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沧海遗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沧海遗珠典源出处 《新唐书 ·狄仁杰传》:“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明诗总集。四卷。明沐昂编纂。沐昂字景高,定远(今属安徽)人。黔宁王沐英之子,初为厢军左卫指挥佥事,永乐中擢都指挥同知,正统初代兄子沐斌镇守云南。卒赠定边伯,谥武襄,有《素轩集》。此书编选明朝初年贬居云南仕绅如朱经、方行、朱綝、曾烜、周昉、韩宜可、杨宗彝等二十人诗作三百馀首。入选作者名下各注其字号里居,以明其所自。所选作品多为留连风景、感事抒怀以及题画之作,其风格也以和平婉丽、清新畅达为主。沐氏世为边庭武将,推行教化、赞武右文,颇有功于边疆,沐昂编此书亦为一例。此书去取精审,入选之诗以文采斐然之作为多。朱经等二十人皆无专集行于世,其诗作赖此集以传。云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文风不盛,诗人极少,自此书行世之后,风雅渐开。故编云南诗者自明初始。此编名曰“遗珠”,取义于补明初诸诗选,如刘仔肩《雅颂正音》等书所遗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以武人司选录,而其书不愧善本者,惟此一集而已。”此书刊本罕见。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元人文集珍本丛刊 雅颂正音 ☛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号卢溪先生、卢溪真逸。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南宋诗人。政和八年进士,授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官隐居卢溪。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被谪新州,庭珪以诗送行,坐讪谤罪编管辰州。桧死,方许自便。孝宗时赐国子监主簿,复除直敷文阁。著有《卢溪集》五十卷。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也指人才难得致用。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传文说狄曾被人诬告,黜陟使阎立本讯问时,发现他是个杰出人才,便感叹道: “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芳) ☚ 怀珠抱玉 怀瑾握瑜 ☛ 沧海遗珠典源出处 《新唐书 ·狄仁杰传》:“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释义用法 唐狄仁杰贤而有才,人称为沧海遗珠。后以此典指被埋没的人才。 用典形式 【沧海珠】 唐 ·杜甫:“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 【沧海求珠】 唐·李商隐:“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沧海遗珠】 金 ·元好问:“一首新诗一纸书,喜于沧海得遗珠。”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cānɡhǎiyízhū━┃━━ 比喻被埋没的人才。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省作“海珠”。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诗:“子如照海珠,网目疏见漏。” ☚ 材大难用 怀宝迷邦 ☛ 沧海遗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 ‘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沧海遗珠海中之珠被采珠者漏采。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品。《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但有个抱艺怀才,那曾见沧海遗珠。”明李贽《焚书·龙溪先生文录抄序》:“夫先生之书,一字不可轻掷,不刻其全则有沧海遗珠之恨。”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被采珠者遗漏在大海里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品。《新唐书·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沧海遗珠大海里漏采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唐朝狄仁杰刚出仕时任汴州参军,因有人诬告,被提交到黜陟使阎立本那里接受审查。通过交谈,阎立本发现狄仁杰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不禁赞叹道:“先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接着,阎立本推荐他任并州法曹参军。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出任宰相,果然表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见《新唐书·狄仁杰传》)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被采珠者遗漏在大海里的珍珠。比喻有才干而被埋没的人。沧海:大海。 ☚ 北门锁钥 藏龙卧虎 ☛ 珍物 珍物高价 珠犀 金琼 珍品 珍用 珍纬 珍瑰 珠璧 烛车 连城 楚璞 琮璧 隋珠 隋侯之珠 凤毛龙甲 翠羽明珠 牛黄狗宝 ☚ 宝物 珍稀之物 ☛ 贤才 贤才材贤 美器 骏足 良逸 琼玉 琼枝 琼玖 琼琇 骐骥 鹏翮 尺璧 球琳(球琳器) 玄珠 ☚ 才德之人 圣人 ☛ 埋没人才 埋没人才遗才 ☚ 埋没1 考核 ☛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意指人才被当时冷落。喻指。 ☚ 耐得寂寞 随缘应化 ☛ 沧海遗珠诗总集。明沐昂辑。四卷。昂字景高,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黔宁王之子。以都指挥同知代其兄晟(黔国公)镇云南。号令严明,颇有战绩。卒谥武襄。有《素轩集》。此集正统元年(1436)成书。以其所集为刘仔肩、王偁诸家诗选所未及者,故名《遗珠》。约三万三千字。卷首有杨士奇序, 目录。正文四卷,收二十一人之作三百余首,即朱经诗十七首,方行诗三十一首,朱琳诗十七首,曾烜诗十二首,周昉诗二首,韩宜可诗十首,王景彰诗九首,楼琏诗三首,王汝玉诗十九首, 沧海遗珠四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明朝大臣杨士奇(1365—1444)序,称此书系都督沐公所选,又称其字曰景容,是黔宁王之仲子,佐兄黔国公为朝廷镇抚西南一方。据《明史》载,黔宁王沐英之子晟为黔国公,镇云南;昂为右都督,领云南都司。则此集当为昂所编。只是昂字景高而非景容。清《四库全书》编撰者疑其初字景高,至洪熙元年后避仁宗之讳而改“高”为“容”,史未及详;其以第三子为仲子,则疑误以黔国公为长。书中所录凡朱经、方行、朱綝、曾烜、周昉、韩宜可、 王景彰、楼琏、王汝玉、逯㫤、平显、胡粹中、杨宗彝、刘叔让、杨子善、张洪、范宗晖、施敬、僧天祥、机先、大用二十一人之作,共三百余首;皆明初流寓迁谪于云南者。每人姓名之下,各注其字号、里居。所收以其为刘仔肩、王称诸家诗选所未及,故名之为 “遗珠”。所收之作者皆无专集。本书去取颇为精审,所录多斐然可观。清《四库》编撰者认为,自古以来,武人能诗者代代都有,但以武人司选录而其书不愧善本者,唯此一集而已。是固不可不传。此书有四库全书本。有天一阁藏本。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a fine pearl left in the deep sea—a talented man out of employment; an unrecognized (/undiscovered/unnoticed) talent 《沧海遗珠》cang hai yi zhuA Pearl Left in the Depths of the Sea→沐昂 (Mu Ang) 沧海遗珠cānɡ hǎi yí zhū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unknown talented man, the genius person be forgotten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解义】遗:遗漏。埋没于大海中的珍珠。比喻人才或珍品被埋没。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大海中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宋·祝穆《事文类聚》:“狄仁杰调汴州参军,阎立本异其才曰:‘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沧海遗珠唐代名臣狄仁杰,是并州太原人。小时候的作为就与众不同。一次,一个门客被人杀害了,官吏到他家查问,大家争先恐后地为自己辩白,唯独狄仁杰仍坐在原先的座位上大声读书。官吏很不高兴,走过去责备他。狄仁杰回答说:“我正和书中圣贤对话,哪有时间与俗吏交谈!” 沧海遗珠cānɡ hǎi yí zhu?【释义】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事物。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大海里漏采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事物。 沧海遗珠cānghǎi-yízhū❶为采珠者所遗漏的海中明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也比喻被人忽视的珍贵之物或历经变迁后保存下来的珍贵之物。 沧海遗珠cānɡ hǎi yí zhū大海里漏采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被忽视的珍贵事物。也作“遗珠沧海”。 沧海遗珠cānɡ hǎi yí zhū【解义】 遗:遗漏。埋没于大海中的珍珠。比喻人才或珍品被埋没。 沧海遗珠cang hai yi zhu沧海:大海。遗:遗漏。大海中被采珠人漏掉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 SS2W【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被采珠者遗漏在大海里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遗:遗漏,遗留。 沧海遗珠cānghǎi-yízhū〔主谓〕 大海中被采收者遗漏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品。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明·李贽《焚书·龙燬先生文录抄序》:“夫先生之书,一字不可轻掷,不刻其全则有~之恨。” 沧海遗珠cān hǎi yí zhū遗:遗漏。即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的人所遗漏。喻指埋没人才,或指被埋没的人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