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汾州府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汾州府志山西地方志。清孙和相纂修, 戴震(1723—1777)参订。三十四卷,首一卷。和相字调鼎,山东诸城人。乾隆举人,历官知县、知府。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进士,官庶吉士。著有《古历考》、 《水地记》等。汾州志创修于明万历,中经两次续修。是为四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刻成书。约四十五万字。卷首有地图十二幅,汉迄清沿革表。志分沿革、疆域、山川、城池、户口、田赋、盐税、职官、人物、古迹、事考、杂识、艺文等三十门。是志经震笔削详订,体例严谨,颇负盛名。首以图表括其地理梗概,次以山水为线索,考订沿革而不囿于史书成说。艺文以时代为序,不分文体,凡一切颂美地方官吏,事涉阿谀之作俱不入志。考证《汾阳县志》记古襄城征引之失,证古“中都”与“西都”实为一地,孝义县孝子郭巨墓为《元和郡县志》中的郭兴墓等,论述精详,征引宏富。所载明万历、清乾隆所属州县户口、田赋数据;宋之问、狄青、田绍斌等百余人物小传;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城陷;艺文门所收曹学闵《中阳考》、王埈功《西河考》、孙和相《治汾说》、谢汝霖《永宁州开矿详文》等,均为有价值的史料。有乾隆三十六年刻本。薛愈、王志华《乾隆<汾州府志>是否戴震所纂修?》一文(《山西大学学报》1979、4)可资参考。 汾州府志清代方志。孙和相修,戴震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成书。三十四卷,首一卷,计有沿革、疆域、山川、关隘、营汛、驿铺、户口、田赋、盐税、宦绩、人物、艺文等二十九门,于地理山川沿革考证尤详。此志为清代方志中地理派的代表作之一,影响颇大。 汾州府志❶十六卷。明王道一等纂修。王道一,山东黄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三十六年 (1608) 任汾州知府。此本为创修。《汾州府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全书十六卷,卷一图考;卷二地理类:疆域、沿革、山川、风俗、古迹;卷三建置类: 藩封、城池、堡寨、公署、祠祀、桥梁、铺舍、关领,卷四学校类;卷五至卷六赋役类:户口、地税、徭役、水利、土产;卷七至卷八职官类:文职、武备;卷九至卷十选举类:科第、岁贡、辟举;卷十一至卷十二人物类:名宦、乡贤、寓贤、孝节、隐逸;卷十三至卷十五艺文类:敕谕、碑记、题咏;卷十六杂志类:坟墓、寺观、仙释、灾祥。此编体例较严谨,门类排列合理,然因草创,疏漏舛讹甚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