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沈阳故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瀋陽故宫
瀋陽故宫  shěnyánggùgōng

清初皇宫。座落於遼寧瀋陽舊城中心。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基本建成。初名盛京宫闕。清入關後,改稱奉天行宫。乾隆、嘉慶間續有增建。清亡後,始改今稱。佔地九十餘畝,建築九十餘所,房屋三百餘間。四周圍以高大紅牆,南面正中爲大清門。全部建築分三路布局。中路屬大内宫殿,三進院落。進大清門,左右有飛龍閣與翔鳳閣,正面爲崇政殿。殿之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建築:東爲頤和殿、介祉宫、敬典閣;西爲迪光殿、保極宫、繼思齋、崇謨閣。殿後爲中院,東有師善齋、日華樓,西有協中齋、霞綺樓。往北爲内宫,主殿清寧宫,築於丈高之臺基上。前有鳳凰樓,左右有配宫與其他四宫。東路以大政殿爲中心,兩翼輔以方亭十座。西路以文溯閣爲中心,前後依次爲戲臺、嘉蔭堂、仰熙齋等。整座皇宫,殿宇樓閣,融漢滿建築風格于一體,爲僅次於北京故宫之古代宫殿建築群。現辟爲瀋陽故宫博物院。參閲《欽定盛京通志·宫殿》、民國《瀋陽縣志·地理·宫殿》。

沈阳故宫

清政府入关前修建的皇宫,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内,占地六万余平方米,有古建筑百余座,五百余间,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东路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南起南朝房、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台上五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太宗皇太极时期的早期建筑,创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崇德元年 (1636)基本建成。1644年清军入关移都北京,仍尊此为陪都宫殿,并派重兵把守及岁时修葺。康、乾、嘉、道诸帝东巡盛京谒陵礼毕,至此宫观览和驻跸,并于此举行各种祭祀和宴赏活动。乾隆八年(1743)弘历东巡盛京后拓建东西所(俗称东西宫)作为行宫,乾隆中期又兴建崇谟阁、文溯阁及嘉荫堂戏台等西路建筑。整个建筑融合了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尤以 “八旗亭”、“口袋宫”、“万字炕”等满族特点和东北地方特色而见长。1926年辟为博物馆,解放后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胜地。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的皇宫,在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有300多间房屋。原名盛亲宫阙,清入关后改称奉天行宫。整个建筑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把故宫分成东、中、西三路。中路是主体,崇正殿为故宫正殿,是皇太极日常朝会之处。中路还有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日华楼、协中斋、霞绮楼、凤凰楼及皇妃们的配宫、颐和殿、介祉宫、警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崇谟阁等建筑。东部以大政殿为中心,左右有翼王亭、八旗亭(十王亭)等15座供王公大臣议政的场所。西部以文溯阁为中心,配有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放《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整个皇宫楼阁耸立,殿宇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这与女真族生活在高山之上的习俗有关。解放后经大规模修缮,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沈阳故宫

入关前的清朝皇宫,在今辽宁省沈阳市内。创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东路大政殿与十王亭(俗称八旗亭),中路自南至北大清门、崇政殿及高台上凤凰楼、清宁宫等俱为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的早期建筑。其中 “八旗亭”、高台建筑、“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房后头,皆为满族独具的建筑形式。

沈阳故宫

中国清朝初期的宫殿。位于辽宁省沈阳旧城中心。原为清开国初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宫殿。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有增建。清入关后成了陪都宫殿,后多次扩建,现占地46000 m2,有房屋300余间,四周围以高大宫墙,南面正中为大清门。整个布局分3路:以崇政殿为主体的中路最宽最长,院落3进,在中轴线上,两侧有东宫、西宫。以大政殿为主体的东路是一狭长大院。西路文溯阁专作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之用。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时称盛京宫阙。后改称奉天行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旧城中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至崇德元年(公元1625年—1636年)。据载: “城周三百三十二步,入门。”沈阳故宫占地达60000平方米。由90余所、300余间建筑物组成。其以崇政殿为核心,分东、中、西三路排开。中路是沈阳故宫的主体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续建的大内宫阙,由最南端的照壁、东西厢楼、东西朝房、东西奏乐亭、文德坊(即俗称的东华门)、武功场(即俗称的西华门)、大清门、崇政殿、东西七间楼、飞龙阁、翔凤阁、左右翊门、凤凰阁、清宁宫、关睢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建筑构成。主要建筑大清门、崇政殿、清宁宫等是皇太极天聪末年至崇德初年间(公元1636年左右),由著名的工匠刘光先主持建造的。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特征是五间硬山式顶,前后出廊,它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每逢官员遇有黜陟,也要在这里叩谢皇恩。崇政殿为沈阳故宫的政殿,通称“正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处理日常事务、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建筑颇为讲究装饰:硬山式顶上覆盖黄色的琉璃瓦并嵌饰绿琉璃剪边。正脊、重脊以及两个山面的博风板、墀头等处,均饰五彩云龙琉璃。廊柱为方形,殿柱为圆形。柱与柱之间,由雕刻成龙体的木柱相连。龙头则探出檐外。望柱下面设有吐水的螭首。殿的前后有出廊,其外环围石栏杆,栏上雕刻狮子、葵花、莲花等精美的纹饰。殿内的顶棚不设天花,仅在望板上、梁檩椽枋处等绘以蓝天白云,及游龙、仙桃等纹饰。在殿堂的正中,搭造了一座呈“凸”字形的堂阶。阶前的蟠龙金柱间,设一贴金的雕龙扇面大屏风、皇帝的宝座就安置在它的前面。在殿前,还设置了宽敞的丹墀,其上东角置日晷,西角设嘉量亭,它们都是乾隆时用大理石雕造成的。1636年,即后金天聪十年,皇太极决定改国号为“清”、年号为“崇德”的大典,就是在这座大殿里举行的。清移都北京后,历届皇帝东巡时,也都在此宫听政。凤凰楼,一名翔凤楼,是清宁宫的三层门楼。三滴水歇山顶,上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周出七檩回廊,深阔各三间。它始建于天聪年间,康熙、乾隆时重修,是皇太极计议军政大事和举行宴会的地方。清入关后,便成了贮藏“实录”、“圣训”、“王牒”、“宝玺”以及供奉“御客”之处。乾隆东巡此地时,曾题有《登凤凰楼》诗。清宁宫,原称正宫,是皇帝起居生活和后妃居住的内廷。五间十一檩,硬山式顶上覆黄瓦绿剪边。其西边的四间是皇帝祭神之所。北、西、南三面设炕,北炕东头安大铁锅两口,其中的口袋房、万字炕、火地等,体现了满族固有的风俗特点。中路左右两侧各附一个跨院,称东宫、西宫,乾隆时兴建。东宫内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西宫内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恩斋、崇谟阁等。两宫基本对称分布。东路主要由大政殿和十王亭组成。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建都初期兴建。大政殿原名笃恭殿,又称“大殿”,是皇太极依照努尔哈赤时原有的八角殿形式改建起来的,为皇帝举行大典,朝会议事的地方。清入关后,诸帝东巡时,也多在此举行朝会典礼。它是一座八角檐攒尖式顶的木结构建筑。殿身八面不砌砖石,由木隔子门组成,可以任意开启。殿下设须弥座台基,周围绕以青石雕栏。殿顶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门前雕双金龙蟠柱。整个大殿采用结构复杂的“彻上明造”。梁枋斗拱,降龙藻井,彩绘天花,均极精致,堪称为一座融合了汉、满、蒙三族建筑风格的艺术杰作。十王亭分置于大政殿正南的东西两侧,呈八字形排列,两两相对。亭皆灰瓦歇山顶,方形,三面砌墙,正面辟隔扇门,四周出廊。自北向南,东面的五座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的五座是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王亭按清政府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的方位排定,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十王亭与大政殿联为一体,构成清开国初的一个最高权力中心地和议会场所。这种出自八旗制度的建筑布局在中国历代皇宫建筑中是独特的。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体,可分两组,一组是戏台与嘉荫堂,一组是文溯阁与仰熙斋。它们建成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历代皇帝东巡时看戏和读书的地方。文溯阁为重檐硬山顶,上覆黑色琉璃瓦绿剪边,面阔六间,二楼三层,前后出廊、檐柱、金柱均饰绿色地仗。它是仿浙江宁波范钦的天一阁建筑形式,专为庋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开始,历经十年纂修成的一部大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内容极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当时一共缮写了七部,一部藏于文溯阁。其他分别藏于文渊阁(北京故宫内)、文源阁(北京圆明园内)、文津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文汇阁(江苏扬州),文宗阁(江苏镇江)、文澜阁(浙江杭州)。这些藏书或毁于战火,或散失,所剩已不多,只有文溯阁贮存的这一部最为完整,现已移地庋藏。文溯阁东的碑亭内立巨碑,上用汉、满两种文字刻有清高宗所作的《文溯阁记》和《宋孝宗论》。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既承袭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又具满族建筑的风格,它是清代最高统治者封建皇权尊严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汉、满、蒙三族文化交汇融合的辉煌成果。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1961年,沈阳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接待国内外的广大游人。

☚ 兴城古城   沈阳故宫大政殿 ☛
沈阳故宫

073 沈阳故宫

见42146条。

☚ 辽宁省   福陵 ☛

沈阳故宫

308 沈阳故宫

见07073条。

☚ 玉茗堂遗址   福陵 ☛

沈阳故宫

146 沈阳故宫

清开国初年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宫殿。清入关后成了陪都宫殿。位于沈阳旧城中心。沈阳故宫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五年,1625),建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康熙、乾隆年间对此又加以大量的增建和扩建,其整体规模即臻完备。它和北京故宫一起,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总体布局共分三路:东路主要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大政殿位于东路中轴线北端,原称“笃恭殿”、“大殿”,康熙时期更名为“大政殿”。它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式殿宇,正门前两金龙蟠柱,翘首扬爪,塑雕生动。殿内为“彻上露明造”,有精致的斗拱和降龙藻井。梁柱为和玺彩画。十王亭(也称八旗亭)分布甬道两侧,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东路建筑是故宫中最早的宫殿,后来多用于举行大典。中路主要为皇太极时期建造的大内宫阙。在中路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这些建筑连同它们的配殿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大清门临街,是故宫的正门。门前左右分别为文德、武功二牌坊。坊南有左右对称的奏乐亭及朝、司房等。大清门东为太庙。门内正南方月台上即崇政殿,它是故宫的正殿。这是一座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大殿。凤凰楼位于崇政殿与清宁宫之间,使前后院落形成3.8米的高差,成“低殿高宫”之势。中路左右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都是乾隆十一年(1746)增建的。西路也是乾隆时期增建的。这一路的中轴线平行于东路和中路的中轴线,在这条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分别是皇帝看戏、藏书和读书的地方。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浑朴粗犷。大部分建筑为硬山顶,不用斗拱。建筑色彩凝重强烈。布局和细部装修都保持着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体现着汉、满、蒙、藏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圜丘   太庙 ☛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位于沈阳旧城中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的皇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历时十一年建成。整个建筑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为故宫正殿,是皇太极日常朝会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日华楼、协中斋、霞绮楼、凤凰楼。还有帝妃们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崇谟阁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左、右辅以翼王亭、八旗亭等十五座,是王公大臣议政之所。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辅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供皇帝读书的地方。沈阳故宫,在清代迁都北京后,一直成为陪都宫殿,历代皇帝都来东巡祭祖。这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是宝贵的遗产,建国后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 交泰殿   大政殿 ☛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Shenyang gugong

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在辽宁省沈阳市内。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房屋300余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它是满、蒙、汉建筑艺术的结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3路。中路有正殿崇政殿,亦即“金銮殿”,是皇太极日常朝会、处理政务的场所。殿中央设宝座,座前有两根大柱,金龙蟠绕柱上,座后有贴金大屏风,极富气派。中路还有帝妃们寝居的东西配宫及颐和殿等。东路有大政殿,为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殿前有方亭10座,称“十王亭”,是八旗王公大臣办公的地方。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文溯阁仿宁波天一阁,是乾降四十七年(1782)年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仍作为陪都宫殿,供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和观剧用。沈阳故宫是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最宏大的帝王宫殿建筑,现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 故宫   颐和园 ☛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旧城中心。始建于清天命十年(1625),主体建筑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为清初皇宫。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在这里出生并承袭皇位。名盛京宫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占地6万平方米,全部建筑90余所,300多间,组成二十几个院落,为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依自然布局,共分东路、中路、西路三大部分。东路有大政殿、十王亭。中路,南端始自大清门,依次而北,在一条中轴线上,坐落着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主要建筑,两侧还有对称式的附属建筑。中路建筑全部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西路是入关后的建筑,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主要建筑有戏台、嘉荫堂、邸熙斋、文溯阁等。综观沈阳故宫,金瓦红墙,白玉石栏,楼阁耸立,殿宇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在建筑上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是汉、满两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体现,是多民族建筑的辉煌成果。经历年修缮,保持了古建筑群的完整并重建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建筑和独到的收藏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旅游者。

☚ 1. 沈阳市   崇政殿 ☛

沈阳故宫

位于辽宁沈阳市旧城中心。清初皇宫,名盛京宫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1636年基本建成。占地6万多平方米。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东、西、中路三部分。东路以大政殿为中心,两翼辅以十座方亭;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前后有戏台、嘉荫堂、仰熙斋等;中路是大内宫阙,正门大清门,崇政殿为正殿,殿后为内宫。殿阁耸立,楼宇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宫建筑之一。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位于辽宁沈阳市中心。是清太祖奴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全部建筑分三大部分,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崇政殿、十五亭以及三宫、六院、凤凰楼等建筑。宫内还珍藏着许多珍贵文物。

☚ 昭君墓   千山 ☛

沈阳故宫

清初皇宫。在辽宁沈阳旧城,清入关后为行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不断增建,占地六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分为三大部分。中路属大内宫殿,东路以大政殿为中心,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整个建筑,楼阁耸立,殿宇巍然,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