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荩案
光绪末年清政府杖毙沈荩于北京刑部监狱,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政治案件。沈荩,原名克诚,字愚溪,号潇湘渔太郎,湖南善化 (今长沙) 人。戊戌维新期间,是激进的维新志士。政变之后,决心为谭嗣同复仇。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与唐才常共创正气会,任干事员。1900年协助林圭进行自立军起义准备工作,任右军统领,驻扎新堤。8月21日,张之洞破获自立军总机关,沈克诚被列于通缉名单之首,遂更名荩潜往北京以 “中央革命”。在京期间,一方面以日本某报通讯员身份游说上层人物,刺探清廷内幕,以供反清宣传之用; 一方面,他结识了被免职的原清内务府官吏庆宽,欲通过庆宽结交李莲英,以伺机行刺那拉氏。而庆宽欲邀功于朝廷以复其官,便勾结了解沈荩身世的已革翰林吴式钊,通过李莲英向那拉氏告密,出卖了沈荩。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7月19日,沈荩在北京东单牌楼三条胡同被捕。开始沈荩拒不承认真实身份,后知小人出卖,便直认不讳。7月31日,刑部奉军机处旨意,在狱中杖击沈荩达4小时之久,以至血肉模糊,最后又以绳子将其勒死。沈荩案在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8月23日,上海数百名爱国人士在愚园召开沈荩追悼会,舆论界因此掀起一场强大的反清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