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沤;怄;呕;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怄;呕;㥑ŋəu213ngou213

长期憋闷在心里。明陈士元《俗用杂字》: “忿恚曰沤气,言湮郁抑遏不伸也。”李实《蜀语》: “气郁不伸曰沤。”清光绪八年《黎平府志》卷二下《风俗·方言》: “气郁不伸曰沤 (欧去声),曰胀气。”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 “沤,去声,气郁不伸也。”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 《礼俗下·方言上》: “沤,气郁也。《蜀语》: ‘气郁不伸曰沤。’ 沤音瓯去声,俗作㥑。”亦作“怄”。 清高静亭《正音撮要》卷二《喜怒》: “自家怄气,自己激气。”《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 以上“怄气”谓生气。《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这两天在南城外头,只差了没把我的肠子给怄断了。”犹谓特别令人生气、伤心。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诈骗》: “如你懂言子,说他是卖弄,他就怄倒了,说些行行之言,空子难猜。”或作“呕”。元佚名 《隔江斗智》第三折: “周公瑾枉施三计,反受我一场呕气。”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 “他见了我呵,必然要受他一场呕气。”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大凡人病中性子易得惹气,又且其夫有妾,一发易生疑忌,动不动就呕气。”清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 《翠微娘子》: “及生子不肖, 专务游荡, 夫妇俱呕气而死。”俗又作“㥑”。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双金钏》: “此子为盗,先年小人尚且不信, 去岁他母请小人究治, 方知是真, 他母因此㥑死。”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 “人有忧伤气郁于胸而后出曰呕气, 俗人不达, 乃造㥑字。” 民国十八年《新修南充县志》 卷七《掌故志·风俗·方言》: “面愁曰㥑。 讴去声。”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慰人失意曰莫㥑气。”“㥑气”即怄气。 唐枢《蜀籁》卷四: “笑在脸上, 㥑在心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