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汲冢竹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汲冢竹书见 “汲冢古文”。 汲冢竹书晋初在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魏墓出土的竹书。晋咸宁五年(279),盗墓人盗掘战国时期的魏襄王(一说魏安 汲冢竹书出土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墓中之简牍,又称汲冢书。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有字竹简数十车,是为大批简牍出土最早的一次。竹简出土后,晋武帝令大臣“校缀次第,寻考指归”(《晋书·东皙传》)进行研究、整理。因原简系以古代之科斗文书写,故整理时皆以晋代通行之“今文”写出。由于掘墓者在盗宝时烧竹简取明,使许多简策残断。经整理、诠次,从中共得到古书七十五篇,计有:《纪年》十三篇,为魏国之史书,但其中对夏以来之中国史事,大略均有记载,与《春秋》多相应,亦有不少内容为其他史书所无;《易经》二篇,与传本《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记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晋、楚之事;《名》三篇,与《礼记》、《尔雅》、《论语》内容相似;《师春》一篇,内容系有关《左传》卜筮之记载,“师春”似为著书者之名;《琐语》十一篇,及各国卜梦、观相及记载妖异之书;《梁立藏》一篇,先叙魏世系,次言立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射弋之法;《生封》一篇,记帝王封之地;《大历》二篇,系邹子论天文之书;《穆天子传》五篇,叙周穆王巡行西海之经历;《图诗》一篇,属画赞之类。此外尚有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等。有七篇简书拆坏,不识书名。当时及后来陆续参与整理汲冢书的学者有束皙、荀勗、和峤、傅瓒、卫恒、王庭坚等。据荀勗记载:汲冢书竹简系以不染色之素丝将每支竹简连缀起来,简长约古尺二尺四寸(折今55厘米)一简约四十字。从出土之《纪单》和墓葬年代,当时学者断定这批竹书写于魏襄王二十一年(前298)。《汲冢竹书》至隋、唐间尚有流传,后逐渐散失。传至今者仅有《穆天子传》一书。尚有《竹书纪年》即汲冢书中之《纪年》,但据王国维等学者考订:现流传本非《纪年》原书,乃元、明时汇集本,汲冢书原简全部亡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