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沈其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沈其震
沈其震(1906—1993)近现代善化(今湖南长沙)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沈克刚孙,沈荩侄孙,沈其益兄。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在校时积极参加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爱国运动。1923 年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25 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次年因反对军阀孙传芳离校,转入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1927 年留学日本,1931 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参加同学徐冰领导的读书会,首译《苏联五年计划概论》以国际文化学会名义出版。1933 年在天津法租界设诊所行医,受聘为《大公报》医学顾问及该报《医学周刊》主编,并创办《医学知识杂志》,撰文研究古代医学遗产,介绍苏联卫生事业成就。1937 年春赴上海创办健康保障会,淞沪抗战时期设置伤兵医院,救护抗日将士。后参加新四军,在南昌筹建军医处并任处长,次年随军部移驻安徽泾县云岭,创立前方、后方医院,历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1941 年初皖南事变后到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任卫生部部长,经刘少奇、陈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创办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第一所培养高中级卫生干部的医学院校“华中医学院”,并任院长,为新四军卫生事业的奠基人。1943年到延安,出席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并任中国解放区救济总署副主任。1945 年抗战胜利后,出任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次年初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医学顾问,后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建立从大沙头通往内地的秘密交通线,并组织进出口公司自任董事长,支持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筹建大连大学医学院并任首任院长。1952 年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后改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领导组织创建药物研究所、抗菌素研究所、医学生物研究所等。1955 年被首批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兼医药卫生组组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咨监委员会主席等,兼任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等。撰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论》《中西医学交通史》等。 沈其震1906~199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医学生理学家。重庆人。1931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 (后为生物学部) 委员 (院士)。 沈其震 沈其震1906~1993长沙人,中共党员。先后就学于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1927年留学日本,获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天津开诊所并任《大公报》顾问,创办《医学知识杂志》。1937年参加新四军筹建军医处。1941年赴延安。历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大连医学院、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教授等职。是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科院学部委员。 ☚ 沈从文 李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