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沙參 > 沙葠 沙葠 shāshēn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沙參 沙參 shāshēn 亦稱“知母”、“白沙參”、“羊婆奶”。以其具有白色之錐形根,故名。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或其他幾種同屬植物的乾燥根。長紡錘形或圓柱形,上粗下細,稍彎或扭曲。黄白色至棕色,有横紋,體輕質松,易折。主治肺熱燥咳,喉痛,痰血,虚勞久咳。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沙參》:“味苦,微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一名知母。”《范子計然》:“沙參出雒陽,白者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沙參》:“其根多白汁,俚人呼爲羊婆奶。” 沙参【同义】总目录 苦心白参沙参羊婆奶沙参radix adenophorae et glehniae清肺化痰止咳药。沙参有北沙参(radix glehniae)及南沙参(radix adenophorae)两类。北沙参又名银条参、莱阳参、辽沙参。南沙参又名白沙参、羊婆奶、泡沙参。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 Fisch.、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Miq.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北沙参主产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南沙参主产东北、河北、安徽、广东、江西等地。北、南沙参均于夏、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晒干或烘干。生用。甘,凉。入肺、胃经。功能润肺止咳,养胃生津。北沙参养阴作用较强,南沙参祛痰作用较好。主治:❶肺虚久咳、干咳少痰,与麦冬、玉竹、甘草、桑叶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❷热病伤津,口干舌燥,与麦冬、生地黄、石槲等配伍。牛、马15~30克;猪、羊3~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反藜芦。肺寒湿咳不宜用。珊瑚菜的根含生物碱、挥发油及丰富的淀粉。醇提取物对家兔有解热、镇痛作用,尚能增强支气管粘液分泌,有祛痰作用。轮叶沙参的根含三萜皂甙。杏叶沙参的根含皂甙及花椒毒素。煎剂对兔有祛痰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沙参fourleaf ladybellAdenophora tetraphyl-la,别名南沙参、轮叶沙参。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膨大呈圆柱形,株高30~150cm,有白色乳汁,花序以下茎不分枝。茎生叶4~6枚轮生,叶卵形至条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序圆锥状,花枝轮生,花冠钟形、下垂,长2~2.5cm,5浅裂,花冠蓝色,花柱突出,花期夏季。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多;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多生于阴坡草丛、林缘和路边。耐寒、喜轻松、肥沃、稍湿润的土壤。播种繁殖,于种子成熟后即播,或春播。生长健壮,管理简易。沙参花序显著,色彩淡雅,适用于各种自然式布置,花境、岩石园等。根可入药。 同属约50种,可用于观赏栽培的还有:杏叶沙参(A. axilliflora),多年生,株高60~100cm,基部叶广卵形,茎生叶互生,顶生总状花序,花冠钟形,长1.5~1.8cm,紫蓝色,花期夏季,原产中国。日光沙参(A.nikoensis),株高20~40cm,茎直立,叶多互生,总状至圆锥状花序,着花稀疏,原产日本。直立沙参(A.stricta),原产日本、朝鲜半岛,茎直立,株高60~100cm,基部叶心脏形,茎生叶互生、卵形,着花密,花冠钟形,长1.2~2.0cm,萼筒密被白短毛。花期秋季。宜用于花坛或作切花。 沙参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厘米。根粗壮,圆锥状,外皮棕褐色。叶互生,长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钟形,淡蓝紫色。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塔城、阿勒泰等地有分布。具有养阴清肺、生精的功能。药用根。主治肺空洞、咯血、慢性气管炎等病症。 沙参glehnia root又叫北沙参,系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内含生物碱、淀粉等成分。有清肺泻火、养阴止嗽功能。临床用于阴虚肺热干咳、热病伤津、口渴舌干等病症。治疗时常与其他药伍用,用量4.5~9g,水煎服。 沙参 沙参分南沙参、北沙参两种。南沙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根;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参主产四川、江苏;北沙参主产山东及东北沿海地区。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肺热燥咳,干咳痰少,常与麦冬、知母、川贝、天花粉等同用。 ❷津伤口渴。常与麦冬、天花粉、生地黄等相配。南沙参与北沙参均有补阴之功,二者相比,北沙参以补阴见长,南沙参又兼化痰之功。反藜芦,不可与之同用。 ☚ 阿胶 黄精 ☛ 沙参shā shēn《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沙参(63)。药名。 【基原】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 【别名】知母(《本经》),白沙参(《范子计然》),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吴普本草》),文希(《别录》),羊婆奶(《本草纲目》),泡参(《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面杆杖(《青海药材》),桔参(《药材资料汇编》),泡沙参(《四川中药志》),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湖南药物志》)。 【性味】甘微苦,凉。 ❶《本经》:“味苦,微寒。” ❷《本草纲目》:“甘淡而寒。” 【归经】入肺、肝经。 ❶《滇南本草》:“入肺。” ❷《本草蒙筌》:“足厥阴。” ❸《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肺经,又肝、脾二经气分。” 【功用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❶《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❷《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❸《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❹《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❺《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痨。” ❻《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浸便红涩,膀胱癃闭。” ❼《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❽《中国药植图鉴》:“降低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鲜者一至三两);或入丸、散。 【宜忌】风寒作嗽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❷《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泄者,勿服。” 【成分】北沙参根含生物碱、丰富的淀粉。果实含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有人从北沙参中分得15种香豆素类成分和多糖。轮叶沙参的根中含三萜类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为沙参皂苷。杏仁沙参的根中含呋喃豆精类,从山东轮叶沙参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中分离出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从轮叶沙参的醚溶部分中获得沙参醇甲酯和沙参醇。 【药理】(1)北沙参: 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北沙参可延长家兔抗甲胎球蛋白抗体的存在时间。北沙参多糖(GLP)可抑制由SRBC(绵羊红细胞)致敏引起的小鼠脾脏PFC(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反应及血清凝集素效价,说明GLP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致敏前给药作用更显,致敏后给药抑制作用减弱,说明GLP可能作用于免疫应答感应阶段T细胞识别抗原的早期。GLP能提高小鼠同种植皮的成活率,较大量也不引起小鼠脾和胸腺萎缩,提示GLP仅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而对免疫器官影响不大。因此,北沙参停药后,其免疫功能的恢复可能较快,这使GLP有可能成为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药。 ❷解热镇痛:北沙参根的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兔的体温轻度降低,对由伤寒疫苗引起的发热兔也有降温作用。另外还有镇痛作用(兔牙髓电刺激法)。 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北沙参水浸液在低浓度时,能使体外蟾蜍心脏收缩力加强,浓度增加则出现心脏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恢复。对在体蟾蜍心脏的作用相似。静脉注射北沙参可使麻醉兔的血压略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此等作用仍然存在。(2)南沙参: ❶祛痰:轮叶沙参煎液对家兔的祛痰作用较紫菀等为差,但可持续作用4小时以上。1∶40沙参浸液在试管内未见溶血现象。 ❷强心:1%沙参浸剂对体外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7/9体外心的振幅增大(比原来高50%以上),作用持续5分钟。 ❸抗真菌:沙参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沙参 沙参本品又叫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 phylla (Thunb. ) 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 Borb.阔叶沙参A. pereskiaefolia (Fisch)G. Don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栓皮,晒干。 干燥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头粗尾细,弯曲不直,偶有分枝,长7~25cm,直径1~3cm。全体为黄白色,根上部有许多深陷横纹,下部有浅纵纹及抽沟,或有须根痕和褐色斑点。质轻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状如海绵。具香气,味甘淡。 沙参为太阴人药。功能为补肺和肺,益胃生津。主要用于肺热阴虚而引起的燥咳或劳咳及重病后调理。党与《东医四象新编》调理肺元汤加减,用于重病后调理及劳咳。常用量5~15g。 ☚ 天竺黄 桑寄生 ☛ 沙参sha shen【医学】root of straight ladybell 沙参lady bell (Adenophora stricta)
沙参root of straight ladyb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