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商朝建立者。又称成汤(或成唐)、武汤、武王。子姓,原名履、天乙。甲骨卜辞作唐、大乙或高祖乙。原是商部族首领,与有莘氏(今山东曹县北)通婚。任伊尹和仲虺(hui,音毁)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商丘北)为据点,积极作灭夏的准备。他采取逐个剪除羽翼、削弱夏桀统治、最后取而代之的策略,首先出兵征服葛国(今河南宁陵北),占领通往夏都的必经之地。又连续攻灭夏在黄河下游的三大支柱——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山东鄄城东北)和昆吾(今河南濮阳县南),使夏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继受伊尹之谏,停止对夏贡纳,以视夏桀的反应。夏桀甚怒,召集诸侯在有仍(今山东济宁)会盟,企图联合伐商,但遭有缗氏等部落首领反对。他见时机已到,遂起兵攻夏。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战,击溃夏桀主力,接着西进攻取夏的腹心地区,灭夏立商。建国后,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南),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对外扩展统治范围,使其影响远及黄河上游,连僻处西境的氐、羌部落也归附纳贡。

汤dàng

同“荡
❷”。“汤”通“荡”。贯休《送僧入马头山》:北风倒人,干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


汤tāng

冲,冒。贯休《读刘得仁贾岛集》:马病唯汤雪,门荒劣有人。敦煌曲子词《剑器词》之一: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

汤tànɡ

触也;碰也,偶一近身之谓。《董西厢》三:“三五日来不~个水米,教俺难恋世。”言疾病不进饮食,故与水米不接触也。《西厢》一之二:“休道是相偎傍,若能勾~他一~,倒与人消灾障。”意云稍微接触一下也。《秋胡戏妻》剧三:“你~我一~,拷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着你三千里外该流递。”又四:“谁将这五花官诰~,谁将这霞帔金冠望。”意言不将手指碰着也。关汉卿《拜月亭》剧:“阿!早是俺两口儿背井离乡;!则怏他一路上~风打浪;海!谁想他百忙里卧枕着床。”此犹云触风打浪。《东堂老》剧二:“有一等人,肯向前,敢当赌,~风冒雪,忍寒受冷。”《[[!NB130]]梅香》剧二:“旦儿云:‘樊素!你打我两下波!’正旦唱:‘谁敢~着你那杨柳小蛮腰。’”此亦手指不敢碰着之义。《玉镜台》剧二:“我不曾将你玉笋~,他又早星眼睁。”此言碰着手指。《抱妆盒》剧三:“他眼睁睁瞅我有十余次,我怎敢实丕丕~着他一棍儿。”此言不敢打他一棍。《桃花女》剧三:“今日是星日马当值,我过的这门限,正~着他脊背,可不被那马跑也跑杀!踢也踢杀!”此言碰着马脊背。《乐府新声》中无名氏小令《沉醉东风》:“睡起来情怀懊恼,绣针儿不待~着。”此言不思拈针。字亦作“荡”“盪”。

汤/盘铭

☚ 尧戒   汤 ☛

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原为商族领袖,任用伊尹执政,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

☚ 汤   盘铭 ☛

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人。商朝的开国君主。传说他是帝喾后裔契的子孙。约在公元前1562年灭夏朝,建商朝。立国都于毫都 (今山东曹县) 。

☚ 会同馆   成周子众,各立乾坤 ☛

汤tāng

指茶。黄庭坚《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1—403) 吴潜《谒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七碗徐徐撑腹了,卢家诗兴渺。”(4—2770)

☚ 探茧   鞺鞳 ☛

(一)tāng ❶成汤。见《史地篇》〔汤〕条。(二)dàng
❷舞姿摇摆貌。《陈风·宛丘》一章:“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鲁诗》“汤”作“荡”。曰: “宛中,宛丘。丘上有丘为宛丘。”(三)shāng。
❸参见〔汤汤〕条。

☚ 池   汤孙 ☛

汤tāng

成汤,契的十四代孙,建立商朝。参见〔成汤〕条。《商颂·长发》三章:“汤降不迟,圣敬曰跻。”朱熹《集传》:“汤之生也,应期而降,适当其时,其圣敬又曰跻升。”

☚ 江汉   汝坟 ☛

读音t·ang(ˋ),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他浪切,去,宕韵。
❶与“烫”通,用热源暖物。
❷游荡。《诗经》:“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❸碰;触。如:“你汤我一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t·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他郎切,平,唐韵。
❶热水。
❷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
❸中药的汤剂。
❹姓。
❺饮料。
❻温泉。
❼山名。
❽水名。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ang(ˊ),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余章切,平,阳韵。
❶[汤谷]古代神话中“日出之所”,亦作“旸谷”。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式羊切,平,阳韵。
❶[汤汤]大水急流貌。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上一条: 下一条:

用开水或热水浇、泡以烫去动物的毛。《王婆骂鸡》(贤孝):“鸡毛汤得净净的,鸡肉煮得胹胹的。”也作“烫”。《猎原》(362):“几个汉子开始烫猪。一口大锅安在院里,那猪,就在沸水里上下窜。”

汤tang1

(动)遭遇(不好的人或不幸的事):~着他这样的坏蛋,不说你,连我们旁的人都生气哪。(艾小选170) |要是我~着你这样的事情,我不跟他公哪私哪,吵个大翻身? (艾中207)

1t‘aŋ55tang213

遇; 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休道是相亲傍,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此犹谓碰一碰。《西游记》第二十回: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八戒早已吞了一碗。长老的几句经还未了,那呆子又吃彀三碗。行者道: ‘这个馕糠! 好道汤着饿鬼了!’”今遭遇不好的人或不幸的事谓“汤倒了”。

〔tang〕 ub giead.
汤菜饭 〔tang cai fan〕 gidsed gid bleas.
汤匙 〔tang chi〕 jaox gind.

汤toung44[t'ouŋ]

❶热水
⊳使~洗面 (用热水洗脸)。也叫 [汤水]
❷热水澡
⊳洗~(洗热水澡)。
❸菜汤、羹汤
⊳四盘蜀~(四盘菜一碗羹汤)。

ㄊㄤtāng2218抵挡;遮挡。吴语。上海〖〗。迭桩事体我来~勒前头‖伊~勿住,侬上去。上海崇明〖〗、宝山南汇。江苏苏州〖〗、吴江、丹阳、金坛、无锡、常州、宜兴。湘语。湖南双峰〖〗。◈ 《西游记》第四六回:「炖暖酒,与列位~寒。」遇上;碰上(不好的人或不幸的事)。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艾芜《南行记・流浪人》:「这是没法子的,~着这样的事情!」贵州沿河〖〗。我~倒你这男人丈夫,算我倒霉。暖酒。西南官话。贵州遵义。《遵义府志》四八卷:「煖酒曰~,音荡。」四川。清张慎仪《蜀方言》:「煖酒曰~。」赣语。湖南常宁。清唐训方《里语征实》:「暖酒曰~。」宰杀。粤语。广东。《日边红日》:「~只鸡公来做送。」木鱼书《仁贵征东》:「或又卖时或又~,飡匕不脱厾鹅肉。」冲;撞;闯。古方言。甘肃敦煌。《敦煌曲子词集・剑器词・第一》:「皇帝持刀强,一一上秦王,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敦煌变文集・汉将五陵变》:「不但今夜斫营去,前头风火亦须~。」碰;触动。冀鲁官话。山东济南。《真本金瓶梅》第八三回:「~他这几下儿,打水不浑的,只像斗猴儿一般,他好小胆儿,你想他怕也怎的!」熨。东北官话。内蒙海拉尔。潜水。湘语。湖南株州。饮食。西南官话。四川南充〖〗。第二次洗涤。客话。张腾发《歌谣》:「汶水洗脚清水~。」晾。湘语。湖南双峰〖〗。挨着,捱近;接触。官话。《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西子,就是西子比他也还不如!那个有福的~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指在土匪窝中混生活。中原官话。姚雪垠《长夜》:「可是不~也不行,事情都是逼的。」接受;被迫承担。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哪个也不愿去~这种苦差事干。晚饭。中原官话。山东梁山〖〗。您喝~吃晚饭了吗?河南洛阳〖〗。你家今儿黑儿今晚是啥~?河南原阳〖〗。冯金堂《春花》:「春花烧好~,把群英从改铃手里接过来,叫改铃去叫她爹张和回来喝~。」稀饭,稀粥。冀鲁官话。山东寿光〖〗。中原官话。山东枣庄〖〗、郯城〖〗、济宁〖〗。饭前多喝~,强似大夫开药方。面条。冀鲁官话。山东淄博、桓台〖〗。中原官话。安徽阜阳、阜南。精子。闽语。福建仙游〖〗。散钱。吴语。浙江象山。樊恭烜《浙江象山方言考》:「俗凡散钱曰荡,亦曰~,~者,荡之古音也。」织物质地薄或因使用时间长而不结实。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这种布好~哟‖衣服穿~了。单薄。西南官话。湖北武汉〖〗。身子~‖这纸~得很。稀。吴语。浙江苍南金乡〖〗。很,非常。中原官话。江苏徐州〖〗。剔明~亮‖屋里~亮。棵。闽语。海南琼山。

汤tang

热水,开水。成语:“扬汤止沸”、“赴汤蹈火”。《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夏日则饮水。”(则:就。)《楚辞·九章·悲回风》:“心踊跃兮其若~。”(兮:语气词。)《吕氏春秋·尽数》:“夫扬~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夫:句首语气词。愈:更加。则:就。)

〈隐〉清末以来棉花行指数目七。参“了、败、川、晓、丸、龙、汤、千、边、欠”。

汤湯shāng


汤湯tāng

❶热水;开水
 △ 落~鸡|赴~蹈火。
❷中药加水煎出的药液
 △ ~药。
❸汁多菜少的菜肴;食物加水煮成的汁水
 △ 西红柿~|鸡~。
❹姓。
另见696页shāng。

汤tāng


汤湯

❶热水或沸水:~池︱温~︱盆~︱如~沃雪︱扬~止沸︱赴~蹈火︱金城~池︱固若金~。
❷专指温泉:~泉。
❸中药的汤剂:~头︱~药︱迷魂~︱换~不换药。
❹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米~︱面~︱姜~︱肉~︱鸡~。
❺烹调时加水特别多的食物:~面︱豆腐~︱鸡蛋~。
○黄~(指黄酒,骂人喝酒时的话)。

汤shāng


汤tāng

❶ 一种汁多菜少的菜肴:豆腐汤│鸡蛋汤│酸辣汤。
❷ 主食煮熟后所得的汁水:米汤│面汤│饺子汤。
❸ 热水,开水:汤锅│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❹ 中药加水熬出的汁液:汤药。
❺ 古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小汤山。
❻ 姓。
另见448页shāng。

汤tāng

❶人名。商朝的开国君主,姓子,名履,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汤是号,本义为“广大”。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汤在夏朝末年成为商族首领,深得民众拥护,势力迅速扩大。此时夏桀残暴无道,于是汤一举灭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定都于亳,死后被谥为成汤。《天问》:“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❷ 沸水,热水。《论语· 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探汤”,即把手伸到热水里。《悲回风》:“心踊跃其若汤。”《七谏· 自悲》:“心沸热其若汤。”
❸ 应作“浇”。《天问》:“汤谋易旅。”闻一多校补云:“上下文皆言浇事,此不当忽及汤。牟廷相谓汤为浇之讹字,是矣。特未能质言所问何事耳。余考先世盖尝传浇始作甲。《离骚》曰:‘浇身被服强圉兮。’谓浇身被服坚甲也。《吕氏春秋·勿躬篇》曰‘大桡作甲子’,盖即浇作甲之传讹。故与‘黔如作虏首’并举(虏首即兜鉾)。甲一曰旅。《考工记·函人》曰:‘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下旅而重若一。’郑众注曰:‘上旅为要以上,下旅为要以下。’《释名·释兵》曰:‘凡甲聚众札为之谓之旅,上旅为衣,下旅为裳。’‘浇谋易旅’者,易旅即治甲。甲必厚而后能坚,故下文曰‘何以厚之’也。”

汤tang

汤包 汤饼 汤池 汤匙 汤罐 汤锅 汤壶 汤镬 汤剂汤面 汤泉1 汤勺 汤色2 汤水 汤头 汤团 汤碗 汤药 汤圆熬汤 白汤 茶汤 池汤 高汤 滚汤 黄汤 姜汤 老汤 米汤 面汤 盆汤 片汤 清汤 热汤 温汤 汤婆子 灌米汤 迷魂汤 木樨汤 酸梅汤 固若金汤

汤(一)tāng (二)shāng

【辨形】 右是𠃓,不是易。 6画。形声。
【辨义】 汤(一)tāng
❶食物煮后的液汁,或烹调时加水特别多的食物:汤包|汤饼|汤匙|汤面|汤勺|汤团|汤碗|汤圆|汤饼会|熬汤|白汤|茶汤|高汤|鸡汤|姜汤|老汤|米汤|面汤|片汤|清汤|热汤|肉汤|豆腐汤|鸡蛋汤|木樨(xī)汤|酸梅汤。
❷热水,沸水:汤池|汤罐|汤锅|汤壶|汤沐|汤水|汤池铁城|池汤|滚汤|盆汤|温汤|茶汤壶|落汤鸡|赴汤蹈火|如汤沃雪|扬汤止沸|以汤沃雪|以汤止沸|金城汤池|固若金汤。
❸ 中药的汤剂:汤剂|汤头|汤药|换汤不换药|迷魂汤。
❹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汤山。
❺姓。
〔汤儿事〕〈方〉
❶敷衍了事。
❷ 虚有其表的事;不切实,不重要的事。
〔黄汤〕指黄酒。
〔灌米汤〕比喻用甜言蜜语奉承人、迷惑人。
(二)shāng 〔汤汤〕水流大而急:河水汤汤。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不同:汤(一)tāng构成偏正式、支配式、附加式合成词或单用,并作语素构成成语;(二)shāng构成叠音单纯词。
二、表义功能不同:汤(一)tāng名物义,指“汤汁,汤水,汤剂”等,并用于姓氏;(二)shāng形容义,表示水流状态。
三、使用频度不同:汤(一)tāng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shāng单义项,只用于“汤汤”。

汤tang

❶热水;开水:赴~蹈火与其扬~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采用温~浸种的方法,可以杀灭某些种子所带的病菌。
❷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让病人喝点儿鸡~|这是骨头熬的~。
❸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肉片儿~|鸡蛋~|来一碗白菜豆腐~。

汤tāng

❶泛指用以解渴的水:(绛珠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一·10)
❷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小丫头便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建莲红枣儿~来,宝玉喝了两口。(五二·1216)
❸汁多菜少的食品:也到不想什么吃,到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的~还好些。(三五·792)
❹汤药: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送下。(七·154)


汤tāng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衆水 > 湯
湯  tāng

熱水。《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說文·水部》:“湯,熱水也。”清·吳存楷《犁田行》:“又不見稻田六月水如湯,赤足踏車日當午。”

汤tāng

❶明清绸绫行谓数目十。《通俗编·识余·紬绫行》:“十: 汤。”
❷旧时冶坊谓数目六。参“丁、鞭、沿、吊、磨、汤、草、敲、换、留”条。
❸旧时棉花行谓数目七。参“了、败、川、晓、丸、龙、汤、千、边、欠”条。
❹旧时北方地区市井谓同伙受伤。

汤tāng

〖名词〗
一、人名。又称武王、天乙、或称成唐,商朝的建立者(14)。《苏秦以连横说秦》:汤伐有夏。——商汤讨伐有夏。《晁错论贵粟疏》:汤有七年之旱。——商汤时有七年大旱。《原道》:禹以是传之汤。——夏禹把它传给商汤。
二、中药的汤剂(1)。《陈情表》:臣侍汤药,未尝废离。——我侍奉汤药,从来不曾停止和离开过。

汤湯yáng


汤湯tāng

❶ 开水,热水。如“赴汤蹈火”。《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夏日则饮水。”
❷ 中药汤剂。《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其疗疾,合~不过数种。”
❸ 带汁水的菜肴,食物蒸煮后的汁水。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
❹ 商朝的开国之君,又称成汤。《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武征伐。”
❺ 通“荡”。❶ 放荡。《诗经·陈风·宛丘》:“子之~兮,宛丘之上兮。”
❷ 荡涤。《汉书·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谓大~。”
❸ 摇荡。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齐桓公与蔡夫人乘周,夫人~周。”(周:通“舟”。)
另见551页shāng、786页yáng。


汤湯shāng

*湯tang

CCC0
❶〈文〉热水,沸水:赴~蹈火/落~鸡/扬~止沸。
❷食物或中药加水熬煮后的汁液:米~/鸡~/参~。
❸以汁液为主的菜肴:鸡蛋~/三鲜~/四菜一~。
❹姓。

汤(汤汁;~羹;茶~;米~;肉~;鱼~;菜~;清~)
没有菜的汤:清汤
米汤:米饮
粥汤:酏浆
饺子汤:饮汤
用肉类制成的汤汁:湆 洎(肉~)肉汁 肉汤
煮肉或鸡鸭等的清汤:高汤
冷菜汤:凉浆(~剩饭)
凝结了的汤汁:冻(肉~;果~)
剩余的汤:剩汤 残汤 汤脚
(煮蒸或特别做的液汁:汤)

☚ 液汁   浓汁 ☛

各种状况的水

各种状况的水

未煮过的水:生水 冷水
未煮开的水:盲汤
煮开的水:开水(白开水) 白汤 白水 茶水(~站) 开壶
初沸的水:蟹眼汤
沸滚的水:沸(沸水;沸汤) 汤(汤水;热汤;涫汤)
滚烫的沸水:百沸滚汤
中医指凉水和开水,或井水和河水合在一起的水:阴阳水
有一定温度的水:温水 温汤
清凉的水:凉水 寒水 寒浆
秋冬的水:阴泉
碧绿的水:碧(碧水;碧流;碧涟;碧漪)绿水 绿川 绿油
环形的绿水:碧环
盘旋的水:洑洄
不流动的水:死水 静流
滴下的水:沥溜
雪融化时的滴水:雪溜
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余润
倒在地上的水:覆水(~难收) 反水
环流之水:还水
回旋或倒流之水:还流
边缘之水:余燎

☚ 各种用途的水   水珠 ☛

中药

中药

国药 药石 药材 本草(滇南~)粗药 草药
部分中药名:参 芎 蕗 梫 茸 砒荠(荠菜;雪荠)
香薷:香茸 香菜 香葇 香戎
人参:参(仁参;黄~;血~) 人衔 鬼盖 土精 神草 玉精 五叶 久微
枸杞:杞(苦杞) 枸 芑 天精 枸继枸棘 狗忌 地仙 地辅 却署 仙人杖 西王母杖
甘草:灵通
针灸和药物:针饵 针膏
针灸﹑药物:针药
针灸和药剂:针剂
药方上每一种药:一味
依成方制的颗状或粉状药:丹(膏~丸散)
胶制的药物:胶(龟~;鹿~;阿~)
糊状的药:膏(膏药;膏剂;浸~;梨~;鸡血~)
块状的药:锭(紫金~;万应~)
制成丸状的药物:丸药
刺激性欲的药:春药 媚药
若干味药配成的汤药:剂(两~药) 服 汤(二陈~)

☚ 药物   药方 ☛

泉水

泉水

泉(泉澌) 云母 云液 龙睛 雪乳 石水
泉水,地下水:壤脉
泉水的美称:灵泉 金泉 珠泉 玉泉
泉水的流出口:海眼
泉水涌出的穴孔:泉眼
地下的泉水:窟泉 地泉 黄泉
地下伏流的泉水:泉脉
喷涌的泉水:瀑泉 瀑流 迸泉
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氵贲泉 喷泉 飞泉潜波 泉花
水向上喷出的水:涌泉
秋日的泉水:秋泉
有本源的泉水:原泉
红色的泉水:红泉
流动的泉水:流泉 淙泉
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
从侧旁流出的泉水:氿泉
淙淙鸣响的泉水:鸣泉
涓流的泉水:
涌出的泉水:滥泉
湍急的泉水:狂泉
涌流不竭的泉水:洋泌
寒凉的泉水:冻泉
水温高的泉水:汤(汤井;汤池;温汤)温泉 暖泉 暖流 沸水
灼热的泉流:炎漂
很深的泉水:黑泉 沉醴
灵异的泉水:神泉
(从地下流出的水:泉水)

另见:水声 清澈 流淌

☚ 泉水   山泉 ☛

商代开国之王。名履,亦称唐,成汤,成唐,大乙(太乙),天乙。约生活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在伊尹辅佐下,起兵伐桀,双方战于鸣条之野,终于灭掉夏王朝,建立商王朝。参见“汤伐桀”条。

❶热水。
❷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
❸中药汤剂。汤,通“荡”,取荡涤之意。

015 汤

商朝开国之君。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初为商族领袖,体恤民疾,有“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之语;选贤任能,以伊尹为相,“致于王道”,深受民众拥戴。夏末,积聚力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睢县北),夏的联盟韦 (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当其征伐时,民望“若大旱之望雨也”。经11次征伐,成为当时强国,即位17年,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后世称颂为圣君。

☚ 桀   伊尹 ☛

商朝开国君主。子姓,多履,又有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成唐等称呼,甲骨文中作唐大乙、高祖乙,据说 “汤有七名而九征”。主癸之子。他的始祖是契,曾帮助大禹治水,舜以之为司徒,掌教化,并封之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自契到汤,已经传了14代,曾八次迁都,汤迁都亳。夏朝末年,商族日益强大,已具备了灭夏的条件。夏桀担心汤会危夏,于是趁汤来朝,借故将他囚于夏台 (今河南禹县境内)。汤臣立即贿赂桀的亲信,才使汤获释。汤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整军经武,筹划灭夏。他对夏的进攻是从征葛伯 (今河南睢县北) 开始的。葛是夏王朝的附属小国,掌握了征伐诸侯的权力,又与亳都相邻,所以先拿葛伯开刀。灭葛之后,汤感到单用武力还不行,必须 “打”、“拉” 结合,才能瓦解夏的阵营。于是编造了一个 “网开三面” 的故事,声称 “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听说,都称赞汤的仁德,于是 “四十国同时归之”。同时,又采取“诛其君而吊其民” 的办法,来争取民心,所以能无敌于天下。汤先后灭掉夏桀的党羽葛、丰 (今河南滑县东南)、顾 (今河南范县)、昆吾 (今河南许昌东) 等,已具有灭桀的实力。但汤还有顾虑,于是采纳伊尹的建议,用暂停向夏进贡的方法来试探夏的虚实。桀怒,乃发九夷之师征商。汤见桀仍能调动诸侯,又马上恢复贡职。第二年,又停止进贡,而此时桀已不能指挥九夷之师了。汤见时机成熟,便率诸侯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汤即位后,吸取夏桀昏暴亡国的教训,早起晚睡,勤于政事; 轻徭薄赋,减轻剥削; 吊死问疾,赈济穷困; 安抚民心,恢复和发展生产。虽然当时连续七年大旱,但仍然保持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状况,为商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汤即位十七年而灭夏,登上王位十三年后病卒。

☚ 桀   外丙 ☛

又称“天乙”、“成汤”、“武汤”、“武王”或“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本为商部落首领。与有辛氏通婚,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为灭夏积聚力量。先后灭邻国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夏的盟国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南)等。历十一战而后灭夏,建立商朝。

汤tāng

❶热水,开水。如:扬汤止沸,赴汤蹈火。
❷食物煮后所剩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如:肉汤,白菜汤。
❸汤药。如:汤剂。
❹商代开国之王。名履,亦称汤唐,成汤,成唐,大乙(太乙),天乙。约生活于公元前16世纪。在伊尹辅佐下,起兵伐桀,双方战于鸣条之野,终于灭掉夏王朝,建立商王朝。
❺姓。

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及成唐等; 甲骨文中称唐、大乙和高祖乙等。始为商族领袖,后为商王朝的建立者。与有莘氏通婚后,任用伊尹及促虺为左、右相,积极治政,为灭夏创造条件。夏朝传位至桀时,因其贪于女色,不理国政,致使国力日渐衰弱,各种矛盾异常尖锐。汤见灭夏时机业已成熟,遂乘机起兵,首先攻灭了葛(今河南睢县北)及10多个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 (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东南) 和昆吾(今河南濮阳县南)等夏的盟国,致使夏王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乘胜西征,大败夏桀于鸣条之野,并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

☚ 禹   周文王 ☛

商王朝的建立者。汤原为商族领袖。又称“成汤”、“武汤”、“天乙”。主癸之子。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8次,到汤定居亳(今河南商丘)。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至桀时更衰。汤以伊尹、仲虺为相,又灭掉附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的与国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等部落、方国。经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其后作《汤誓》伐夏,大败桀于鸣条(今河南封丘)。汤即天子之位,建立商朝。立国后,他注意以宽治民,在他统治期间,国力也日益强盛。13年后,汤卒。因其长子太丁早殇,由次子外丙继王位。

汤(湯);[漡]shānɡ

(构词成分): ~ ~ [- shānɡ] [书] (水流大而急) (of current) rushing; (of water) flowing turbulently
另见 see also tānɡ; tànɡ。


汤(湯)tānɡ

 ❶ (热水; 开水) hot water; boiling water: 赴 ~ 蹈火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温 ~ 浸种 hot-water treatment of seeds
❷ (专指温泉) hot springs
❸ (食物煮后的汁水) soup; broth: 牛肉 ~ beef broth; 姜 ~ ginger tea; 酸辣 ~ sour-pepper soup
❹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soup: 鸡蛋 ~ egg soup; 三菜一 ~ soup and three courses
❺ (汤药) a liquid prepar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decoction: 柴胡 ~ a decoction of Chinese thorowax root (with other ingredients)
❻ (姓氏) a surname: ~ 显祖 Tang Xianzu
另见 see also shānɡ; tànɡ。
◆汤包 a steamed dumpling filled with minced meat and gravy; 汤饼之喜 feast on the third day after a child's birth; 汤匙 soup spoon; table spoon; 汤池 ramparts of metal and a moat of boiling water; hot water bathing pool; 汤池金城 a wall of metal and a moat of hot water; ramparts of metal and a moat of boiling water; a strong-guarded [impregnable] city; 汤池铁城 boiling moat and iron city; 汤池之固 impenetrable defense works; 汤罐 pot; 汤锅 slaughter ̄ house; 汤壶 metal or earthenware hot water bottle; 汤火不避 not shirk to go through hot water and fire; 汤面 noodle with soup; 汤盘 soup plate; 汤婆子 [方] foot-warmer; 汤泉 hot spring; 汤勺 soup ladle; 汤头 recipe of decoction; a prescription for a medical decoction; 汤团[圆] dumpling; 汤碗 soup bowl; 汤药 a decoction of medicinal ingredients; 汤液[剂] decoction; herb broth


汤(湯)tànɡ

[书] ❶(灼人) burn; scald
❷(把肉、菜放进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 dip meat, vegetables in boiling water for a few seconds
❸(用开水或热水浇、泡) pour [sprinkle] boiling water on
❹(用热水暖物) heat up in hot water; warm
❺(冲撞) charge; rush; dash
❻(冒) risk; brave; go against
❼(搪, 抵挡) ward off; keep out; check; withstand
❽(触, 碰) touch; contact
❾(淌) drip; shed; trickle
另见 see also shānɡ; tānɡ。

soup;broth

邑名。见包山楚简3简。地望不详。

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原是商部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睢县北),夏的盟国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成汤、武王、天乙、成唐。甲骨文称大乙、唐、高祖乙。名覆,子姓。契十三世孙。继位后,都于毫(河南商丘附近),任用伊尹、促虺为左右相,积极作灭夏的准备。汤首先翦除夏的属国葛,又相继攻灭了韦、顾、昆吾等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在鸣条一战灭夏。建立了商王朝。

汤tāng

池铁城

❷ 残剩饭|赴蹈火|滚浇雪|就下面|履蹈火|清寡水|如沃雪|扬止沸|以沃雪

❸ 蹈赴火|斧钺镬|浩浩|金城池|如赴火|石城

❹ 蹈火探|固若金|坚若金|如雪逢|入火赴

汤湯tāng

(6画)

【提示】右面是𠃓, 3画, 起笔是横折折折钩,不是横;不要错写成4画的

*汤(湯)shāng

6画 水部 【汤汤】〈书〉 水流盛大的样子: 洪水~|浩浩~。
 另见tāng(392页)。


*汤(湯)tāng

6画 水部 
(1) 热水;沸水: 赴~蹈火|扬~止沸。
(2) 食物加水煮成的液汁: 鱼~|鸡~|菜~|~面|~匙。
(3) 中药的汤剂: ~药|柴胡~|~头歌诀。
(4) (~儿)从食物中流出的汁液: 桃放得流~儿了。
(5) 温泉。多用于有温泉的地名: ~池|小~山。
(6) 姓。
 另见shāng(357页)。

汤湯tāng

西周以来的形声字。从氵(水),𠃓(易)声。声母演变是古音舌尖音到中古时脱落,如炎谈痰毯、姚桃逃、易踢剔例。指热水,开水。如:赴汤蹈火。引申指煮东西的汁液。如:米汤|汤药。又指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如:白菜汤。

汤湯★繁◎常★常


湯,形声,从水,昜(yánɡ)声,本义读tānɡ,热水、开水,引申为温泉(多用于地名)、食物或药物煮后的汁水、烹调后多汁儿的副食等;又读shānɡ,用于“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简化字表》类推简作“汤”。
【辨析】
以“汤”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ɑnɡ,但声调和声母不同。tānɡ:铴∣tànɡ:烫∣dànɡ:荡。

〈名〉开水;热水。
《金》九: 土兵起来烧~,武二洗嗽了。又十八: 无义钱财~泼雪,倘来田地水推沙。
《醒》二一: [片云]到了十二月十五日的晚间,叫人烧了些~,在暖房里面洗了浴。又二三: 杨尚书果然自己装了两大壶酒在炉上~内暖热了,自己提了送到两个的桌上。
<方>今山东临沂、平邑、新泰、高密话和吴方言有此语。
另见tànɡ。


(1)〈动〉动;碰;触及。
《金》七六: 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着就抹着。
《聊·慈》一: 骂了一声忘八羔,~了一~你就死声子嚎。又
《增》三: 霞光万道宝色重,两条小龙上边戏,众人看见唬一惊,~着送了残生命。
<异>荡。《聊·禳》十四: 覆去翻来人一个,摸不着绣鞋,荡不着金钗,枕头滚偏仰不着香腮。
(2) 〈动〉轻轻地打。
《金》七三: 甚么斗猴儿似~那几棍儿,他才不放心上。又八三: ~他这几下儿,打水不浑的,只象斗猴儿一般。他好小胆儿,你想他怕也怎的?
(3) 〈动〉用同“搪”或“挡(dǎnɡ)”。抵挡;遮蔽。
《聊·墙》三: 倒上酒顿的滚热,咱给爹~~风寒。
<方>今山东威海、牟平话有此义。
(4) 〈量〉表示说话的次数或行走的趟数。
《金》七二: 有不的些事儿,诈不实的告这个说一~,那个说一~,恰似逞强卖富的。
<异>荡。
《金》四三: 不想西门庆在门首看了一回马……教小厮来回骑,溜了两荡。
《醒》四三: 刚才奶奶叫人送什么与珍姨去,没有人去,我说:“我走荡去罢。”又五三: 那日在坟上,那一荡说,说的老七这个主子还说不过他。
另见tān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