范》中由“初一曰五行”起到“畏用六极”共六十五字,即洛书本文。 不仅如此,传说唐尧、虞舜、仓颉甚至商代帝王,都曾受过五彩黄龙和玄色灵龟所献的有着赤文绿字的“河图”、“洛书”。 有关“河图”、“洛书”的传说大都出自汉代的谶纬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河图》二十卷及《河图龙文》一卷,谓其出自西汉。这些传说本是方士的不经之言,神怪惑人。但在古代,帝王可以凭此争权夺利、粉饰太平,故被视为祥瑞。至南朝宋大明中始禁图谶,隋炀帝时又尽焚与图谶相涉的书籍,违者至死,其学遂绝。 北宋初,道士陈抟得道家保存之图,别出心裁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河图洛书,被称为“黑白点子”的图画。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陈抟说:“河图生天干,其数五十五。”也就是由一至十共五十五个点子组成的“河图”图像,奇数用白点,偶数用黑点。 他又说:“洛书生地支,其数四十五。”也即由一至九共四十五个点子组成的“洛书”图像。它们表达的奇妙的数字关系,曾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朱熹有《易本义图》解释“河图”、“洛书”。又作《易学启蒙》阐明“图书”之义。他对这种黑白点子的“河图”、“洛书”极为推崇,作《周易本义》时把它们放在篇首。 “河图”、“洛书”被后人视为统摄万事万物的神秘事象,常织在道士法衣的胸口和背心,成为一种吉祥符。至于其究竟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哲理和数理关系,至今尚待探索。 河图洛书比喻天下大治。南朝梁江淹《遂古篇》: “河图洛书,为信然兮。孔甲养龙,古共传兮。” 河图洛书关于汉字起源的神话传说。 《周易·系辞》: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竹书纪年》:“黄帝轩辕五十年秋七月, 龙图出河, 龟书出洛, 赤文篆字,以授轩辕。”后来有人据此认为汉字是上天让神龟驮给轩辕以教天下的。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河、洛为我国两条大河——黄河与洛水。“河出图,洛出书”,古时被认为是一种祥瑞征兆。孔子在嗟叹自己生逢乱世,不能有所作为时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古人把“凤鸟至、河图出”看做是世道清明、太平有象之征,所谓: ☚ 第四章 吉祥符物的典故 中国结 ☛ 河图洛书儒家关于天赐《周易》、《洪范》两书的传说。语出《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唐孔颖达疏为:黄河通天,龙马驮出八卦书《易》;洛水接地;神龟献上《九畴》(即《尚书·洪范》)。东汉时出现许多制造预言的谶纬之书,大都与河图洛书之说相关,统称“图书”。隋炀帝时,尽焚图谶书籍;秘府藏本,今亦多亡佚。 河图洛书hétú-luòshū见“龟龙之图”。《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