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恨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恨歌

长恨歌

长篇小说。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1996年出版。小说以漂亮、有心计、懂得享受生活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传奇一生为线索,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沧桑巨变。“弄堂小姐”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女性,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飘摇、世事变换以及诸多男性的情感纠葛之后,最后在一桩盗窃案中死于阿飞之手。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等,都是主人公王琦瑶生命不同时期的匆匆过客,她谋生,也谋爱,然而身不由己,均不能如愿以偿。她的一生演绎了一曲永难平抚的“长恨歌”。小说从市民生活的角度,对繁华辉煌与疲惫无依相交融的上海文化作了生命深处的历史诠释,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小说语言细腻流畅,长短句的安排灵动鲜活,节奏张弛有度,并形成一种内在的韵律感。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 私人生活   雍正皇帝 ☛
长恨歌

长恨歌

七古。唐白居易作。描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诗中对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以致误国虽微露不满,但主要是借李、杨故事歌颂真挚的爱情。此诗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流丽华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对后世叙事诗和戏曲均有影响,戏曲名著《梧桐雨》、《长生殿》皆取材于此。

☚ 琵琶行   悯农二首 ☛
长恨歌

长恨歌

四幕话剧。赵循伯编著。1945年6月重庆正中书局渝初版。现代戏剧丛书。

☚ 不夜天   吃地雷 ☛

长恨歌

长恨歌原名《疯女》

三幕悲剧。朱彤著。1947年上海新中国出版社沪改版。朱彤戏剧集之二。

☚ 王贵翻身   关公整周仓 ☛

长恨歌

长恨歌

长篇小说。谭正璧著。1944年1月上海杂志社初版。

☚ 白衣天使   海河汩汩流 ☛
长恨歌

长恨歌

唐诗篇名。七古。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一二。属感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冬。是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马嵬坡附近的仙游寺,话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事,相与感叹。根据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歌既成,陈鸿又为之作《长恨歌传》。两者“非通常序文与本诗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但《歌》远胜于《传》,故独脍炙人口。此诗分四段。首段叙杨贵妃得宠情况,二段言杨贵妃遭变身死,三段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末段写唐玄宗派道士寻找杨贵妃。全诗通过李、杨的婚姻爱情故事,主要歌颂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同时亦批判由此造成唐玄宗李隆基的荒淫误国。剪裁精当,脉络清晰,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现实成分和浪漫色彩集于一篇,写得音情顿挫,缠绵动人,为我国长篇叙事诗中的杰作。近人王国维云:“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馀也。”(《人间词话》)诗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句,情景交融,词语精警,均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对该诗自视很高,曾称“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后唐宣宗李忱在其吊白居易的诗中亦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摭言》卷一五)清人赵翼曰:“《长恨歌》自是千古绝作”,并认为白居易有此诗和《琵琶行》。“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卷四)。《长恨歌》对后世以唐玄宗、杨贵妃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元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等,均与此诗一脉相承。

☚ 卖炭翁   琵琶行 ☛

《长恨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 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御宇多年求不得。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女初长成,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人未识。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丽质无法埋没,一朝选在君王侧。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春寒赐浴华清池,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初承恩就在这一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芙蓉帐暖度春宵。美好的春宵,芙蓉帐多温暖。春宵苦短日高起,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子才睁眼,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承欢侍宴无闲暇,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从春游夜专夜。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佳丽三千人,后宫美人儿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宴罢醉和春。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

姊妹弟兄皆列土,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可怜光彩生门户。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遂令天下父母心,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不重生男重生女。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骊宫高处入青云,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仙乐风飘处处闻。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缓歌曼舞凝丝竹,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渔阳鼙鼓动地来,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惊破《霓裳羽衣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九重城阙烟尘生,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子的大驾,千乘万骑西南行。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翠华摇摇行复止,翠羽旌旗摇摇出了长安,西出都门百余里。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花钿委地无人收(11),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12)。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看血泪相和流。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黄埃散漫风萧索,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云栈萦绕登剑阁(13)。栈道插云弯弯曲曲地登上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天子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淡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圣主朝朝暮暮情。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行宫见月伤心色,离宫时看见月光是伤心的颜色,夜里闻铃肠断声。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天旋日转回龙驭(14),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到此踌躇不能去。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15),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不见玉颜空死处。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

君臣相顾尽沾衣,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东望都门信马归。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归来池苑皆依旧,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芙蓉未央柳。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芙蓉如面柳如眉,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春风桃李花开日,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秋雨梧桐叶落时。在这秋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西宫南内多秋草(16),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落叶满阶红不扫。不扫它满阶落叶红。梨园弟子白发新(17),当年椒房阿监青眉已老,椒房阿监青娥老(18)。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

夕殿萤飞思悄然,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孤灯挑尽未成眠。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迟迟钟鼓初长夜,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耿耿星河欲曙天。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鸳鸯瓦冷霜华重,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翡翠衾寒谁与共?翠被冰凉,有谁同拥?悠悠生死别经年,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致魂魄。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为感君王展转思,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遂教方士殷勤觅(19)。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排云驭气奔如电,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升天入地求之遍,上了九天,上穷碧落下黄泉,又下入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闻海上有仙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山在虚无飘缈间。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楼阁玲珑五云起,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其中绰约多仙子。有许多美妙的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其中有位叫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金阙西厢叩玉扃(20),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转教小玉报双成。报消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九华帐里梦魂惊。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揽衣推枕起徘徊,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珠箔银屏迤逦开(21)。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云髻半偏新睡觉,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不整下堂来。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风举,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22),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梨花一枝春带雨。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含情凝睇谢君王: 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恩爱绝,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中日月长。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往下看人间,不见长安见尘雾。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唯将旧物表深情,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23)。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钗留一股合一扇,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我们一家分一半。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天上人间会相见。”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词中有誓两心知。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长生殿,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愿作比翼鸟(24),“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5)。” 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有时尽,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韦君宜译)

【注释】 ①汉皇: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②御宇:统治全国。③六宫粉黛: 指皇帝后宫的美女。④金步摇: 首饰名称,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摇摆摆,故称。⑤列土: 受封号赐土地。⑥可怜: 可羡。⑦渔阳: 唐蓟州渔阳郡 (今河北蓟县境)。鼙(pi皮) 鼓: 军鼓。此指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⑧九重城阙: 指京城,即当时长安。烟尘生:指遭战祸。⑨翠华: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⑩蛾眉: 美女,此指杨贵妃。(11)花钿: 古代妇女首饰。(12)翠翘: 状似翠鸟尾般的首饰。金雀:雀状金钗。玉搔头: 玉簪。(13)云栈:入蜀路上高入云端的栈道。剑阁:剑门关。(14)天旋日转:比喻国家濒临灭亡反又得恢复,此指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打败安禄山。龙驭:皇帝的车驾。(15)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西。(16)南内:皇宫中称“大内”。(17)梨园弟子:唐玄宗通音律,亲自教演员、宫女数百人于宫内梨园,称“皇帝梨园弟子”。(18)阿监:指宫内女官。(19)方士:讲求仙、长生等迷信的人。(20)玉扃(jiong):玉作的门。(21)珠箔:珠帘。(22)阑干:形容泪水纵横流淌的样子。(23)钿合:镶嵌珠玉的黄金盒子。合:同“盒”。(24)比翼鸟:传说中雌雄比翼双飞的鸟,此指情侣、夫妻。(25)连理:枝干相连接的树,喻意同“比翼鸟”。(褚斌杰)

【赏析】 这是一篇久为世人传颂的长篇叙事名诗,所反映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诗题中的“长恨”,表达出诗人的基本思想。恨,就是遗憾,遗恨。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不已。在诗中,诗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

有人说《长恨歌》是一篇政治讽谕诗,其实这是一篇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诗篇,只是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使它与一般的爱情悲剧故事有所不同而已。如果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由爱情方面说是个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铸成,也正有他们自己的过错在内。因此,诗人在描写这个悲剧故事的时候,就不能不涉及到悲剧发生的原因问题,对唐玄宗不理朝纲,任用非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满情绪。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这首诗的复杂性。

《长恨歌》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始末。全诗以 “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端,首先写了杨妃的入宫、专宠;接着写了事变的发生,杨妃的惨死;然后写唐明皇的幸蜀以及回宫后对杨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则以丰富的想象,构思了在蓬莱仙岛上杨妃不忘旧情的情景,完成了整个故事。正由于它刻画了人物,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因而同时具有小说、特别是传奇小说的色彩。但作为一篇诗来说,它又始终没有离开诗歌的特色,它语言精醇简练,感情浓郁,以情叙事,借景托情;诗中故事情节的每一发展,作者无不以情语出之,诗中对景物的每一描写,作者也无不以情来渲染。总之,生动、完整的故事性与浓烈的写情、抒情相结合,构成了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

《长恨歌》作为一篇故事诗,其情节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到“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叙写杨氏入宫,李、杨在一起时的生活。作者在这一部分里,用极为夸张的语言,写杨妃的美丽和娇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同时,写唐玄宗李隆基对杨妃的专宠和纵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这一段既写了杨妃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又寄寓了诗人对他们纵情误国行为的极大痛心和无限的感慨之情,并为后面悲剧的必然到来作了预示。

果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发生了,故事转到了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杨妃之死和李隆基对杨妃的不能须臾忘怀的思念之情。这时唐明皇的形象,已经完全转化为一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了。诗中写马嵬坡杨妃死后,唐明皇心情十分痛苦。其遭遇和心境的变化,诗人是通过情景相托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来的。用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渲染了幸蜀途中悲凉的气氛;更借景物月色、铃声等给予唐明皇的特殊感觉,表达出人物当时的悲痛心情。下面更以一定的篇幅,铺写了唐明皇重回长安后的情景,深刻地刻画了唐明皇回宫后“物在人非”的感触和悲哀。

诗人超出了历史事实的局限,以丰富的想象和富有才华的文笔,构思和描写了杨妃死后独居蓬莱仙山的故事,补足了对悲剧故事女主人公——杨妃的描写。在这一情节里,诗人描绘了杨妃的幽怨和相思,尤其是通过杨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的不忘旧情的举动和“但教心比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旦旦誓言,丰满地刻画了杨妃执著于爱情的动人形象。这最后一段描写,给故事涂上了一层为时人所喜闻乐道的传奇色彩,并增强了以“情”感人的力量。作为一首故事诗来说,它有情节的推移、转换,但从全诗来看,它又一气旋折,完全灭去转落之痕。如写马嵬之变,只用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两句带过,既保持了故事发展的层次和连接,使之不断脉络,又保持了诗歌体裁所要求的凝练、含蓄和抒情的色彩。

上面我们是从《长恨歌》总的构思和结构来说的,至于这首诗的每一局部,每一细节,也无不精美、诱人。如开端部分写杨妃的入宫,用了“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语,这既缘上文写了 “汉皇” 的重色和无所不到的寻求,又写了杨妃的终难自掩的容颜丽质,“难自弃” 三字,可谓一鼓双敲,善于足意。诗中还善于通过对人物意态和活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地写情达意,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方士去仙山叩寻杨妃的一段,杨妃闻讯后,先是“九华帐里梦魂惊”,次是“揽衣推枕起徘徊”,最后是 “花冠不整下堂来”,分别依次地写出了杨妃闻讯之后的那种先是吃惊,后又半信半疑,最后则急急欲与使者相见的整个心理过程。其艺术表现力真可谓无意不透,无语不灵。


古诗《长恨歌》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一千多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究其原因,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 “一篇长恨有风情”。“风情”,即男女私情。在中国古代数不清的爱情诗中,唯有白居易把皇帝和妃子作为具有喜愁哀乐的普通人,以其“长于诗,深于情”的艺术才华,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在 《李夫人》 一诗中,白居易又饱含深情地说: “又不见泰陵(唐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蒲城县)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长恨歌》 就是歌唱唐玄宗和杨贵妃不能相与终始的绵绵“长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是第一部分,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欢乐的爱情生活;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是第二部分,写“马嵬事变”给李杨爱情造成了生离死别; 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结尾是第三部分,写李杨之间的真挚思念之情。
 在第一部分,诗人以唐玄宗“重色”而思慕倾城倾国之美色入笔,然后补上一句: “御宇多年求不得”,说明“倾城倾国”之色的难得,以致于“多年”竟找不到! 然后让杨贵妃这位“天生”的“丽质”出场。那么,杨贵妃究竟美在何处?诗人对此未作正面描写,只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描绘杨贵妃的美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人以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顿生,使六宫美女一个个黯然失色来反衬杨妃的美丽,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余地。
 一位“思倾国”的君王身边有了一个“天生”的美女,自然会感到无比的欢乐与欣慰。华清池中,春寒赐浴; 芙蓉帐里,春宵苦短。后宫三千佳丽,汉皇专宠一人: 春天,和杨妃一起游春; 玉楼之上,承欢、侍宴; 后宫之中,夜夜专房。杨妃的缓歌妙舞,使玄宗百看不厌。诗人以秾丽,艳冶的笔触,展示了李杨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甚至于使天下的父母 “不重生男”而“重生女”!
 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唐玄宗也略露微词。像 “不早朝”,像封杨妃姊妹为国夫人以及杨妃的 “弟兄”列上受封等,很委婉地点明了玄宗过于 “重色”,带出了造成 “长恨”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李杨的生离死别。这一部分,诗人只用了十二句,着墨不多。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李杨爱情由乐而悲的分水岭。唐玄宗的 “重色”酿成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又断送了他们的爱情。在马嵬事变中,杨妃 “宛转”挣扎,不忍与玄宗分离; 唐玄宗受马嵬事变幕后策划者太子李亨的制约,“掩面” 而无力挽救杨妃,一对朝夕相处的夫妻就这样地结束了他们的爱情生活。从此以后,生者与死者都陷入了永无绝期的绵绵 “长恨”之中。
 第三部分,是这首长诗最精彩、最感人的部分。这一部分,以表现 “长恨”为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四层。从 “黄埃散漫风萧索”到 “夜雨闻铃肠断声”八句,是第一层,写唐玄宗入蜀道中的孤苦与入蜀后对杨妃的思念。漫天的黄尘,萧索的寒风,艰险的栈道,入云的剑山,稀少的人烟,昏暗的日光,这一切,构成一幅凄凉,惨淡的抒情气氛,借以烘托唐玄宗的心境,然后写玄宗在 “行宫”望月、夜雨闻铃时 “伤心”、“肠断”的悲哀。给人以忧郁、沉重的艺术感染。
 从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 “东望都门信马归”六句,是第二层,写唐玄宗重经马嵬,悼念杨妃。“天旋地转”指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它给人以振奋。然而,唐玄宗的 “龙驭”回京,并没有预示他爱情悲剧的终结,反而使他在重经马嵬时陷入了更深重的痛苦: 玉颜不见,君臣泪湿衣衫,信马东归,一副失魂落魄的凄惨形象。
 从 “归来池苑皆依旧”到 “魂魄不曾来入梦”十八句,是第三层,写唐玄宗回京以后对杨妃的怀恋。在这一层中,诗人细致入微地把握住唐玄宗睹物思人的心理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着唐玄宗回京以后所产生的物是人非的心态。太液池中的芙蓉,勾起他对杨妃荷花般的容貌的回忆; 未央宫中的柳叶,使他想起杨妃那美丽的蛾眉! 不管是春风催开桃李的融融春天,还是秋雨滴打梧桐的凄凉秋夜,杨妃那美丽动人的倩影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他害怕寂寞,但寂寞总是包围着他; 他害怕孤独,但孤独总像幽灵一样地伴随着他! 黄昏中,他望着萤火虫飞来飞去的空空寝殿,陷入了沉思; 一盏孤灯,由黄昏亮到天明,照着他彻夜不眠的孤影。长夜漫漫,星河耿耿; 鸳鸯瓦冷,翡翠衾寒,相思的悲哀,独处的凄凉,使他盼望着能和杨妃在梦中相会一下也好。
 这一层,诗人充分发挥他 “长于诗,深于情”的艺术才华,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着力揭示唐玄宗孤苦、凄凉的心境,比兴、衬托、反衬、暗示、情景相生,情景相悖等诸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把 “长恨”之情推向高潮。
 从 “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尾四十六句,是第四层,写杨妃在海上仙山中对唐玄宗的思念。
 这一段充满了神话色彩。诗人以浪漫主义的笔调,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安排了一个虽不理想、但却心心相印的悲剧结局。
 杨贵妃在马嵬被处死以后,她的灵魂来到了海上仙山,化为仙子,开始了她的神仙生活。当临邛道士被唐玄宗展转反思的诚心所感动,来到海上仙山寻找她的时候,诗人以细腻传神之笔,描绘了杨妃抑郁寡欢的神态: 当她闻知汉家天子派使者前来求见时,先是“梦魂惊” ! 她吃惊的是唐玄宗并没有忘怀她。当她出现在使者面前时,睡眼惺忪,“花冠不整”,“玉容寂寞”,泪流满面,犹如春雨中一枝晶莹洁白的梨花。这一切,同她初入宫时娇弱无力,云鬓花颜的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忧郁美的感受。当使者说明来意之后,她“含情凝睇”,感谢“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同她初入宫时“回眸一笑”的风韵相比较,前者给人以冶艳美,后者则使人感受到她的庄重之美和百感丛生的不平静心情。她拜托临邛道士给唐玄宗捎去信物,并转告唐玄宗: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同时,用他们当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中七夕望牵牛、织女星时的誓词安慰唐玄宗,表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专一,以及绵绵长恨。
 《长恨歌》 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悲歌。它源于生活,但又加入了民间传说,从而使这首诗既富于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又富于浪漫色彩。在艺术上,作者把叙事、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在抒情上,作者或借助景物描写,展示李杨爱情的种种缠绵缱绻之情; 或者以情体物,使物饱含抒情主人公的感情; 或者用情景相悖的审美手法,揭示主人公的心态。特别是表现唐玄宗回京以后,在西宫、南内的孤苦处境时,作者以环境描写来加以烘托,把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千百年来,曾引得多少失意者的感情共鸣! 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人情中的共性。临邛道士访杨妃一段,诗人处处以前后对比的手法,映衬杨妃对唐玄宗的思念。它尽管虚幻,但却更加感人; 它尽管不现实,但却更富于艺术真实,反映了中国文人对美的毁灭所造成的失落感的苦闷与从幻想中得到解脱的传统心理。
 唐玄宗和杨贵妃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对唐玄宗,诗人先写其“重色”的一面,再写其得到“倾国”之色后的纵情享乐,最后才以大量笔墨来表现他对杨贵妃的一往情深,使这位功过参半的封建帝王成为一个有着常人喜怒哀乐的艺术形象,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位有血有肉的世俗人物。读完全诗,读者对唐玄宗不仅不会谴责,反而会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对杨贵妃,作者更是饱含同情与怜悯。在作者的笔下,她是美的象征。她尽管有着以色邀宠的世俗的一面,但她更多的是富于可贵的忠贞情操。她同唐玄宗的生离死别是俩人由乐而悲的转折点。当她升仙以后,仍眷恋着玄宗,“含情凝睇”,“下望人寰”,显示出她对世俗生活的留恋,对唐玄宗的忠贞不贰。作者通过她在海上仙山中情态的描绘,展现了她凝重端庄的沉静美和忧郁美。结尾处的“寄词”,把全诗缠绵幽怨的悲剧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使杨妃这一艺术形象显得更为丰满。

古代爱情诗词《》长恨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从结构上看,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是前一部分,写的是安史之乱以前的唐玄宗、杨玉环。
 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统摄全篇。男主人公以“重色思倾国”的形象出场,女主人公自然就以“倾国”之“色”作为“思”的对象而跟着出场。作为“汉皇”的主人公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干出什么好事来呢? 只七个字,就概括了人物的主要特点,确定了情节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倾倒的美色,但在这里却具有双关意义。前人已经指出:“思倾国,果倾国矣! ”诗的前一部分,正是写唐玄宗由“思倾国”而怎样弄出了一个“倾国”(国家倾覆)的结局的。
 诗人紧紧抓住“重色”的特点塑造唐玄宗李隆基的形象。在杨玉环入选以前,他“求”倾国之色已有“多年”。“后宫佳丽三千人”,就是多年“求”来的。但因为都不是“倾国”之“色”,所以还在继续“求”,终于“求”到了杨玉环。于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完全沉溺于酒色歌舞之中了。
 诗人从表现李隆基“重色”的角度塑造了杨玉环的形象。一个“重色”,另一个以“色”邀宠。“回眸一笑百媚生”,“侍儿扶起娇无力”,“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等许多诗句,都不仅写她有“色”,而且着重写她以“色”邀宠。着重写以“色”邀宠,就有助于进一步表现李隆基如何“重色”:仅仅由于爱杨玉环的“色”,就让她的“姊妹兄弟皆列土”,则政治上腐败到何等程度,也就不言可知了。
 前代的某些评论家不同意或者不理解作者围绕李隆基“重色”和杨玉环以“色”邀宠这个中心塑造李、杨形象的艺术构思,指责说:“其叙杨贵妃进见、专宠、行乐事,皆秽亵之语。‘侍儿扶起娇无力’以下云云,殆可掩耳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又指责说:“‘回眸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 ”(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这正好从反面说明,在诗的前一部分里,诗人对李、杨的荒淫生活是作了大胆的暴露和批评的。
 题目是《长恨歌》,不言而喻,重点在于歌“长恨”。在安史之乱以前,李、杨乐个没完,有什么“恨”?然而事物往往向反面发展,如果处理不当,“乐”会导致“恨”。在诗人的艺术构思里,这前一部分,正是写致“恨”之因。因为重点是歌“长恨”,所以这致“恨”之因写得很集中,只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即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两句收上启下,为李、杨的“长恨”谱写哀歌。
 后半篇写“长恨”本身,一气舒卷,转落无迹;但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看,仍可以分出若干层次。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回看血泪相和流”,紧承前半篇的结句,写李、杨在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中结束了荒淫生活,演出了生离死别的一幕。据史书记载,“六军不发”的原因,主要是要杀酿成安史之乱、导致潼关失陷的祸首杨国忠及其“同恶”。但真正的祸首,实际上是李隆基。对此,诗人在前面已作了有力的表现。李隆基如果重德任贤,不因杨妃的裙带关系而让她的“姊妹兄弟皆列土”,杨国忠又如何能把持朝政? 诗人的难能可贵之处,正表现在他没有象有些封建文人那样不惜掩盖马嵬兵变的真象,为李隆基开脱,说什么“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而是如实地写出李隆基被逼得“无奈何”,干瞅着他心爱的妃子“马前死”。这不是分明表现出这个祸首已受到“六军”的惩罚了吗? 诗人不仅如实地写出李隆基赐妃子死,是出于被迫,而且用“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等诗句,表现了他对杨妃的恋恋不舍之情。这样,李隆基这个人物“重色”的性格特征就不是“改”掉了,而是向前发展了。那“倾国”之“色”已被逼而死,而他仍思念不已,这就产生了“长恨”。行文至此,已由李、杨致“恨”之因写到“长恨”本身。
 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隆基在入蜀途中,在蜀中的“行宫”,在回京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在回京以后的各种场合,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总是触景生情,见物怀人,一心想着已死的妃子。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篇末,于幻想的神仙境界中刻画了杨玉环的形象,表达了死者对生者的无限相思。生死相思而永无见期,这就是“长恨”。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长恨”呢? 诗人没有明说,也用不着明说,这是需要从全篇的艺术形象中去领会的。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提一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一、跟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情节、结构作品、表现主题。一开头就揭示出唐玄宗的主要性格特征——“重色”,然后从各个侧面进行刻画,情节也就跟着向前发展:安史之乱、马嵬兵变、逃至蜀中,这是“重色”的进一步表现。因为主线分明,所以剪裁得当,结构谨严。例如写到杨妃对方士讲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以后,即戛然而止,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长恨”,结束全诗,不写方士复命和李隆基的反应。因为人物的性格至此已无可发展,就不必浪费笔墨了。
 二、善于通过人物对事件、环境的感受和反应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因而常常把叙事、写景和抒情结合为一。例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只两句就概括了马嵬兵变,这是最精炼的叙事;但杨妃“宛转”求救的神态,也和盘托出,又是描写;而这,又主要是写李隆基的感受和反应,表现他“无奈何”的心情,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至于写李隆基触景念旧,见物怀人的那些诗句,这个特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三、语言精炼而流畅,优美而易懂,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往往只一两句就展现出一个感人的诗的境界。比如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描写听到天子派来使者时的杨玉环,已经很形象,再用“梨花一枝春带雨”加以比拟而神情毕现。又如“思悄然”和“未成眠”已能表现李隆基彷徨思旧的心情,再用“夕殿萤飞”和“孤灯挑尽”来渲染环境、勾勒肖像而意境全出。前人讥笑“孤灯挑尽未成眠”一句“寒酸”,理由是“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烛,明皇自挑灯者乎? ”(《邵氏闻见续录》卷十九)其实,宫中燃蜡烛而不点油灯,明皇也不至于亲自挑灯,白居易该是懂得的。他的艺术匠心,正表现在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明皇思念妃子的神态和心境,而且连他处于被幽禁状态的凄凉晚景也烘托出来了。
 四、前人肯定《长恨歌》,总说它“情至文生”、“情文相生”,这是符合实际的。正因为“情至文生”,所以连虚构的浪漫主义境界都写得真实感人。当写明皇思妃之情与日俱增,直写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时候,命方士“致魂魄”的情节,已呼之欲出。而写仙山上的杨妃如何思念明皇,则是远承前面的“擅宠”和“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恩爱”发展而来的,因而具有感情的真实性。作者本不信仙,有“戒求仙”的《海漫漫》等作品可证。他之所以虚构一个仙境,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罢了。有人认为作者在写杨妃之死时特意点明“花钿委地无人收”,是为了暗示方士弄到“钿合金钗”之后编了一套在仙山找到杨妃的谎言进行欺骗;这也许是可能的。但对于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只需要衡量它是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正不必考虑杨妃是否会“成仙”。有人指责作者不该把一个“妖艳之妇”写成仙人,那也是不懂浪漫主义特点的谬论。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理解。从作者的艺术构思看,大约是意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唐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给自己造成“长恨”。这在诗的前一部分表现得相当明显。但在后一部分,他把李隆基写得那么感伤,那么凄苦,那么一心追念妃子;把幻境中的杨妃对明皇的感情写得那么真挚专一,那么生死不渝;而他的那些情景交融、音韵悠扬的诗句又那么哀感顽艳,富于艺术感染力;因此,就客观效果说,那倒有可能引起读者对李、杨的同情。“重色”是个贬义词,如诗的前一部分所写,李隆基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因“重色”而废弃、紊乱了朝政,那是该贬的。但在既失掉妃子,又失掉政权,颠沛流离,回京后更受到肃宗虐待的情况下日夜追念妃子,虽然仍与以前“重色”的性格特征相一致,但已经无损于国计民生;那么诗的后一部分即使引起读者对李、杨的同情,也是无害的。
 不承认《长恨歌》有讽谕意义而力主它是歌颂李、杨坚贞爱情的专家们提出的理由是:一、作者把它编入“感伤诗”,而没有编入“讽谕诗”;二、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这其实算不得什么理由。第一、作者明说:“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按照这个定义,“感伤诗”为什么就不能有讽谕性的内容呢? 有感于唐明皇因“重色”而荒淫误国,给他自己也造成“长恨”,从而“形于叹咏”,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作者编入“感伤类”的不少诗,如《过昭君村》、《哭王质夫》等等,就都有讽谕意义,《蚊蟆》甚至以“么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结尾,更与“讽谕诗”没有多少区别。第二、“时之所重,仆之所轻”的话,是激于他的“意激而言质”的“讽谕诗”被“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而发的,并不能证明他自己真的轻视《长恨歌》。事实上,他倒是颇以《长恨歌》自豪的。就在跟《与元九书》同时写作的《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里,他一上来便夸《长恨歌》,并把它与《秦中吟》提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大书而特书: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有人把“风情”理解为“儿女风情”,等同于今天所说的“爱情”,那是不合原意的。而且,这样的理解,对“白居易因《长恨歌》写爱情而自己轻视它”的论点也很不利;因为在这里,诗人分明十分重视它。在这一联诗里,“风情”与“正声”对偶,;“风情”指风人之情,“正声”指雅正之声。《毛诗序》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这就是“风情”所本。《毛诗序》又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李白《古风》亦云:“大雅久不作,……正声何微茫! ”这就是“正声”所本。总之,白居易声明他的“《长恨》有风情”、“《秦吟》近正声”,是和他在《与元九书》里反复强调的“风雅比兴”之说完全一致的。
 有人认为《长恨歌》前半批判“重色”,后半歌颂爱情。这也值得怀疑。象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一篇诗的主题竟然前矛后盾,水火不相容,这是很难想象的。细读作品,就可以看出前半是写致“恨”之因,后半是写“长恨”本身;而在诗人心目中,那“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其“讽谕”不仅是作者的创作动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艺术体现。当然,这只能说是“在很大程度上”,而不能说是“完全”,因为诗人对“长恨”本身的描写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同情,以致客观效果与主观动机不一致。文艺作品,特别是古典作品,效果与动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矛盾的情况,并不是罕见的。
 《长恨歌》对文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也不局限于国内。元代的大戏曲家白朴根据它写了《梧桐雨》,清代的大戏曲家洪昇根据它写了《长生殿》;在日本,也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唐诗《长恨歌》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2,御宇多年求不得3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4,六宫粉黛无颜色5
 春寒赐浴华清池6,温泉水滑洗凝脂7;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8,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9: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10,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11,可怜光彩生门户12,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13,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14,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15,惊破《霓裳羽衣曲》16
 九重城阙烟尘生17,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18,西出都门百余里19
 六军不发无奈何20,宛转蛾眉马前死21!
 花钿委地无人收22,翠翘金雀玉搔头23;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24,
 峨嵋山下少人行25,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26,夜雨闻铃肠断声27
 天旋日转回龙驭28,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29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30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31,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32,椒房阿监青娥老33
 夕殿萤飞思悄然34,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25,耿耿星河欲曙天36
 鸳鸯瓦冷霜华重37,翡翠衾寒谁与共38?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39,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40,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41,其中绰约多仙子42
 中有一人字太真43,雪肤花貌参差是44
 金阙西厢叩玉扃45,转教小玉报双成46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47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48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49,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50,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51: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52,蓬莱宫中日月长53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54,钿合金钗寄将去55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56;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57,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58,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释】
 1.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写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2.汉皇:借指玄宗。倾国:汉武帝的乐人李延年,一次在武帝前起舞唱歌,赞叹他妹妹的美色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于是引起了武帝的注意,他妹妹就得以入宫。这就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因此后来就以“倾城”、“倾国”指美色。
 3.御宇:御临宇宙,统治天下。
 4.眸 (音mou):眼中瞳仁。
 5.六宫:古代后妃们住的地方。
 6.华清池:唐华清宫的温泉浴池,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上。
 7.凝脂:指滑润的皮肤。《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8.步摇:一种首饰,上有垂珠,动步则摇。
 9.专夜:指专宠。
 10.金屋:《汉武帝故事》说,汉武帝幼时,他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武帝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来就以“金屋”指男子所宠爱的妇女的住处。
 11.“姊妹”句:杨贵妃的大姐嫁崔家,封韩国夫人,三姐嫁裴家,封虢国夫人,八姐嫁柳家,封秦国夫人;后从兄杨国忠任右丞相,封魏国公。“列土”,分封爵位和领地。
 12. 可怜:可羡。
 13.骊宫:即骊山华清宫。
 14.凝丝竹:形容管弦之声的结而不散。
 15.渔阳鼙鼓:指安禄山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出兵叛乱。
 16.霓裳羽衣曲:舞曲名。传说是玄宗游月宫,暗中记住了这曲子,回来谱出流传的。其实是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大概经过玄宗改编。
 17.九重: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18.翠华:皇帝的旗帜,上面装饰着翠羽。
 19.百余里:指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县。玄宗逃出长安,到达这里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代表将士意见,请诛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命高力士将她缢死。
 20.六军:古代天子六军。这里指护从的军队。
 21.宛转:缠绵悱恻的样子。
 22.钿 (音dian):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23.翠翘:一种形似翠尾的首饰。金雀:钗名。玉搔头:玉簪。
 24.云栈:高入云间的栈道。
 25.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南。玄宗只到成都,没经过那里,这是泛指蜀山。
 26.行宫:皇帝的临时住处。
 27.“夜雨”句:传说玄宗入蜀时,经过斜谷,遇到一场十多天的阴雨,在栈道上听见雨中铃声隔山相应,十分凄凉,更加思念杨贵妃,因令张野狐谱成《雨霖铃曲》以寄恨。
 28.天旋日转:指大局转变。龙驭:皇帝的车驾。回龙驭:指玄宗由蜀还京。至德二载(757)九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玄宗还京。
 29.信:听任。
 30.太液:池名,在汉建章宫北。未央:汉宫名。都是泛指宫中。
 31.西宫:即西内,指太极宫。南内:指兴庆宫。玄宗回京后先住在兴庆宫,后迁西内。
 32.梨园弟子:当年玄宗在梨园教练出来的乐工。33.椒房:后妃居住的宫殿。阿监:宫中女官名。
 34.思悄然:愁闷不语。
 35.钟鼓:报更的钟鼓声。
 36.耿耿:明净。河:银河。
 37.鸳鸯瓦:嵌合成对的瓦。霜华:霜花,指霜。
 38.翡翠衾:《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39.临邛(音 qiong):今四川邛崃县。鸿都:后汉首都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
 40.碧落:道家对天空的称呼。
 41.五云:五色瑞云。
 42.绰约:秀美。
 43.太真:杨贵妃曾一度被度为女道士,叫“太真”。
 44.参差:不齐。这里是“差不多”的意思。
 45.扃(音 jiong):门户。
 46.小玉:传说中吴王夫差的小女。双成:董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都借来指太真的侍女。
 47.九华:花饰繁丽。九:表示繁多。
 48.箔:帘。屏:屏风。迤逦 (音yili):接连。
 49.袂:袖。
 50.阑干:纵横。
 51.睇 (音di):微看。
 52.昭阳殿:汉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借指杨贵妃生前居住的宫殿。
 53.蓬莱宫:泛指仙宫。
 54.旧物:指生前和玄宗定情之物。
 55.钿合:镶金花的盒子。
 56.擘 (音bo):分开。合分钿:盒子上面镶着的金花分为两半。
 57.长生殿:天宝元年(742)造,又名集灵台,祭神的宫殿。
 58.比翼鸟:据说产于南方,雌雄相比而飞,又叫鹣鹣。连理:两枝或两树合并而生。
 
 【译】
 当年汉武帝喜爱美色,
 想要得到那倾城倾国,
 普天之下寻找了多少年,
 却一直求而未得。
 杨家有女儿刚刚长成,
 没有人知道她的美貌
 ——生长在深深的闺阁。
 天生的美貌,名声远播,
 终有一日,选在了君王之侧。
 回眸一笑,生出百媚千姿,
 六宫的粉黛美人呵,
 一时都毫无光泽。
 初春时,皇上和她在华清池洗浴,
 温滑的泉水,洗净凝脂,
 露出她的身体洁白玉质。
 侍儿扶起时,娇软无力,
 这是刚刚承受恩泽之时。
 乌云般的黑发上插着金步摇,
 温柔的芙蓉帐里,共度春宵。
 唉!春宵苦短,一直睡到
 红日高照,从此君王呀,
 不再早朝。
 承欢侍宴,没有空闲的时候,
 夜与君王专寝,日与君王同游。
 后宫的美女呀,虽有三千人,
 对三千人的宠爱呀,集于她一身。
 金屋藏娇,娇柔侍寝,
 玉楼欢宴,荡漾春心。
 兄弟们都高官厚禄,
 姐妹们都封为国夫人,
 羡慕杨家光宗耀祖成高门。
 可怜天下父母之心呵,
 不再重男而重生女。
 高耸的骊山行宫,插入云端,
 美妙的仙乐,随风四散。
 曼舞轻歌,伴着丝竹的旋律,
 君王日夜陶醉其间。
 忽然,渔阳的战鼓,惊破了
 霓裳羽衣曲,动地惊天。
 九重宫阙里,顿生尘烟,
 千军万马,保护着皇上直奔西南。
 皇帝的翠羽旗帜摇摇摆摆,走走停停,
 西出都门百余里路程。
 无奈六军将士不肯前行,
 美人惨死在马前呵,缠绵惨痛。
 头上的花钿呀,落地无人收,
 还有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却无力相救,
 只能眼泪伴着热血流。
 尘埃漫天,秋风萧瑟,
 跨过栈道,登上剑阁。
 峨嵋山下,行人索寞,
 旌旗无光,日色微薄。
 蜀江之水碧绿呵,
 蜀山山色青,
 朝朝夕夕撩拨着君王的思念情。
 行宫里一片月色,
 也仿佛是伤心的色泽,
 夜雨里传来铃响声声,
 君王肠断动感情。
 终有一天,时局好转,
 皇上的车驾返回京城。
 又到了这生死离别之处,
 怎忍离去呵,徘徊踌躇。
 再也看不到美人的玉颜,
 只能依稀寻到她身死之处,
 而今,她已身葬马嵬坡下泥土之中。
 君臣相顾,个个衣沾泪水,
 东望都门,信马而归。
 归来只见楼台池苑一切如旧,
 太液池的芙蓉,未央宫的柳。
 唉!芙蓉就似你的面孔呀!
 细柳就如你的眉!
 面对这些,我怎能不心酸泪垂!
 春风桃李花儿盛开的季节转眼逝去,
 秋雨梧桐万木凋零的季节来到。
 西庆、太极宫内
 满阶的红叶,谁人清扫!
 当年的梨园弟子已成白发人,
 椒房的美人也已色退香消。
 黄昏时,呆呆地看着萤火虫飞,愁思悄然,
 漫漫长夜,灯蕊挑尽也未能成眠。
 静听着钟鼓声悠悠缓缓,
 眼看着星光依稀迎来曙天。
 鸳鸯瓦上铺满了霜花沉重冰冷,
 冰冷的翡翠被,谁人与共?
 悠悠生死,已离别多年,
 连你的魂魄,也不曾入梦。
 
 有个蜀地的道士来长安作客,
 能用精诚唤来死者的魂魄。
 为君王的刻骨相思所感动,
 就叫道士四处寻找她的影踪。
 他驾驭着气体,排开乌云,迅奔如电,
 一时间里,升天入地搜寻遍。
 上天寻到碧落九霄,
 入地找遍黄泉,
 渺渺茫茫都不见。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
 此山座落在虚无缥缈的云霄间。
 楼阁玲珑,有五色祥云绕环,
 楼中绰约秀美多神仙。
 其中一位,叫作“太真”,
 雪肤花貌,像是杨玉环。
 在金阙的西厢,叩开玉石门,
 让侍女小玉、双成转报太真。
 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人,
 九华帐里,惊动玉环的仙魂。
 穿衣推枕起徘徊,
 珠帘屏风,一一迤逦而开。
 云鬓半偏刚睡醒,
 花冠没来得及整理便下堂来。
 风吹着她的仙衣飘然欲飞,
 使人想起当年霓裳羽衣舞的风采。
 寂寞而动人的面孔,泪水未干,
 就像雨水晶莹,一朵梨花初开。
 满含深情,凝视着致谢君王,
 自从分别后,音讯面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
 每日里,在蓬莱宫里伴着日月消长。
 时时垂首看那人间,
 却不见长安,唯有片片云雾。
 只能用旧物来表达对君王的一片深情,
 金钗钿盒寄给君王为信物。
 金钗我留下一股,
 钿盒留下一扇,
 钗钿分开各一半。
 但愿心如金钿坚,
 天上人间,总有一天
 会相见。
 临别时,殷勤再三前致词,
 词中,只有两人所知的誓言:
 七月七日在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缠绵:
 在天愿作比翼鸟,
 比翼双飞到永远,
 在地愿为连理枝,
 九泉之下根相连。
 天再长呵,地再久,
 天地会有终结那一天,
 而那绵绵无尽的长恨呵,
 却永远不会完!
 
 【评】
 此诗选取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应该说,是抓住了一个绝好题材。杨李爱情,堪称天下第一情事。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却能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本已罕见,更兼这段爱情故事,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写爱情也写了政治,写了大唐帝国甚而整个封建社会是如何由极盛而走向衰落的。因此,诗中不唯有“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爱情描写,也有着“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时代写照,有着“汉皇重色思倾国”,对皇帝的总体讽谏,也有着“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具体事件之描绘,有着“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的衰落感与深深的同情等等。总之,就题材内容而言,诗人就杨李爱情事处插下笔锋,横剖了发生在公元755年前后的大唐帝国的侧面。其艺术力量亦足以撼人心魄。
 就事件剪裁取舍而言,白诗与陈鸿的传奇有所同亦有所不同。如与陈鸿所传贵妃选自寿邸者不同,不如是,则美感全无,徒生恶心而已;但关于方士访至蓬莱,使二人仙山相会的传说,却以诗实之。清人赵翼对此多所指摘,其实,这正是诗的特质所允许、所奖许的。唯其如此,方有如此魅力永恒的《长恨歌》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人对爱的讴歌,愿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祝愿,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深深叹婉,将永恒地留存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将留存在无限绵延的时间空间里。

《长恨歌》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11),可怜光彩生门户(12)。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3)。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14)。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1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6)
 九重城阙烟尘生
 (17),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18)。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19)。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20)。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21)。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2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23)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24)。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25)。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26)。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27)。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28)。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29)。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30)。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31)。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32)?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33)。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34)。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35)。上穷碧落下黄泉(36),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37)。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38)。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39)。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40)。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41)。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42)。云髻半偏新睡觉(43),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44)。玉容寂寞泪阑干(45),梨花一枝春带雨(46)。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47)。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48)。回头下望人寰处(49),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50)。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51)。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52)。七月七日长生殿(53),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5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55)!

 【解题】
 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时白居易任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言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事,遂作此诗,陈鸿为之作《长恨歌传》。诗中先写玄宗专宠杨贵妃,安禄山叛乱打破了他们的生活;次写杨贵妃之死和玄宗对她的思念;末写方士传递消息,重申生死不渝的爱情。作者既有揭露和讽刺,又对此悲剧寄予同情。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缠绵悱恻,描写细腻传神,因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汉皇:本指汉武帝,借指唐玄宗。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代美女。《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兄李延年曾在汉武帝前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她看人一眼,全城的人都为她倾倒),再顾倾人国(她再看人一眼,全国的人都为她倾倒)。宁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后遂以“倾国”喻美女。御宇:治理天下。②此四句乃诗人曲笔为帝王讳。杨贵妃(719—756)名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时为叔父杨玄珪抚养。开元二十三年(735)册封为寿王(玄宗子李瑁)妃。后被玄宗看中,开元二十八年(740)使她出家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载(755),册封为贵妃。③六宫:后妃所住宫殿的总称。粉黛:本为女子敷面画眉的化妆品,此处代指女子。无颜色:与杨贵妃比较显得不美。④华清池:温泉浴池名,在今陕西临潼县城南骊山山麓。唐太宗贞观时始于此建汤泉宫,高宗咸亨时改名温泉宫,开元中更为扩建,天宝六载(747)始名华清宫,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杨贵妃皮肤白嫩柔滑光润如同凝结的脂肪。⑤新承恩泽: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⑥云鬓花颜:乌云似的浓密头发,花朵似的容颜。步摇:一种首饰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形状,上缀五采珠玉以垂下,插在发髻上,行则摇动。
 ⑦不早朝:皇帝每天凌晨就要在朝廷会见群臣议事,称“早朝”,不早朝指耽于女色,不再清早召见群臣议事。⑧专夜:每夜都专门由杨贵妃一人相陪。⑨后宫:后妃所居宫室。⑩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姑母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多用以借指宠妃所居之屋。玉楼:华丽的高楼,皇宫,与“金屋”相对。醉和春:醉态洋溢着春意。(11)此句指杨贵妃一家都裂土分封。杨玉环受册封为贵妃后,其大姊封韩国夫人,三姊封虢国夫人,八姊封秦国夫人。堂兄杨铦官鸿胪卿;杨锜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752)为右丞相,封魏国公。列土:裂土,分封土地。(12)可怜:可爱。(13)二句乃依当时歌谣改写,据《长恨歌传》记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歌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遂令:就使。(14)骊宫:即骊山华清宫。仙乐:指唐玄宗和杨贵妃作乐。
 (15)缓歌慢舞:形容杨贵妃演唱《霓裳羽衣曲》的声态。凝丝竹:谓歌舞紧扣管弦乐器的节奏。看不足:看不厌。(16)二句写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叛乱。渔阳:即蓟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蓟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用渔阳而不写范阳,乃暗用东汉彭宠据渔阳反汉典故。鼙(pi)鼓:军中所用小鼓和大鼓,此处指战事。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著名舞曲,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曲》,为开元中凉州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玄宗润色、改名。(17)二句写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后,唐玄宗带了杨贵妃等离开长安准备往西南逃向成都。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皇宫有九道门,称九重。烟尘生:指车马奔走飞扬起的尘灰。(18)二句意谓皇帝的车驾摇摇行走到离长安百馀里的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境)又停止了。翠华: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代指皇帝车驾。(19)二句写陈玄礼率领的军队不肯西行,发生兵变,先杀宰相杨国忠,又逼玄宗缢死杨贵妃。六军:指扈从皇帝的禁卫军,古代天子有六军,但唐玄宗时实际上只有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四军。不发:不肯继续向西行进。宛转:缠绵状。蛾眉:美女的代称,指杨贵妃。马前死:死于兵马之乱中。(20)二句意谓许多首饰抛弃在地无人收拾。花钿:金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委:抛弃。翠翘:形似翠鸟尾的首饰。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因汉武帝曾取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故名。(21)云栈:高耸入云的栈道。萦纡:曲折回旋。剑阁:见前李白《蜀道难》注。(22)二句渲染悲凉气氛。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境。玄宗从长安到成都就停止,并未经过峨眉山,此处只是泛指蜀中之山。日色薄:日光暗淡。(23)四句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行宫:皇帝出行在外居住的宫室。夜雨闻铃: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玄宗于栈道雨中闻屋檐上悬挂的铃声,隔山相应,既悼念贵妃,就采其声为《雨淋铃》乐曲。(24)天旋日转:比喻政治局势好转,指肃宗至德二载(757)收复长安和洛阳。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回来,指玄宗由成都回长安。到此:到马嵬坡。踌躇:徘徊。(25)此句意谓不见杨贵妃的玉颜,空见她的死处。
 (26)沾衣:泪落衣衫。信马归:形容无精打采地让马随意地行去。(27)太液:池名,唐太液池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今西安北郊含元殿遗址北一里许。芙蓉:荷花。未央:汉宫名,此处借指唐宫。(28)二句暗写玄宗晚年凄凉寂寞生活。西宫:指太极宫,在大明宫西。南内:指兴庆宫,在皇城东南。玄宗从成都回长安时,其子李亨早就即位,即肃宗,便以太上皇身份住在兴庆宫;后被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胁迫,迁住太极宫。(29)二句意谓当年亲授法曲习艺的皇帝梨园弟子新添了白发,当年在椒房侍奉杨贵妃的女官少女也都老了。梨园弟子:见前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⑦。椒房:皇后宫中以花椒粉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故称皇后住处为椒房,此处指杨贵妃住处。阿监:中监女史,女官名。青娥:年青女子。(30)思悄然:意兴索然。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须不时地把灯草往前挑,挑尽灯草,夜已深。时玄宗为太上皇,不可能无人侍奉。此处当为诗人夸张想象。(31)迟迟:缓慢貌。钟鼓:宫中的计时报更声。耿耿:明亮貌。星河:银河。(32)鸳鸯瓦:一俯一仰构成一对的瓦片。霜华:霜花。翡翠衾:绣有翡翠鸟的被子。(33)临邛(qiong):唐县名,今四川邛崃县。鸿都:东汉时皇家藏书之所。称道士为鸿都客,是美称他为博学之士。精诚:虔诚和法术。致魂魄:召来杨贵妃的亡魂。(34)二句意谓群臣被玄宗反复的相思所感动,就命这位道士恳切地去寻觅杨贵妃的魂魄。方士:好讲神仙方术之人,即道士。(35)二句形容道士寻觅之状。(36)此句意谓上穷碧落下穷黄泉。穷:寻遍:碧落:道家对天的称谓。黄泉:地下。(37)仙山:指蓬莱山。缥缈(piao mia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著虚无缥缈字,知以下皆方士诳言。”(38)五云起:被五色祥云托起。绰约:姿态柔美貌。(39)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住太真宫,号太真。参差(cen ci)是:仿佛就是。(40)二句意谓在金阙西边敲白玉门,叫侍儿通报杨贵妃身边的侍女。金阙:道家称天上有黄金阙,神仙所居。叩:敲。扃(jiong):本指门闩,此处指门。小玉: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神话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小玉、双成都借指杨贵妃的侍女。(4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鲜艳彩帐。(42)二句意谓杨贵妃惊醒后披衣推枕迟疑了一阵,终于出来接见道士,于是侍女连续地将珠帘卷起,银屏移开。揽衣:披衣。徘徊:犹豫、迟疑。箔:帘子。屏:屏风。迤逦(yi li)开:接连不断地打开。(43)半偏:不整。新睡觉:刚睡醒。(44)二句意谓风吹杨贵妃的衣袖飘然飞举,还似当年舞《霓裳羽衣舞》的姿态。袂:衣袖。(45)玉容寂寞:美丽的脸容暗淡无光。阑干:流泪貌。(46)此句比喻形容流着泪的杨贵妃。(47)凝睇(di):注视。谢:告,问。(48)二句意谓与玄宗的恩爱断绝后,在蓬莱宫中的日子是长久的。昭阳殿:本是汉成帝时赵飞燕姊妹得宠时所居宫殿,此处借指杨贵妃生前所居宫殿。蓬莱宫:传说中仙山上的宫殿,此处指杨贵妃现在所居仙境。(49)人寰:人间。(50)钿(dian)合:镶嵌金花的盒子。寄将去:请送去。(51)二句意谓将黄金钗两股分开,将金花盒分成两爿,留下一股钗和一爿盒。合:同盒。扇:爿。擘(bo):分开。(52)二句写道士临别时还怕玄宗不相信,又请杨贵妃说一件只有两人知道的事。重(zhong):郑重。(53)长生殿:在华清宫,天宝元年(742)十月造,一名集仙台,是祀神的宫殿。《通鉴· 武后长安四年》:“太后寝疾,居长生院。”胡三省注:“长生院即长生殿,……盖唐寝殿皆谓之长生殿。”(54)二句为玄宗和杨贵妃当年在长生殿的誓词。比翼鸟:即鹣(jian)鹣,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雌雄两鸟比并才飞,常用以比喻夫妇。比:并列。连理枝: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的夫妻。(55)二句极写生离死别之恨不绝。绵绵:不断貌。

历代诗词精品之《长恨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扁,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铀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成名作。诗篇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声誉,长安有歌妓因诵得此歌而倍增身价者。它至今仍是广为传诵唐诗名篇之一。然而多年以来,对这首唐诗的主题思想却聚讼纷纭。意见不外三种:(1)歌颂爱情;(2)讽刺荒淫;(3)双重主题。文学鉴赏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杰作,结构的层面越多,象征意蕴越难穷尽,故有“诗多义”之说。对古典作品主题思想的争议,大都根源于此。不过,同一作品的诸多意蕴,相形之下,必有一个主导的方面。主题的认定,实即多义的取舍。《长恨歌》虽不无含讽刺的诗句,但就全诗而言,乃是歌咏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传奇故事,歌咏一场生死恋。无论从诗篇的创作动机,还是客观效果上看,它是一篇言情杰作,而非讽谕佳构。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用题卷末》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把《长恨歌》编入感伤类而非讽谕类,在《与元九书》中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都表明作者本人认为《长恨歌》是爱情之作。陈鸿《长恨歌传》谈到白居易此诗的写作缘起:“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地近马嵬坡。鸿与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色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一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王质夫要求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以“出色之才”传“希代之事”以保留一段佳话。白居易没有辜负友人的期望。
 长诗共分三大段。从篇首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安史之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共浴爱河的快乐。前六句写两情之遇合。“汉皇重色思倾国”不仅是以汉代唐,而且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汉武帝之遇李夫人,是因为李延年唱了“北方有佳人”那首歌。歌中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句子,从此“倾国”就成了绝代佳人的代称。“重色”二字自有讽意。但与其说好色是李隆基的弱点,无宁说是人性的弱点。《礼记》讲修身当“如好好色”,白居易说“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都含有承认的前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末识”二句所述与史实有出入。陈鸿《长恨歌传》就暗示出杨本寿王妃的本事。“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不说是润色与美化吧。继六句写杨妃的承宠。《丽情集·长恨歌传》形容杨妃的美是:“绿云生鬓,白雪凝肤。涯饰光华,纤秾有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仅限于静态的描摹,不胜痕迹。相形之下,白居易抓住一个动态和美的效果来写杨妃之美,何等灵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避开正面描写,却引起更生动的关于美的印象。昭应县(今陕西临潼)东南骊山有温泉,开元中建温泉宫,天宝中改华清宫。玄宗常于其地避暑越冬,设有浴池十余处。得杨妃后又“别疏汤泉,诏赐澡莹。”赐浴温泉自以春寒时最舒服。水何谓滑?实乃间接表现肌肤的光洁。从水浇凝脂的形象不难悟出“滑”字之工,这比“白雪凝肤”那样的直接形容好得多。温泉浴汗,出水后会感觉乏力,诗人通过眸子、肌肤、浴态等生物细节,写活了一个美丽而性感的杨妃,给后戏曲家和画家的无穷灵感,也使得“始是新承恩泽时”句更具有说服力。继十句写杨妃的专宠。南朝民歌“打杀长鸣鸡”一首写尽蜜月中人“春宵苦短”的普遍心理,唐玄宗也成了这种心理的俘虏,“早朝”自然辛苦(参李商隐“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然何可旷废!最后闹到“从此君王不早朝”,自然是不成话了。“承欢侍宴”二句写出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唐明皇竟大泡而特泡杨贵妃。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自注中说:“天宝五载(746)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可以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二句注脚。“金屋”又关涉《汉武故事》极言妃之宠幸。“玉楼”句则言玄宗春意与醉意杂糅,可谓尽态。继四句写杨氏一门沾光。妃有姐三人,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富比王室,恩泽势力过于大长公主。可自由出入宫禁,乃至素面朝天。从弟铦为鸿胪卿,锜以侍御史尚主,从祖兄钊赐名国忠,授金吾兵曹参军,后任宰相。妃父玄琰追赠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这就是“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所据事实。故当时谣谚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生女勿怒,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杨妃专宠,光耀门第,居然改变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心理,诗中的慨叹很深。继六句写乐极生悲。“骊宫”即华清宫。“霓裳羽衣曲”本《婆罗门》曲。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经玄宗润色为著名的舞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宣告了李扬纵情欢娱生活的终结。写安史之乱仅两句,只作为对爱情生活产生破坏的事件来写,也表明《长恨歌》写的是爱情悲剧而非政治悲剧。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和玄宗对死去的杨妃无时或已的怀念。十句写马嵬之变。大乱初起,玄宗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仓皇出逃,杨国忠首倡幸蜀,此之谓“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可见一路人困马乏。马嵬驿在咸阳之西,距长安“百余里”。由于军中积怨,突生哗变,国忠被杀,殃及杨妃。从政治角度歌咏马嵬之变的诗人,总是冷静地判断:“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唯独白居易写出了一个割不断情根爱胎的玄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讽刺之笔那得如此惨痛飞迸!在诗人笔下,堕入爱情的炼狱的玄宗,将遂渐洗清“重色”的表象,而袒露出一颗情种之心。“黄埃散漫风萧索”八句写赴蜀路上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借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及月色铃语给失眠者的特殊感觉,渲染出玄宗的悲痛。据《杨太真外传》,玄宗一行至斜谷口,属淫雨涉旬,于栈道闻铃声隔山相应,玄宗悼念杨贵妃之情愈切,遂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月无心可伤,铃无肠可断,而谓之伤心色、断肠声,以伤心人别有怀抱(对照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天旋日转回龙驭”六句写光复后还京路上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至德二年九月收复长安,十二月玄宗从蜀归,过马嵬坡,派人备棺改葬杨妃,挖开土,香囊犹在。“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空”字,极写出他心境的悲凉。时过境迁,他那难以消减的悲痛感染了左右,此时是“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本应归心似箭,快马加鞭,但玄宗却打不起精神,“信马归”三字可见意懒心灰。“归来池苑皆依旧”十八句写回京后身为上皇的玄宗对杨妃更深的相思。玄宗还京后居南内兴庆宫,因邻街与外界接近,肃宗心腹恐变生不测,使迁至西内太极宫甘露殿,处境更凄凉。当初在幸蜀路上,玄宗曾以《雨霖铃》曲授张徽,回京后复幸华清,从官嫔御无一旧人,因于望东楼令徽复奏此曲,不觉怆然。诗中写他看到池中的芙蓉想起杨妃,看到宫中柳叶想起杨妃,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从春到秋,年复一年,此情有增无减。“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间接是说,玄宗自己也是岁月不饶。诗人不惜以八句篇幅写他的孤眠难熬之夜,大肆渲染环境。有人嘲笑“孤灯挑尽末成眠”一句“寒酸”,理由是“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烛,明皇自挑灯者乎!”(《邵氏闻见续录》卷十九)“此尤可笑,南内凄凉,何至挑孤灯耶!”(《岁寒堂诗话》)殊不知这正是离形得似,不拘实录的妙笔。冬至前夜晚逐渐增长,“初长夜”是说难熬的夜晚还在后头。说到“星河”则暗逗“他年七夕笑牵牛”的情事,正是往事不堪回首。“鸳鸯瓦”是两片嵌合的瓦,它在字面上有反衬失伴的孤单的作用。凡此种种,都可见诗人意匠经营。以上写各种场合,四时交替,而玄宗悼亡之情无时或已,这样的钟情,不但“在帝王家罕有”(洪升),也超出了市井一般情种的水平。弗洛伊德说,性本能能够升华到一种更高的,显然不再与性有关的目标,一种更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我们文化的最高成就就应归功于这种以升华方式释放的能量。“假如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郭沫若)《长恨歌》中的玄宗的生死恋,就升华到了精神恋爱的、纯情的高度。当他的精诚感动了一个道士,诗篇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篇末,在一个幻想的神仙世界中,刻划了死者对生者刻骨铭心的眷恋,补足了悲剧主人公之一的杨妃形象。诗人所据,应是王质夫转述的民间传说(方士致魂魄的情节,汉武帝李夫人故事亦有之)。“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几句,最有山重水复之妙。当初杨玉环被度为女道士,就叫太真。这便是蓬莱仙岛传说的现实凭借。“金阙西厢叩玉局”到“在地愿为连理枝”,以细腻的笔墨写杨妃接见道士的情景和对话。仙府重深,须经辗转通报的手续(小玉、双成皆神话中女子,此作太真妃的侍女),当睡眠中的杨妃得知玄宗使者到此,先是一“惊”,然后是“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动作,表现出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珠箔银屏接连打开,云髻半偏便下堂来,表现出她迫不及待要见使者的心情。她依然那样美丽,下堂的步态就能使人想见当年的舞姿。诗人以“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她的“玉容寂寞泪阑干”,贴切而形象,真“淡处藏美丽,浅处著工夫。”(方虚谷)诗中刻划杨妃神情,每每抓住一双眸子传之,前有“回眸一笑”,此处有“含情凝睇”,可谓善绘。诗中省去了道士的致词,而重在写杨妃的答词,寄赠旧物时的信誓:“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数句采用了“分总”辞格,钗、合、金、钿四字反反复复,在音情上渲染杨妃缠绵悱恻的相思,淋漓尽致。这民间式的旦旦信誓,丰满地刻划出一个同样执着于爱情的杨妃形象。根据当时传说,“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征其意,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汉时赵人,以善望气致宠,后被告发有诈被杀)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之:‘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长恨歌》)诗的最末几句便写这一情节,骊宫(诗云“长生殿”)之誓,被诗化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而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尽管通过杨妃的誓言和行动丢下了一个希望,但他并没有来一个廉价的大团圆结局。因为誓中虽有“愿世世为夫妇”和“天上人间会相见”的话头,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大错今生铸成,遑论来世?“只有等待来生里,再踏上彼此故事的开始”,好象说很有希望,其实是很悲哀、很无奈的话。李商隐《马嵬》结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就是“长恨”结穴所在,但说得露,不及白居易的结句有悠悠不尽的余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悲剧性结局,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心理喜欢“大团圆”的模式,尤为难能可贵。
 无论从创作动机和客观实际看,同情、歌咏、赞美始终不渝的爱情,才是《长恨歌》主题所在。白居易基本上是从一种超政治功利的角度,即人性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发生在玄宗与杨妃间的生死之恋的。作皇帝晚节不终,三分;为情种生死不渝,七分;这就是白居易对玄宗的三七开。《长恨歌》的崇情倾向,明显在受到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它事实上和唐代中叶爱情传奇的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莺莺传》的元稹,作《李娃传》的白行简,分别是诗人的密友和胞弟,这该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吧?《长恨歌》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传奇,尽管主人公有帝王贵妃的特殊身份,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爱、一样犯错误、一样受苦,也一样的被理解被同情。
 我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无名人《焦仲卿妻》曾是一个孤立的高峰。杜甫创作了一大批叙事诗和叙事性很强的政论诗,成为文人叙事诗一大作手。但他的叙事诗如“三吏”“三别”篇幅短小,笔墨尚简;史诗如《北征》等,则无故事性,非严格意义上的叙事诗。在具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点上,《长恨歌》可与《焦仲卿妻》比美。王湘绮说:“白居易歌行纯似弹词,《焦仲卿妻》诗所滥觞也。”而弹词特点就是演说一个故事。一向与《长恨歌》齐名的《连昌宫词》“虽然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但它基本上是指陈时事,没有什么故事性。作为一首七言长篇叙事之作,《长恨歌》比五言诗《焦仲卿妻》在技巧上的显著进步表现描写的细腻上。《焦》诗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大多是通过个性化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直接描写不多,人物动作描写尤其简单。而《长恨歌》得力于说唱文学和传奇文,在人物外貌和心理的刻划上细致入微。“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写人物动作何等生动!“黄埃散漫风萧索”、“西宫南苑多秋草”几段刻划人物心理何等细腻!环境气氛的烘托也称绝妙。前段写男女欢爱,一连串“春”字及温泉水滑,芙蓉帐暖,烘托出的环境何等温馨!后段写生离死别,则多用秋景,鸳鸯瓦冷、翡翠衾寒,渲染出的环境何等悲冷!在叙事的同时,《长恨歌》始终保持诗的特质,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它的韵文形式内流动着一股反复歌咏的情绪,“不是在讲说一个故事,而是在歌唱着一个故事。”(何其芳)便使得长诗易记易唱,感染力特强。《长恨歌》还创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王的nobleness,更是千古奇笔”,“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其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傅雷)《长恨歌》既哀感顽艳,又庄严美丽。歌咏唐玄宗、杨贵妃孽缘,象《哀江头》、《远别离》那样的政治抒情诗,李杜有之,他人亦能有之;而象《长恨歌》这样的传奇故事诗,李杜亦不能有之,唯白居易有之。这为白居易在后世被评为唐代第三大诗人,增加了很重的筹码。无怪清赵翼评道:“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色,可歌可泣,……自是千古绝作。”

诗词作品《长恨歌》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云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白居易三十五岁(即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时写的长篇叙事诗。这时,陈鸿也写了一篇历史小说《长恨歌传》。这两部作品均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并都以悲剧为结局,所以,都用“长恨”二字为篇名。
 这个李杨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已久,此诗则以传说为基本素材,并体现诗人的一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用新题乐府的形式,传述“李杨故事”,并借以寄寓自己的美刺之意。对此,当时号称“元和体”,又称“千字律诗”,其影响深远。
 白居易这首叙事长篇,已是传诵千古,流传甚广,特别是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之后,更是家喻户晓。因此,在这儿似不必进行逐字逐句的详释,只想就它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慨、诗歌主旨和基本特色等方面多作一些讲解。


 * * * *


 这篇叙事长诗,它的基本内容是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天生丽质的杨家女——玉环被选入宫中之后,册封为贵妃,专幸夺宠;明皇则淫逸无度,不理朝政,耽于玩乐,而杨氏外戚权势煊赫,把持朝政。
 正当李杨共同发下“世代永为夫妻”的誓言之际,明皇宠信的边将安禄山反叛,兴兵直取长安。于是,唐明皇带着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窜巴蜀。途中,在马嵬坡突起兵变,杀了祸首杨国忠,又迫使明皇赐死杨贵妃,玉环自缢身亡,以谢天下。
 “安史之乱”初平之后,玄宗返京,退居南宫(实际是隔离在太极宫),孤自独处,触景怀人,刻骨思念贵妃,遂派方士寻觅芳魂。是时,仙人杨太真(即玉环)也不忘旧情,寄金钗、钿盒,重申密誓:永作比翼鸟,永为连理枝。
 故事就在“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深长叹息中结束。


 * * * *


 这部叙事长诗,内容丰富,思想繁杂,古今长时期以来,对于它的题旨的认识一直比较分岐,致使对于诗歌结构的辨析,也比较混乱。近些年来,对于题旨的认知渐趋一致,于是,一个比较合乎逻辑的结构框架也应运而出。
 全诗共120句840字,就其故事内容和情节来分析,大体可分为前、中、后和结尾四个部分,即——
 前部——描写李隆基纵情声色(开头至“惊破”)
 要点是:杨玉环得宠,唐明皇荒政
 (主要是作为“长恨”之因来处理)
 中部——叙述“安史之乱”及乱后返京情况(“九重”至“人梦”)
 要点是:贵妃缢死,玄宗哀思
 (是前一部情节的发展,并为后部的前导)
 后部——描绘唐明皇对亡妃的刻骨相思(“临邛”至“连理枝”)
 要点是:方士探幽,太真寄情
 (长恨之种,结出长恨之果)
 结尾——结句点题(最后两句)
 全诗题旨为:长恨
 这个结构显示的核心,即:恨、长恨。
 ①先摆“长恨”之因(乐极生悲);
 ②再叙“长恨”之果(妃亡国故);
 ③又言长恨终生(自食苦果);
 ④最终“长恨绵绵”(垂戒后世)。


 * * * *


 怎样正确认识《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对于这个问题,文史界长期处于纷争之中,古今均有许多不同看法,除了早已违时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女人祸水论”之外,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数说。
 一说是“讽喻说”——即“刺唐王重色误国”。持此说者有:唐汝洵的《唐诗解》、孙洙《唐诗三百首》和清乾隆帝等;今人也有附和此说者,如“三百首”之详注者等。
 一说是“爱情说”——“并非玩弄女性,而是纯真爱情”。明人洪迈《容斋随笔》曾有此说。
 又一说是“双重主题说”——政治上讽诫,爱情上歌颂。同持此说中,又有“侧重爱情”与“侧重政治”的区别。附和者颇众,除了朱东润的《选本》、《唐诗三百首新注》和通行本《大学语文》之外,当前,若干文学史均持此说,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还有一说是“逸闻隐事说”——“《长恨歌》是写李杨朝廷的一件逸闻隐事”。此说首创者为近人俞平伯。认为,在马嵬驿杨玉环,被陈玄礼、高力士等人放走,而以另一宫女代死。杨妃逃至日本山口县,故其地多出美人。
 近年又出新说,曰:“多样统一说”——从根本上说,后半对爱情的歌颂同前半对李杨的批判,并不矛盾,反而增强“垂戒”效果。(详见南大等校主编的《大学语文》)。
 这第五说,是近年来在论争中逐渐形成,并浮出水面的一种“新论”。我同意此说,是因为上述种种论说,都未靠近“正确理解”的要求,即使附和者甚众的第三说,即“双重主题说”,也只是平列地摆出两个方面的要求,并未指明它们是前因后果关系,没有完全解决这个古今论争不休的问题。我同意第五说,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作者对误国是十分痛惜的,甚至有点儿愤恨,因此,予以揭露和讽刺。由于爱情而失国,即使最纯洁的爱情,也是不足取的。特别是作为一国之主的唐玄宗,更应当给以否定与批判。
 但是,李杨间的爱情,在“帝王家少有”的,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只有少数,如汉武帝与赵飞燕的“帝妃爱情”等。因此,作为一个封建宝塔尖端的帝王同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结合,当然是一桩美事,于是,给它写一曲爱情颂歌,因为作者是主张真挚纯洁的爱情的。对此,予以大力肯定,以至热烈赞美,是完全可信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诗之主题,在题目上已经明确揭示:全篇之中心,就是“歌长恨”。这是故事的焦点,也是诗歌主旨之所在。至于“长恨”什么? 具体内容可丰富了——
 既有丧偶之恨,又有自省卑弱之恨;
 既有丧权之恨,又有辱国失尊之恨;
 既有殃民之恨,又有祸及社稷之恨;
 既有……又有……
 恨,恨,恨! 真乃“此恨绵绵无绝期”!!
 至于为什么恨,以至于长恨不休呢?答案全在诗篇中,也在人们的千思万虑中。
 因此,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诗人既有“对李、杨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爱情悲剧的同情,又通过这件事批判统治者由于荒淫无道而招致祸害”,以警后世。因而命此诗为《长恨歌》。也就是说,诗人用“长恨”来体现这个矛盾统一体,说明即使多面性的诗歌,其主题也不是不可统一的。“多样统一说”,就是此中一例。


 * * * *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性浓烈的长篇叙事诗,“在一气舒卷之中,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朱东润语),其写作技艺是高超的,也是很成功的。但其抒写手法,却是传统的,也是人们习见、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即是把写景、抒情与叙事三者紧紧结合,和谐统一,不着斧痕。
 但是,作为千古绝唱的一首叙事诗,真正引人之处并不在于此。那么,它的特殊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就在于它有一个以凄美动人的故事为载体,并贯之以缠绵悱恻的情调和流利和谐的韵律,使人悦目、悦耳,又悦心。这就是此诗的最大艺术个性,也是所以能够吸引千百年来广大读者的最基本的诱惑力量。

古诗文《长恨歌》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唐]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11)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12)
 承欢侍宴无闲暇(13),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14),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15),可怜光彩生门户(16)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7)
 骊宫高处入青云(18),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19),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0)
 九重城阙烟尘生(21),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22),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23),宛转蛾眉马前死(24)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25)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26)
 峨嵋山下少人行(27),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28),夜雨闻铃肠断声(29)
 天旋日转回龙驭(30),到此踌躇不能去(31)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32)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33)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34),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35),椒房阿监青娥老(36)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37)
 鸳鸯瓦冷霜华重(38),翡翠衾寒谁与共(39)?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40),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41),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42),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43),雪肤花貌参差是(44)
 金阙西厢叩玉扃(45),转教小玉报双成(46)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47)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48)
 云鬓半偏新睡觉(49),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50),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51),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52)
 昭阳殿里恩爱绝(53),蓬莱宫中日月长(54)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55)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56),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57)。”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①本篇选自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恨,遗憾、憾恨之意。②汉皇,汉武帝,这里指唐玄宗李隆基。重色,贪爱女色。倾国,指美女。汉代李延年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来倾城倾国就成为对美女的形容词和代称。③御宇,统治全国。④杨家有女,指杨贵妃,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省芮城县境)人。⑤回眸(mou牟),回头看一眼。眸,眼珠。百媚生,生出非常美丽的姿态。⑥六宫,古代宫廷皇后和妃子居住的地方。粉黛,粉,脂粉;黛,妇女画眉的颜料。这里用来代称妇女。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失去了她们的美色。⑦华清池,华清宫的温泉浴池,在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上。⑧凝脂,指皮肤细嫩,好像凝固的脂肪一样。⑨承,得到。恩泽,皇帝的恩宠。⑩金步摇,黄金做的一种首饰名。因步行时摇动不停,故名。(11)芙蓉帐,绣有荷花图案的帐子。(12)早朝,古代制度,皇帝必须于清早在大殿里接见臣下,叫做早朝。(13)承欢,接受皇帝的欢爱。(14)金屋,华丽的房屋。妆成,化妆完了。(15)列土,即裂土,把土地分封给贵族。杨贵妃得宠以后,她的三个姊姊分别封为韩、虢、秦三国夫人,族兄铦为鸿胪卿、锜为侍御史、钊(杨国忠)为右丞相。(16)怜,在唐人口语中有喜爱、羡慕等意义。(17)当时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18)骊宫,指骊山上的华清宫。(19)凝丝竹,管弦乐演奏的节奏极为缓慢,好像凝结住了。丝,弦乐器;竹,管乐器。(20)渔阳,唐郡名,范阳节度使所辖的八郡之一。这里用来代指范阳地带。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郡起兵叛乱。鼙(pi皮)鼓,骑兵用的小鼓。霓(ni尼)裳羽衣曲,唐大型舞蹈《霓裳羽衣舞》的乐曲。(21)九重(chong崇),指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宫有九道门,所以叫九重。阙,宫门两边用以瞭望的高楼,这里也代指皇宫。(22)翠华,用翡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指皇帝的车驾。(23)六军,周朝制度,天子有六军,所以后代常以六军代指皇帝的车队。(24)宛转,原是委宛的样子,这里有凄惨的意思。蛾眉,原指妇女像蛾一样好看的眉毛,常用以代指妇女,这里指杨贵妃。(25)这两句说杨贵妃使用过的花钿,还有翠翘、金雀、玉搔头等首饰,都抛在地上无人收拾。(26)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栈,栈道,在悬崖绝壁上凿空支架木柱,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萦纡(ying yu营迂),纡回曲折。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门县北部。(27)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当时唐玄宗并没有经过峨嵋山,这是作者因为峨嵋是蜀中名山而设想的话。一说,这是指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境内的小峨嵋山。(28)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地方。(29)铃,古代建筑在屋檐四周常挂铜铃,风吹铃动,发出响声,以防鸟雀做窠。(30)天旋日转,这是指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唐朝军队收复长安的事。回龙驭,指这一年十二月唐玄宗从成都回长安。龙驭,皇帝的车驾。(31)踌躇,犹豫。去,离开。(32)信马归,骑在马上不加控制,听任马自己走去。表示精神恍惚。(33)太液,汉代池名。芙蓉,荷花。未央,汉代宫名。这里都用以代指唐代的宫苑。(34)西宫,指太极宫,因它在大明宫西,所以叫西宫。南苑,指兴庆宫,因它在大明宫南面,所以称南苑。唐玄宗从成都回长安后,先住兴庆宫,后又迁居太极宫。(35)梨园弟子,唐玄宗在位时,曾挑选了三百名艺人和几百名宫女,在梨园教习歌舞,这些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36)椒(jiao交)房,以花椒和泥涂壁的房屋,指皇后居住的宫室。阿监,宫中的女官。青娥,指宫女。(37)迟迟,缓慢,钟鼓,指宫中报更计时的响器。耿耿,明亮的样子,星河,银河。曙,天亮。(38)鸳鸯瓦,也叫阴阳瓦,即俯仰相对的瓦。霜华,即霜花。(39)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翡翠鸟也是雌雄双栖的鸟,绣在被子上,象征夫妻情好。(40)临邛(qiong穷),地名,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客,鸿都,后汉首都洛阳宫门名,是朝廷藏书的地方。称道士为鸿都客,是赞美他博学。(41)碧落,指天上。黄泉,指地下。(42)玲珑,空灵的样子。五云,五彩的云。(43)太真,杨贵妃曾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为了夺取她,叫她先出家做女道士,法号叫太真。(44)参差(cen ci疵),仿佛,好像。(45)金阙(que却),黄金做的门楼。玉扃(jiong,窘平声),白玉做的门扇。(46)小玉、双成,都是仙界中侍女名字。(47)九华帐,绣着各种华美图案的帷帐。(48)珠箔(bo勃),用珠子穿成的帘子。逦迤(li yi理乙),连续。(49)新睡觉,刚刚睡醒。觉,醒。(50)仙袂(mei媚),指杨贵妃的衣袖。举,扬起。(51)寂寞,凄惨的样子。泪阑干,眼泪横一道竖一道。(52)眇茫,即“渺茫”,模糊不清,这里指听不到,看不见。(53)昭阳殿,是汉成帝刘骜的宠妃赵飞燕居住的地方,故借以代指杨贵妃曾住过的宫殿。(54)蓬莱宫,中国古代相传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里以蓬莱的宫殿代指杨贵妃的住所,表示杨已成仙。仙人是不死的,所以说“日月长”。(55)钿合,嵌镶着金花的盒子。合,同“盒”。金钗,一种插在头发上的金首饰。(56)七月七日,神话传说七月七日是长年不见面的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日子。长生殿,殿名。唐代长安、洛阳、骊山等宫城里都有长生殿,据陈鸿的《长恨歌传》,说指的是骊山的长生殿。但骊山的长生殿是斋宫,不应该是谈情说爱的场合。(57)这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的誓词,表示永远相爱,决不分离。比翼鸟,雌雄双飞的鸟,据说产在南方。连理枝,两棵枝干相连的一种树。都用来象征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
 
 〔分析〕
 白居易在任周至县尉的时候,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十二月和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因而写了这篇《长恨歌》。陈鸿跟着写了传奇小说《长恨歌传》。这两篇作品都很出色,《长恨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从结构上看,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是前一部分,写的是安史之乱以前的唐玄宗、杨玉环。
 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统摄全篇。男主人公以“重色思倾国”的形象出场,女主人公自然就以“倾国”之“色”作为“思”的对象而跟着出场。作为“汉皇”的男主人公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干出什么好事来呢?只七个字,就概括了人物的主要特点,确定了情节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倾倒的美色,但在这里却具有双关的意义。前人已经指出:“思倾国,果倾国矣!”诗的前一部分,正是写唐玄宗由“思倾国”而怎样弄出一个“倾国”(国家倾覆)的结局的。
 诗人紧紧抓住“重色”的特点塑造唐玄宗李隆基的形象。在杨玉环入选以前,他“求”倾国之色已有“多年”。“后宫佳丽三千人”,就是多年“求”来的。但因为都不是“倾国”之“色”,所以还在继续“求”,终于“求”到了杨玉环。于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完全沉溺于酒色歌舞之中了。
 诗人从表现李隆基“重色”的角度塑造了杨玉环的形象。一个“重色”,另一个以“色”邀宠。“回眸一笑百媚生”,“侍儿扶起娇无力”,“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等许多诗句,都不仅写她有“色”,而且着重写她以“色”邀宠。着重写她以“色”邀宠,就有助于进一步表现李隆基如何“重色”:仅仅由于爱杨玉环的“色”,就让她的“姊妹弟兄皆列土”,政治上腐败到何等程度,也就不言可知了。
 前代的某些评论家不同意或者不理解作者围绕李隆基“重色”和杨玉环以“色”邀宠这个中心塑造李、杨形象的艺术构思,却指责说:“其叙杨贵妃进见、专宠、行乐事,皆秽亵之语。‘侍儿扶起娇无力’以下云云,殆可掩耳也。”(张戒《岁寒堂诗话》)又指责说:“‘回眸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这正好从反面说明,在诗的前一部分里,诗人对李、杨的荒淫生活作了大胆的暴露和批评。
 题目是《长恨歌》,不言而喻,重点在于歌“长恨”。在安史之乱以前,李、杨乐个没完,有什么“恨”?然而事物往往向反面发展,如果处理不当,“乐”会导致“恨”。在诗人的艺术构思里,这前一部分正是写致“恨”之因。因为重点是歌“长恨”,所以这致“恨”之因写得很集中,只用“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两句收上启下,来为李、杨的“长恨”谱写哀歌。
 后半篇写“长恨”本身,一气舒卷,转落无迹;但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看,仍可以分出若干层次。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回看血泪相和流”,紧承前半篇的结句,写李、杨在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中结束了荒淫生活,演出了生离死别的一幕。据史书记载,“六军不发”的原因,主要是要杀酿成安史之乱、导致潼关失陷的祸首杨国忠及其“同恶”。但真正的祸首,实际上是李隆基。对此,诗人在前面已经作了有力的表现。李隆基如果重德任贤,不因杨妃的裙带关系而让她的“姊妹弟兄皆列土”,杨国忠又怎么能把持朝政?诗人的难能可贵之处,正表现在他没有像有些封建文人那样不惜掩盖马嵬兵变的真象而为李隆基开脱,说什么“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而是如实地写出李隆基被逼得“无奈何”,干瞅着他心爱的妃子“马前死”。这不是分明表现出这个祸首已受到“六军”的惩罚了吗?诗人不仅如实地写出李隆基赐妃子死是出于被迫,而且用“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等诗句,表现
 了他对杨妃的恋恋不舍之情。这样,李隆基这个人物“重色”的性格特征就不是“改”掉了,而是向前发展了。那“倾国”之“色”已经被逼而死,他仍思念不已,这就产生了“长恨”。行文至此,已由李、杨致“恨”之因写到“长恨”本身。
 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隆基在入蜀途中,在蜀中的“行宫”,在回京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在回京以后的各种场合,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总是触景生情,见物怀人,一心想着已死的妃子。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篇末,于幻想的神仙境界中刻划了杨玉环的形象,表达了死者对生者的无限相思。生死相思而永无见期,这就是“长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长恨”呢?诗人没有明说,这需要从全篇的艺术形象中去领会。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提一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一) 跟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情节、结构作品、表现主题。一开头就揭示出唐玄宗的主要性格特征——“重色”,然后从各个侧面进行刻划,情节也就跟着向前发展:安史之乱、马嵬兵变、逃至蜀中,这是“重色”的后果;从入蜀到回京的思念妃子以及命方士“致魂魄”,则是“重色”的进一步表现。因为主线分明,所以剪裁得当,结构谨严。例如写到杨妃对方士讲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以后即戛然而止,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长恨”,结束全诗,不写方士复命和李隆基的反应。因为人物的性格至此已经不能再发展,就不必浪费笔墨了。
 (二) 善于通过人物对事件、环境的感受和反应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因而常常把叙事、写景和抒情结合为一。例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只两句就概括了马嵬兵变,这是最精炼的叙事;但杨妃“宛转”求救的神态也和盘托出,又是描写;这又主要是写李隆基的感受和反应,表现他“无奈何”的心情,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至于写李隆基触景念旧,见物怀人的那些诗句,这个特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三) 语言精炼流畅,优美易懂,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往往只一两句就展现出一个感人的诗的境界;比如用“玉容寂寞泪阑干”已很形象,再用“梨花一枝春带雨”比拟就神情毕现。又如“思悄然”和“未成眠”已能表现李隆基彷徨思旧的心情,再用“夕殿萤飞”和“孤灯挑尽”来渲染环境、勾勒肖像而意境全出。前人讥笑“孤灯挑尽未成眠”一句“寒酸”,理由是“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烛,明皇自挑灯者乎?”(《邵氏闻见续录》)自然,宫中燃蜡烛而不点油灯,明皇也不至于亲自挑灯,白居易该是懂得的。他的艺术匠心正表现在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明皇思念妃子的神态和心境,连他处于被幽禁状态的凄凉晚景也烘托出来了。
 (四) 前人肯定《长恨歌》,总说它“情至文生”、“情文相生”,这是符合实际的。正因为“情至文生”,所以连虚构的浪漫主义境界都写得真实感人。当写明皇思妃之情与日俱增,直写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时候,命方士“致魂魄”的情节,已经呼之欲出。而写仙山上的杨妃如何思念明皇,则是远承前面的“擅宠”和“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恩爱”发展而来,因而具有感情的真实性。作者本不信仙,有“戒求仙”的《海漫漫》等作品可证。他之所以虚构一个仙境,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人公内心活动罢了。有人认为作者在写杨妃之死时特意点明“花钿委地无人收”,是为了暗示方士弄到“钿盒金钗”之后编了一套在仙山找到杨妃的谎言进行欺骗,这也许可能。但对于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只需要衡量它是否反映了感情的真实,不必考虑杨妃是否会“成仙”。有人指责作者不该把一个“妖艳之妇”写成仙人,那也是不懂浪漫主义特点。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理解。从作者的艺术构思看,大约是意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唐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给自己造成“长恨”。这在诗的前一部分表现得相当明显。但在后一部分,他把李隆基写得那么感伤,那么凄苦,那么一心追念妃子;把幻境中的杨妃对明皇的感情写得那么真挚专一,那么生死不渝;而他的那些情景交融、音韵悠扬的诗句又那么哀感顽艳、富于艺术感染力;因此,客观效果倒有可能引起读者对李、杨的同情。“重色”是贬义,如诗的前一部分所写,李隆基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因“重色”而紊乱了朝政,那是该贬的。但在既失掉妃子,又失掉政权,颠沛流离,回京后更受到肃宗虐待的情况下日夜追念妃子,仍与以前“重色”的性格特征相一致,却已经无损于国计民生,诗的后一部分即使引起读者对李、杨的同情,也是无害的。
 不承认《长恨歌》有讽谕意义和力主它是歌颂李、杨坚贞爱情的专家们提出的理由是:一,作者把它编入“感伤诗”,而没有编入“讽谕诗”;二,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这其实算不得什么理由。第一,作者明说:“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按照这个定义,“感伤诗”为什么就不能有讽谕性的内容呢?有感于唐明皇因“重色”而荒淫误国,给他自己也造成“长恨”,从而“形于叹咏”,不是合情合理吗?作者编入“感伤诗”的不少诗,如《过昭君村》、《哭王质夫》等等,就都有讽谕意义,《蚊蟆》甚至以“么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结尾,更与“讽谕诗”没有多少区别。第二,“时之所重,仆之所轻”的话,是激于他的“意激而言质”的“讽谕诗”被“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而发的,并不能证明他自己真的轻视《长恨歌》。事实上,他倒是颇以《长恨歌》自豪的。就在跟《与元九书》同时写作的《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里,他一上来便夸《长恨歌》,并把它与《秦中吟》提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大书而特书:“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有人把“风情”理解为“儿女风情”,等同于今天所说的“爱情”,那不合原意。而且,这样的理解,对“白居易因《长恨歌》写爱情而自己轻视它”的论点也很不利;因为在这里,诗人分明十分重视它。在这一联诗里,“风情”与“正声”对偶,“风情”指风人之情,“正声”指雅正之声。《毛诗序》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这就是“风情”所本。《毛诗序》又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李白《古风》亦云:“大雅久不作,……正声何微茫!”这就是“正声”所本。总之,白居易声明他的“《长恨》有风情”、“《秦吟》近正声”,是和他在《与元九书》里反复强调的“风雅比兴”之说完全一致的。
 有人认为《长恨歌》前半批判“重色”,后半歌颂爱情。这也值得怀疑。像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一篇诗的主题竟然前矛后盾,这是很难想像的。细读作品就可以看出前半是写致“恨”之因,后半是写“长恨”本身;而在诗人心目中,那“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其“讽谕”不仅是作者的创作意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艺术体现。当然,这只能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完全”,因为诗人对“长恨”本身的描写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同情,以致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不完全一致。
 有人指责《长恨歌》在很多地方“背离历史事实”,从而贬低它的地位。不错,《长恨歌》背离历史事实处的确不少。但问题在于:它并非历史著作,而是文学作品。如果不是把它看作历史著作,而是把它看作文学作品,那就不应该简单地指责它背离历史事实,应该考虑它为什么要背离历史事实以完成其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举例说,根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华清宫避寒,第二年正月返回长安。但白居易却把他和杨玉环的活动不分四季,全安排在骊山,如“春寒赐浴华清池”,“七月七日长生殿”等等;而“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则直接引得“渔阳鞞鼓动地来”。这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是为了集中文学描写,是需要集中的嘛。不错,文学作品需要集中,但为什么不集中于长安,却要集中于骊山呢?这显然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请看他的《骊宫高》: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饫暮有赐。中人之产数百家,不足充君一日费。……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这是讽谕诗《新乐府》中的一首,赞美勤于政事、不到骊山游幸的天子“重惜人之财力”。既然如此,他把李、杨活动集中于骊山,其讽谕、批判之意,不是十分明显吗?
 还有人说:“玄宗入居南内西内,不可能招致方士。方士寻觅贵妃的情节,是白居易以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旧闻为蓝本编造的。”这当然不错;但如此“编造”,其创作意图又是什么呢?《新乐府》组诗里有一篇《李夫人》,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作者把盛姬、李夫人、杨贵妃都说成“惑人”的“尤物”,指责周穆王、汉武帝、唐明皇“生亦惑,死亦惑”。而这,和他在《八骏图》中批判周穆王“璧台南与盛姬游”,“一人荒乐万人愁”是完全一致的;和他在《古冢狐》里指出“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的警告是完全一致的;和陈鸿在《长恨歌传》里关于“惩尤物,窒乱阶”的说明也是完全一致的。
 把所谓“艳色”统统斥为“惑人”的“尤物”,这显然是欠妥的。但统统肯定,说一切女人都与“祸水”不沾边,也不合“一分为二”的原则。鲁迅在《女人未必多说谎》里替包括褒姒、妲己、杨妃等人在内的女人鸣过不平,但后来在《阿金》里就改变了看法。一个睡在皇帝身边的“倾国倾城”之色,如果一味地邀宠恃宠,为所欲为,那就很可怕。白居易通过《长恨歌》、《李夫人》、《古冢狐》、《八骏图》等许多诗篇,反复警告最高统治者应该“惩尤物”、“鉴嬖惑”、“惩佚游”,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面提到:《长恨歌》的客观效果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完全一致。读完《李夫人》,对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得到解释。就理智而言,作者企图通过《长恨歌》批判唐玄宗“生亦惑,死亦惑”,但在感情上,却对既失掉妃子、又失掉政权的唐玄宗有所同情,而他本人,也是喜爱美色、“未能忘情”的。因此,自己明说《李夫人》的创作意图是“鉴嬖惑”,却又于结尾写出这样的诗句:“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可以看出,诗人的理智与情感之间存在着矛盾。明乎此,《长恨歌》后半篇引起读者对李、杨同情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评说〕
 黄周星《唐诗快》:“乐天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皆老妪解颐者也,然无一字不深入人情,而且刺心透髓,即少陵、长吉歌行皆不能及。所以然者,少陵、长吉虽能为情语,然犹兼才与学为之;凡情语一夹才学,终隔一层,便不能刺透心髓。乐天之妙,妙在全不用才学,一味以本色真切出之,所以感人最深。由是观之,则老妪解颐,谈何容易。”
 吴乔《围炉诗话》:“《连昌》、《长恨》、《琵琶行》,前人之法变尽矣。”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长恨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琵琶行 下一篇:望月有感 →
诗词简介:
这首诗写于元和元年(806),作者在周至县(在今陕西省)任县尉的时期。与元和十一年遭贬后所写的《琵琶行》,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歌行的姊妹名篇,同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作者本人也自负是他生平压卷之作。作者生前,此诗已广为流传,其本人被誉为“长恨歌主”。
 
诗人创作此诗的起因是当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古论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声色、杨贵妃之恃宠贵幸,而酿成马嵬之变,不胜感叹,乃据王质夫建议写成。陈鸿并为之作《长恨歌传》,诗、传并传于世,相得益彰。
 
诗中的汉皇,指汉武帝刘彻,这里用以借指唐明皇李隆基。华清池,唐华清宫的温泉浴池,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骊山上。骊宫,指骊山之上的华清宫。渔阳,范阳节度所领八郡之一。鼙鼓,古代军用鼓。渔阳鼙鼓,指天宝十四年在渔阳起兵叛乱事。霓裳羽衣曲,西域乐鼓舞曲调。相传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入,经李隆基润色而成。翠花,帝王专用的仪仗旗子。六军,古代天子六军,泛指护驾的军队。太液,池名,在大明宫内。西宫,太极宫。南内,兴庆宫,在皇城东南。李隆基初回京时居南内,肃宗因恐其与外界接触,有复辟野心,便将其迁入太极宫。太真,杨玉环为女道士时,号太真。真,道家与“仙”字同义。昭阳殿,汉宫殿名,赵飞燕姐妹所居,这里借指杨贵妃生前寝宫。蓬莱宫,传说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州)上的宫殿,这时泛指仙宫。长生殿,天宝元年造,在华清宫内。
 
这首诗在思想上是讽刺的,在爱情描写上又是歌颂的。诗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段对唐玄宗的荒淫腐朽与杨贵妃的恃宠而娇,都是语带讽刺与谴责的,是致“恨”之因;而后半段写“长恨”本身,即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与追求,又是完全欣赏的态度,充满着满腔的同情。因此,诗的主题被复杂化了。惟其如此,诗人的同情淹没了暴露,终于衍化成一曲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爱情悲剧。其精彩绝伦的艺术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后世的一些著名戏剧,如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 (残本)、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屠隆的《采毫记》、洪升的《长生殿》等,均由此诗演化而成。诗中的许多词句,也已成为传诵不衰的千古名句。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 chánɡ hèn ɡē 》 
    《 长 恨 歌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hàn huánɡ zhònɡ sè sī qīnɡ ɡuó , yù yǔ duō nián qiú bù dé 。 
    汉 皇 重 色 思 倾 国 , 御 宇 多 年 求 不 得 。 
    yánɡ jiā yǒu nǚ chū zhǎnɡ chénɡ , yǎnɡ zài shēn ɡuī rén wèi shí 。 
    杨 家 有 女 初 长 成 , 养 在 深 闺 人 未 识 。 
    tiān shēnɡ lì zhì nán zì qì , yì zhāo xuǎn zài jūn wánɡ cè 。 
    天 生 丽 质 难 自 弃 , 一 朝 选 在 君 王 侧 。 
    huí móu yí xiào bǎi mèi shēnɡ , liù ɡōnɡ fěn dài wú yán sè 。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 , 六 宫 粉 黛 无 颜 色 。 
    chūn hán cì yù huá qīnɡ chí , wēn quán shuǐ huá xǐ nínɡ zhī 。 
    春 寒 赐 浴 华 清 池 , 温 泉 水 滑 洗 凝 脂 。 
    shì ér fú qǐ jiāo wú lì , shǐ shì xīn chénɡ ēn zé shí 。 
    侍 儿 扶 起 娇 无 力 , 始 是 新 承 恩 泽 时 。 
    yún bìn huā yán jīn bù yáo , fú rónɡ zhànɡ nuǎn dù chūn xiāo 。 
    云 鬓 花 颜 金 步 摇 , 芙 蓉 帐 暖 度 春 宵 。 
    chūn xiāo kǔ duǎn rì ɡāo qǐ , cónɡ cǐ jūn wánɡ bù zǎo cháo 。 
    春 宵 苦 短 日 高 起 , 从 此 君 王 不 早 朝 。 
    chénɡ huān shì yàn wú xián xiá , chūn cónɡ chūn yóu yè zhuān yè 。 
    承 欢 侍 宴 无 闲 暇 , 春 从 春 游 夜 专 夜 。 
    hòu ɡōnɡ jiā lì sān qiān rén , sān qiān chǒnɡ ài zài yì shēn 。 
    后 宫 佳 丽 三 千 人 , 三 千 宠 爱 在 一 身 。 
    jīn wū zhuānɡ chénɡ jiāo shì yè , yù lóu yàn bà zuì hé chūn 。 
    金 屋 妆 成 娇 侍 夜 , 玉 楼 宴 罢 醉 和 春 。 
    zǐ mèi dì xionɡ jiē liè shì , kě lián ɡuānɡ cǎi shēnɡ mén hù 。 
    姊 妹 弟 兄 皆 列 士 , 可 怜 光 采 生 门 户 。 
    suí lìnɡ tiān xià fù mǔ xīn , bú chónɡ shēnɡ nán chónɡ shēnɡ nǚ 。 
    遂 令 天 下 父 母 心 , 不 重 生 男 重 生 女 。 
    lí ɡōnɡ ɡāo chù rù qīnɡ yún , xiān lè fēnɡ piāo chù chù wén 。 
    骊 宫 高 处 入 青 云 , 仙 乐 风 飘 处 处 闻 。 
    huǎn ɡē màn wǔ nínɡ sī zhú , jìn rì jūn wánɡ kàn bù zú 。 
    缓 歌 慢 舞 凝 丝 竹 , 尽 日 君 王 看 不 足 。 
    yú yánɡ pí ɡǔ dònɡ dì lái , jīnɡ pò ní chánɡ yǔ yī qǔ 。 
    渔 阳 鼙 鼓 动 地 来 , 惊 破 霓 裳 羽 衣 曲 。 
    jiǔ chónɡ chénɡ què yān chén shēnɡ , qiān shènɡ wàn qí xī nán xínɡ 。 
    九 重 城 阙 烟 尘 生 , 千 乘 万 骑 西 南 行 。 
    cuì huá yáo yáo xínɡ fù zhǐ , xī chū dōu mén bǎi yú lǐ 。 
    翠 华 摇 摇 行 复 止 , 西 出 都 门 百 余 里 。 
    liù jūn bù fā wú nài hé , wǎn zhuǎn é méi mǎ qián sǐ 。 
    六 军 不 发 无 奈 何 , 宛 转 蛾 眉 马 前 死 。 
    huā diàn wěi dì wú rén shōu , cuì chì jīn què yù sāo tóu 。 
    花 钿 委 地 无 人 收 , 翠 翅 金 雀 玉 搔 头 。 
    jūn wánɡ yǎn miàn jiù bù dé , huí kàn xuè lèi xiānɡ hé liú 。 
    君 王 掩 面 救 不 得 , 回 看 血 泪 相 和 流 。 
    huánɡ āi sǎn màn fēnɡ xiāo suǒ , yún zhàn yínɡ yū dēnɡ jiàn ɡé 。 
    黄 埃 散 漫 风 萧 索 , 云 栈 萦 纡 登 剑 阁 。 
    é méi shān xià shǎo rén xínɡ , jīnɡ qí wú ɡuānɡ rì sè báo 。 
    峨 嵋 山 下 少 人 行 , 旌 旗 无 光 日 色 薄 。 
    shǔ jiānɡ shuǐ bì shǔ shān qīnɡ , shènɡ zhǔ zhāo zhāo mù mù qínɡ 。 
    蜀 江 水 碧 蜀 山 青 , 圣 主 朝 朝 暮 暮 情 。 
    xínɡ ɡōnɡ jiàn yuè shānɡ xīn sè , yè yǔ wén línɡ duàn chánɡ shēnɡ 。 
    行 宫 见 月 伤 心 色 , 夜 雨 闻 铃 断 肠 声 。 
    tiān xuán dì zhuǎn huí lónɡ yù , zhì cǐ chóu chú bù nénɡ qù 。 
    天 旋 地 转 回 龙 驭 , 至 此 踌 躇 不 能 去 。 
    mǎ wéi pō xià ní tǔ zhōnɡ , bú jiàn yù yán kōnɡ sǐ chù 。 
    马 嵬 坡 下 泥 土 中 , 不 见 玉 颜 空 死 处 。 
    jūn chén xiānɡ ɡù jìn zhān yī , dōnɡ wànɡ dōu mén xìn mǎ ɡuī 。 
    君 臣 相 顾 尽 沾 衣 , 东 望 都 门 信 马 归 。 
    ɡuī lái chí yuàn jiē yī jiù , tài yè fú rónɡ wèi yānɡ liǔ 。 
    归 来 池 苑 皆 依 旧 , 太 液 芙 蓉 未 央 柳 。 
    fú rónɡ rú miàn liǔ rú méi , duì cǐ rú hé bù lèi chuí 。 
    芙 蓉 如 面 柳 如 眉 , 对 此 如 何 不 泪 垂 。 
    chūn fēnɡ táo lǐ huā kāi rì , qiū yǔ wú tónɡ yè luò shí 。 
    春 风 桃 李 花 开 日 , 秋 雨 梧 桐 叶 落 时 。 
    xī ɡōnɡ nán nèi duō qiū cǎo , luò yè mǎn jiē hónɡ bù sǎo 。 
    西 宫 南 内 多 秋 草 , 落 叶 满 阶 红 不 扫 。 
    lí yuán dì zǐ bái fà xīn , jiāo fánɡ ā jiān qīnɡ é lǎo 。 
    梨 园 弟 子 白 发 新 , 椒 房 阿 监 青 娥 老 。 
    xī diàn yínɡ fēi sī qiǎo rán , ɡū dēnɡ tiāo jìn wèi chénɡ mián 。 
    夕 殿 萤 飞 思 悄 然 , 孤 灯 挑 尽 未 成 眠 。 
    chí chí zhōnɡ ɡǔ chū chánɡ yè , ɡénɡ ɡěnɡ xīnɡ hé yù shǔ tiān 。 
    迟 迟 钟 鼓 初 长 夜 , 耿 耿 星 河 欲 曙 天 。 
    yuān yānɡ wǎ lěnɡ shuānɡ huá zhònɡ , fěi cuì qīn hán shuí yǔ ɡònɡ 。 
    鸳 鸯 瓦 冷 霜 华 重 , 翡 翠 衾 寒 谁 与 共 。 
    yōu yōu shēnɡ sǐ bié jīnɡ nián , hún pò bù cén lái rù mènɡ 。 
    悠 悠 生 死 别 经 年 , 魂 魄 不 曾 来 入 梦 。 
    lín qiónɡ dào shi hónɡ dōu kè , nénɡ yǐ jīnɡ chénɡ zhì hún pò 。 
    临 邛 道 士 鸿 都 客 , 能 以 精 诚 致 魂 魄 。 
    wéi ɡǎn jūn wánɡ nián zhuǎn sī , suí jiāo fānɡ shì yīn qín mì 。 
    为 感 君 王 辗 转 思 , 遂 教 方 士 殷 勤 觅 。 
    pái kōnɡ yù qì bēn rú diàn , shēnɡ tiān rù dì qiú zhī biàn 。 
    排 空 驭 气 奔 如 电 , 升 天 入 地 求 之 遍 。 
    shànɡ qiónɡ bì luò xià huánɡ quán , liǎnɡ chù mánɡ mánɡ jiē bú jiàn 。 
    上 穷 碧 落 下 黄 泉 , 两 处 茫 茫 皆 不 见 。 
    hū wén hǎi shànɡ yǒu xiān shān , shān zài xū wú piāo miǎo jiān 。 
    忽 闻 海 上 有 仙 山 , 山 在 虚 无 缥 缈 间 。 
    lóu ɡé línɡ lónɡ wǔ yún qǐ , qí zhōnɡ chuò yuē duō xiān zǐ 。 
    楼 阁 玲 珑 五 云 起 , 其 中 绰 约 多 仙 子 。 
    zhōnɡ yǒu yì rén zì tài zhēn , xuě fū huā mào cēn cī shì 。 
    中 有 一 人 字 太 真 , 雪 肤 花 貌 参 差 是 。 
    jīn què xī xiānɡ kòu yù shàn , zhuǎn jiāo xiǎo yù bào shuānɡ chénɡ 。 
    金 阙 西 厢 叩 玉 扇 , 转 教 小 玉 报 双 成 。 
    wén dào hàn jiā tiān zǐ shǐ , jiǔ huá zhànɡ lǐ mènɡ hún jīnɡ 。 
    闻 道 汉 家 天 子 使 , 九 华 帐 里 梦 魂 惊 。 
    lǎn yī tuī zhěn qǐ pái huái , zhū bó yín pínɡ yǐ lǐ kāi 。 
    揽 衣 推 枕 起 徘 徊 , 珠 箔 银 屏 迤 逦 开 。 
    yún jì bàn piān xīn shuì jiào , huā ɡuàn bù zhěnɡ xià tánɡ lái 。 
    云 髻 半 偏 新 睡 觉 , 花 冠 不 整 下 堂 来 。 
    fēnɡ chuī xiān mèi piāo yáo jǔ , yóu sì ní chánɡ yǔ yī wǔ 。 
    风 吹 仙 袂 飘 飖 举 , 犹 似 霓 裳 羽 衣 舞 。 
    yù rónɡ jì mò lèi lán ɡān , lí huā yì zhī chūn dài yǔ 。 
    玉 容 寂 寞 泪 阑 干 , 梨 花 一 枝 春 带 雨 。 
    hán qínɡ nínɡ dì xiè jūn wánɡ , yì bié yīn rónɡ liǎnɡ miǎo mánɡ 。 
    含 情 凝 睇 谢 君 王 , 一 别 音 容 两 渺 茫 。 
    zhāo yánɡ diàn lǐ ēn ài jué , pénɡ lái ɡōnɡ zhōnɡ rì yuè chánɡ 。 
    昭 阳 殿 里 恩 爱 绝 , 蓬 莱 宫 中 日 月 长 。 
    huí tóu xià wànɡ rén huán chù , bú jiàn chánɡ ān jiàn chén wù 。 
    回 头 下 望 人 寰 处 , 不 见 长 安 见 尘 雾 。 
    wéi jiānɡ jiù wù biǎo shēn qínɡ , diàn hé jīn chāi jì jiānɡ qù 。 
    唯 将 旧 物 表 深 情 , 钿 合 金 钗 寄 将 去 。 
    chāi liú yì ɡǔ hé yí shàn , chāi bò huánɡ jīn hé fēn diàn 。 
    钗 留 一 股 合 一 扇 , 钗 擘 黄 金 合 分 钿 。 
    dàn jiāo xīn sì jīn diàn jiān , tiān shànɡ rén jiān huì xiānɡ jiàn 。 
    但 教 心 似 金 钿 坚 , 天 上 人 间 会 相 见 。 
    lín bié yīn qín zhònɡ jì cí , cí zhōnɡ yǒu shì liǎnɡ xīn zhī 。 
    临 别 殷 勤 重 寄 词 , 词 中 有 誓 两 心 知 。 
    qí yuè qí rì chánɡ shēnɡ diàn , yè bàn wú rén sī yǔ shí 。 
    七 月 七 日 长 生 殿 , 夜 半 无 人 私 语 时 。 
    zài tiān yuàn zuò bǐ yì niǎo , zài dì yuàn wéi lián lǐ zhī 。 
    在 天 愿 作 比 翼 鸟 , 在 地 愿 为 连 理 枝 。 
    tiān chánɡ dì jiǔ yǒu shí jìn , cǐ hèn mián mián wú jué qī 。 
    天 长 地 久 有 时 尽 , 此 恨 绵 绵 无 绝 期 。 
  •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采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翅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汉皇重色思倾国①,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 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御宇多年求不得②。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女初长成,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
    养在深闺人未识。 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
    一朝选在君王侧。 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回眸一笑百媚生,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粉黛无颜色③。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春寒赐浴华清池, 正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初承恩就在这一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④, 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
    芙蓉帐暖度春宵。 美好的春宵,芙蓉帐多温暖。
    春宵苦短日高起, 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子才睁眼,
    从此君王不早朝。 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承欢侍宴无闲暇, 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
    春从春游夜专夜。 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
    后宫佳丽三千人,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
    玉楼宴罢醉和春。 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
    姊妹弟兄皆列土⑤,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
    可怜光彩生门户⑥。 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
    遂令天下父母心,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
    不重生男重生女。 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骊宫高处入青云,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
    仙乐风飘处处闻。 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缓歌曼舞凝丝竹, 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
    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
    渔阳鼙鼓动地来⑦,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
    惊破《霓裳羽衣曲》。 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九重城阙烟尘生⑧, 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子的大驾,
    千乘万骑西南行。 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
    翠华摇摇行复止⑨, 翠羽旌旗摇摇出了长安,
    西出都门百余里。 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
    六军不发无奈何, 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
    宛转蛾眉马前死⑩! 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
    花钿委地无人收(11),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12)。 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
    回看血泪相和流。 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
    云栈萦绕登剑阁(13)。 栈道插云弯弯曲曲地登上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
    旌旗无光日色薄。 天子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淡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
    圣主朝朝暮暮情。 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行宫见月伤心色, 离宫时看见月光是伤心的颜色,
    夜里闻铃肠断声。 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天旋日转回龙驭(14),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
    到此踌躇不能去。 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15), 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
    不见玉颜空死处。 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
    君臣相顾尽沾衣, 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
    东望都门信马归。 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
    归来池苑皆依旧, 回来看看宫苑园林,
    太液芙蓉未央柳。 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 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
    春风桃李花开日, 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
    秋雨梧桐叶落时。 在这秋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
    西宫南内多秋草(16), 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
    落叶满阶红不扫。 不扫它满阶落叶红。
    梨园弟子白发新(17), 当年椒房阿监青眉已老,
    椒房阿监青娥老(18)。 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
    夕殿萤飞思悄然, 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
    孤灯挑尽未成眠。 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
    迟迟钟鼓初长夜, 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
    耿耿星河欲曙天。 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
    鸳鸯瓦冷霜华重, 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
    翡翠衾寒谁与共? 翠被冰凉,有谁同拥?
    悠悠生死别经年, 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
    能以精诚致魂魄。 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
    为感君王展转思, 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
    遂教方士殷勤觅(19)。 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
    排云驭气奔如电, 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了九天,上穷碧落下黄泉,又下入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
    忽闻海上有仙山,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
    山在虚无飘缈间。 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
    其中绰约多仙子。 有许多美妙的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其中有位叫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
    金阙西厢叩玉扃(20), 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
    转教小玉报双成。 报消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
    九华帐里梦魂惊。 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
    揽衣推枕起徘徊, 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
    珠箔银屏迤逦开(21)。 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
    花冠不整下堂来。 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风举, 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22), 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
    梨花一枝春带雨。 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往下看人间,
    不见长安见尘雾。 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
    唯将旧物表深情, 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23)。 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
    钗留一股合一扇, 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我们一家分一半。
    但令心似金钿坚, 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
    天上人间会相见。” 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
    词中有誓两心知。 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
    “在天愿作比翼鸟(24), “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25)。” 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条。”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
    此恨绵绵无尽期。 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 ①汉皇: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
     
    ②御宇:统治全国。
     
    ③六宫粉黛: 指皇帝后宫的美女。
     
    ④金步摇: 首饰名称,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摇摆摆,故称。
     
    ⑤列土: 受封号赐土地。
     
    ⑥可怜: 可羡。
     
    ⑦渔阳: 唐蓟州渔阳郡 (今河北蓟县境)。鼙(pi皮) 鼓: 军鼓。此指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
     
    ⑧九重城阙: 指京城,即当时长安。烟尘生:指遭战祸。
     
    ⑨翠华: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
     
    ⑩蛾眉: 美女,此指杨贵妃。
     
    (11)花钿: 古代妇女首饰。
     
    (12)翠翘: 状似翠鸟尾般的首饰。金雀:雀状金钗。玉搔头: 玉簪。(13)云栈:入蜀路上高入云端的栈道。剑阁:剑门关。
     
    (14)天旋日转:比喻国家濒临灭亡反又得恢复,此指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打败安禄山。龙驭:皇帝的车驾。
     
    (15)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西。(16)南内:皇宫中称“大内”。
     
    (17)梨园弟子:唐玄宗通音律,亲自教演员、宫女数百人于宫内梨园,称“皇帝梨园弟子”。
     
    (18)阿监:指宫内女官。
     
    (19)方士:讲求仙、长生等迷信的人。
     
    (20)玉扃(jiong):玉作的门。
     
    (21)珠箔:珠帘。
     
    (22)阑干:形容泪水纵横流淌的样子。
     
    (23)钿合:镶嵌珠玉的黄金盒子。合:同“盒”。
     
    (24)比翼鸟:传说中雌雄比翼双飞的鸟,此指情侣、夫妻。
     
    (25)连理:枝干相连接的树,喻意同“比翼鸟”。(褚斌杰)
  •  
     
    【集评】

    宋·魏泰: “唐人咏马嵬之事者多矣。白居易: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此乃歌咏禄山能使官军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诛杨妃也。噫! 岂特不晓文章体裁,而造语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礼矣。” ( 《临汉隐居诗话》)
     
    宋·吴曾: (回眸一笑句)“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 ( 《能改斋漫录》卷九)
     
    宋·洪迈: (《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之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 《长恨歌》不过叙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不若《连昌宫词》有监戒规讽之意。”
     
    宋·周紫芝:“‘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人皆喜其工,而不知其气韵之近俗也。” ( 《竹坡诗话》)
     
    明·瞿佑: “乐天《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 元微之《行宫诗》四句,读者不觉甚短,文章之妙也。” ( 《归田诗话》上)
     
    明·王昌会:“ ‘梨花一枝春带雨’ 句虽佳,不免有脂粉气,不似 ‘朱帘莫卷西风雨’ 多少豪杰”。( 《诗话类编》卷二二)
     
    明·何良俊:“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使今世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事,余以为当为古今长歌第一。” (《四友斋丛说》卷二五)
     
    明·贺贻孙:“才调风致,自是才人之冠。其描写情事,如泣如诉,从《焦仲卿篇》得来,所不及《焦仲卿》者,正在描写有意耳。……然其必不可朽者,神气生动,字字从肺肠中流出也。” ( 《诗筏》卷上)又: “讽刺深隐,意在言外,信如其所自评,又不独 《大嘴鸟》、《雉媒》等篇之有托而言也。”(《水田居遗书》)
     
    明·唐汝询:“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始则求其人而未得,既得而爱幸之,即沦惑而不复理朝政矣。不独宠妃一身,而又遍及其宗党,不惟不复早朝,益且尽日耽于丝竹,以致禄山倡乱,乘兴播迁。帝既诛妃以谢天下,则宜悔过,乃复展转怀思,不能自绝,至令方士遍索其神,得钿合金钗而不辨其诈,是真迷而不悟者矣。”(《唐诗解》)
     
    清·沈德潜:“此讥明皇之迷于色而不悟也。以女宠几于丧国,应知从前之谬戾矣。乃犹令方士遍索,而方士因得以虚无缥渺之词为对,遂信钿钗私语为真,而信其果为仙人也。天下有妖艳之妇而成仙人者耶?诗本陈鸿《长恨传》而作,悠扬旖旎,情至文生,本王、杨、卢、骆而又加变化者矣。时有一妓夸于人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诗之见重于时如此。”(《唐诗别裁》)
     
    清·爱新觉罗弘历:“《长恨》一传,自是当时传会之说,其事殊无足论者。居易诗词特妙,情文相生,沉郁顿挫,哀艳之中,具有讽刺。‘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皆微词也。‘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尊者讳也。欲不可纵,乐不可极,结想成因,幻缘奚馨,总以为发乎情而不能止乎礼义者戒也。通首分四段,‘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畅述杨妃擅宠之事,却以‘渔阳鼙鼓动地来’二句暗摄下意,一气直下,减去转落之痕。‘九重城阙烟尘生’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马嵬赐死之事。‘行宫见月伤心色’二句,暗摄下意。盖以幸蜀之靡日不思,引起还京之傍徨念旧,一直说去。中间暗藏马嵬改葬一节,此行文飞渡法也。……‘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末叙方士招魂之事,结处点清长恨为一诗结穴,戛然而止,全势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唐宋诗醇》)
     
    清·赵翼:“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
     
    )
     
    又:“自是千古绝作,其叙杨妃入宫,与陈鸿所传选自寿邸者不同,非惟惧文字之祸,亦讳恶之义,本当如是也。惟方士访至蓬莱,得妃密语,归报上皇一节,此盖时俗讹传,本
     
    非实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香山竟为诗以实之,遂成千古耳。”(《瓯北诗话》)
     
    清·翁方纲:“白公之为《长恨歌》、《霓裳羽衣曲》诸篇,自是不得不然,不但不蹈杜公韩公之辙也。是乃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所以为豪杰耳。如悟后之欲复古者,真强作解
     
    事。”(《石洲诗话》卷一)
     
    清·徐增:“收纵得宜,调度合拍,譬如跳狮子,锣也好,鼓也好,狮子也跳得好,三回九转,周身本事,全副精神俱显出来。” ( 《而庵诗话》)
     
    清·潘德舆:“ (石洲) 又谓《长恨歌》独出冠时,所以为豪杰。后来欲复古者,实强作解事。夫以《长恨歌》之冶荡纤弱,祇合与歌伎读者,而目为豪杰,自流滥于此,遂可以
     
    人之复古为多事耶?” (《养一斋诗话》卷一)
     
    清·张祖廉:“先生(指龚自珍)谓《长恨歌》 ‘回头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 白居易直千古恶诗之祖。” (《定盦先生年谱外纪》卷上)
     
    近·王国维:“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人间词话》卷上)
     
    【总案】

     诗人的创作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情感经验出发,去体味人物的心理,去发现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情感活动,甚至把自己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借他人酒杯,浇胸中之块磊。
     
    白居易在爱情上,曾有一段痛苦的经历。他深爱着一个名叫湘灵的女子,但却未能成连理。在 《长恨歌》 中,作者通过李杨的传说,着力刻画了李扬的爱情和当爱情被意外事件毁灭之后所引起的刻骨相思及天上人间两分离的憾恨,这其间既有白居易个人感情生活不幸,也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而这种愿望的难以实现,足令天下有情人为之一哭! 因此,这 “绵绵无绝期” 的 “长恨”意义,不仅是李杨悲剧的怅恨,也超越了白居易本人的感情痛苦,而是不分古今无论中外的一种对美的失落而引起的千古之恨。惟其如此,这首诗才能获得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共同喜爱。至于某些封建卫道士的微词甚至泼骂,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长恨歌》的魅力。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作。收入《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民生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成就。诗文编为《白氏长庆集》。
     
    本篇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正在整屋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是他同友人一起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太真的故事而作的。全诗120句,每句7言,840多字。大致可分为3部分。第1部分从开头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歌开篇第1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一句概括性的话,道出了李杨悲剧的根源。接着,诗人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的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兄弟皆列土”。之后,反复渲染唐玄宗得杨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酿成了安史之乱。第2部分自“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入梦来”。具体描写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遑逃入西南的情景,以及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将士们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要求处死杨贵妃。至此,李杨的爱情悲剧形成。唐玄宗入蜀,后又回宫,然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在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日子里,唐玄宗只能听着梧桐秋雨,过着孤寂的生活,盼望在夜晚杨贵妃的魂魄能入梦相会。第3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这里,诗人采用虚幻的手法,写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在海上虚无缥渺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带春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迎接汉宗使臣,倾诉对唐玄宗的思念,重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诗歌的末尾,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题。
     
    该诗语言精炼,笔触细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在白居易在世时即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为后世广为传诵。
     
  •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于元和元年(806),诗成后陈鸿因诗成文,写下传奇小说《长恨歌传》。诗与小说相互印证,更显出诗的传奇色彩。《长恨歌》是长篇叙事诗,描述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情节的大部分,有历史的依据。后面又依赖各种民间传说,加以想象发挥。所以,《长恨歌》是描写有传说色彩的历史故事的叙事诗,不是表现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实叙事诗。诗中超自然的幻想和现实社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显示强烈的悲剧气氛。
     
    全诗分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写杨贵妃得宠,煊赫一时,情绪上突出一个“乐”字。第二段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安史之乱,李隆基逃走,途中被迫赐死杨贵妃,情绪上突出一个“悲”字。第三段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回到长安,触景生情,怀念杨贵妃,情绪上突出一个“思”字。最后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到全诗结束,写道士为明皇寻觅杨贵妃魂魄,升天入地,终于在海外仙山寻获。原来杨贵妃是仙子,不能回人间与明皇相聚,寄物表情,情绪中突出一个“恨”字。诗题为《长恨歌》,篇末点明题旨。全诗情绪变化,为乐——悲——思——恨四阶段,乐极生悲,悲极而思,思之不得而恨绵绵。在结构上,全诗一百二十句,前两段写乐写悲,只占五十四句;后两段写思写恨,却占六十六句,可见诗歌抒情重心放在思与恨上。思之不得的怨恨,正是《长恨歌》审美情绪的核心。全诗的悲剧因素,正是由思和恨所衍生出来。
     
     体现思和恨这两种情绪,分别由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两个艺术形象来担任。明皇大乱归来,池苑依旧而爱妃已死。在诗中写了皇家气派的环境之后,还用缓慢的节奏来烘托明皇思念的悠长、渐进。孤灯挑尽,灯光摇曳;迟迟钟鼓,钟声悠悠,生死经年,思与时深。灯光、钟声、星河、飞萤,这些日常生活中变化缓慢的事物,与明皇悠悠的思绪相互衬托,更使诗的情绪在缓慢的节奏中逐渐加强,逐渐延伸。白居易大量地强烈地渲染李杨爱情关系,以期造成人的感情纠葛淹没了人的特殊社会地位的印象,使《长恨歌》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第四段写杨贵妃,体现了恨。杨贵妃成仙后,凄清、寂寞、哀伤。白天沉睡,已见慵懒,透露了寂寞无聊。听到明皇消息,又惊又悲。“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四句,集中体现了杨贵妃心中悲伤怨恨。仙山的岁月是永恒的,永恒也有尽头的时候;人间的恩爱是短暂的,短暂所产生的怨恨却永无尽头的时候。用永恒的自然与短暂人生的恩爱相对比,竟然得出恩爱不满足的怨恨比天地更长久的结论。这真是在理之外,在情之中。
     
     《长恨歌》的悲剧效果就是建立在思和恨上面。杨李二人身居极高地位,却连普通人的爱情生活也不能长久享有,最后天上人间,思无穷而恨无穷,使人们觉得怜悯、同情和惋惜,以及不能满足希望的痛感。至于单纯的情节发展和缓慢的诗歌节奏,正是为烘托怜悯感情的必要的艺术手段。怜悯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秀美的感受,从而使《长恨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这是一篇久为世人传颂的长篇叙事名诗,所反映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诗题中的“长恨”,表达出诗人的基本思想。恨,就是遗憾,遗恨。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不已。在诗中,诗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所写悲剧主人公的莫大同情。
     
     有人说《长恨歌》是一篇政治讽谕诗,其实这是一篇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诗篇,只是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使它与一般的爱情悲剧故事有所不同而已。如果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由爱情方面说是个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铸成,也正有他们自己的过错在内。因此,诗人在描写这个悲剧故事的时候,就不能不涉及到悲剧发生的原因问题,对唐玄宗不理朝纲,任用非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满情绪。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这首诗的复杂性。
     
     《长恨歌》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始末。全诗以 “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端,首先写了杨妃的入宫、专宠;接着写了事变的发生,杨妃的惨死;然后写唐明皇的幸蜀以及回宫后对杨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则以丰富的想象,构思了在蓬莱仙岛上杨妃不忘旧情的情景,完成了整个故事。正由于它刻画了人物,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因而同时具有小说、特别是传奇小说的色彩。但作为一篇诗来说,它又始终没有离开诗歌的特色,它语言精醇简练,感情浓郁,以情叙事,借景托情;诗中故事情节的每一发展,作者无不以情语出之,诗中对景物的每一描写,作者也无不以情来渲染。总之,生动、完整的故事性与浓烈的写情、抒情相结合,构成了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
     
     《长恨歌》作为一篇故事诗,其情节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到“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叙写杨氏入宫,李、杨在一起时的生活。作者在这一部分里,用极为夸张的语言,写杨妃的美丽和娇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同时,写唐玄宗李隆基对杨妃的专宠和纵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这一段既写了杨妃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又寄寓了诗人对他们纵情误国行为的极大痛心和无限的感慨之情,并为后面悲剧的必然到来作了预示。
     
    果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发生了,故事转到了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杨妃之死和李隆基对杨妃的不能须臾忘怀的思念之情。这时唐明皇的形象,已经完全转化为一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了。诗中写马嵬坡杨妃死后,唐明皇心情十分痛苦。其遭遇和心境的变化,诗人是通过情景相托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来的。用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渲染了幸蜀途中悲凉的气氛;更借景物月色、铃声等给予唐明皇的特殊感觉,表达出人物当时的悲痛心情。下面更以一定的篇幅,铺写了唐明皇重回长安后的情景,深刻地刻画了唐明皇回宫后“物在人非”的感触和悲哀。
     
    诗人超出了历史事实的局限,以丰富的想象和富有才华的文笔,构思和描写了杨妃死后独居蓬莱仙山的故事,补足了对悲剧故事女主人公——杨妃的描写。在这一情节里,诗人描绘了杨妃的幽怨和相思,尤其是通过杨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的不忘旧情的举动和“但教心比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旦旦誓言,丰满地刻画了杨妃执著于爱情的动人形象。这最后一段描写,给故事涂上了一层为时人所喜闻乐道的传奇色彩,并增强了以“情”感人的力量。作为一首故事诗来说,它有情节的推移、转换,但从全诗来看,它又一气旋折,完全灭去转落之痕。如写马嵬之变,只用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两句带过,既保持了故事发展的层次和连接,使之不断脉络,又保持了诗歌体裁所要求的凝练、含蓄和抒情的色彩。
     
    上面我们是从《长恨歌》总的构思和结构来说的,至于这首诗的每一局部,每一细节,也无不精美、诱人。如开端部分写杨妃的入宫,用了“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语,这既缘上文写了 “汉皇” 的重色和无所不到的寻求,又写了杨妃的终难自掩的容颜丽质,“难自弃” 三字,可谓一鼓双敲,善于足意。诗中还善于通过对人物意态和活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地写情达意,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方士去仙山叩寻杨妃的一段,杨妃闻讯后,先是“九华帐里梦魂惊”,次是“揽衣推枕起徘徊”,最后是 “花冠不整下堂来”,分别依次地写出了杨妃闻讯之后的那种先是吃惊,后又半信半疑,最后则急急欲与使者相见的整个心理过程。其艺术表现力真可谓无意不透,无语不灵。


长恨歌cháng hèn gē

唐代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剧故事:必当是篇歌行方合体的,或拟温八叉《击瓯歌》,或拟白乐天~。(七八·1949)按,第二句据别本补。

长恨歌

长恨歌

唐白居易的七言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时作者任周至县尉。全诗840字,主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托名“汉皇”,实指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于先天元年(712)即位,在位40余年。杨贵妃,乳名玉环,弘农华阴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妃。二十八年,玄宗度她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天宝四载(745),被玄宗册封为贵妃。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写杨家女由于“天生丽质”,被君王选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迷恋于骊宫的寻欢作乐。结果,“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兵破潼关,玄宗仓皇奔蜀。当他们西行至马嵬驿时,六军不发,杨贵妃死于马前。“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以下以形象的描绘渲染君王对杨贵妃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后请方士招其魂魄,并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以旧物表深情,寄去钿合金钗。然而他们不能重新团聚,只能永远分离。诗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作品有现实依据,但它毕竟是文学作品,有艺术虚构,还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作品里所写的李杨爱情悲剧,富有艺术魅力,深切动人。这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

☚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宿紫阁山北村 ☛
长恨歌

长恨歌

唐白居易的七言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时作者任周至县尉。全诗840字,主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托名“汉皇”,实指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于先天元年(712)即位,在位40余年。杨贵妃,乳名玉环,弘农华阴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妃。二十八年,玄宗度她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天宝四载(745),被玄宗册封为贵妃。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写杨家女由于“天生丽质”,被君王选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迷恋于骊宫的寻欢作乐。结果,“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兵破潼关,玄宗仓皇奔蜀。当他们西行至马嵬驿时,六军不发,杨贵妃死于马前。“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以下以形象的描绘渲染君王对杨贵妃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后请方士招其魂魄,并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以旧物表深情,寄去钿合金钗。然而他们不能重新团聚,只能永远分离。诗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作品有现实依据,但它毕竟是文学作品,有艺术虚构,还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作品里所写的李杨爱情悲剧,富有艺术魅力,深切动人。这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

☚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宿紫阁山北村 ☛
长恨歌

067 长恨歌

清唱剧。韦瀚章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内容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歌词为十个乐章。音乐只写了七个乐章(缺第四、七、九三章): 一、《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四部合唱);二、《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部合唱及女高音、男中音二重唱);三、《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四部合唱);五、《六军不发无奈何》(男声四部合唱);六、《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八、《山在虚无缥缈间》(女声三部合唱);十、《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四部合唱及男中音独唱)。1932年10月22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演奏会首演了其中的《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地来》、《此恨绵绵无绝期》三个乐章。1934年7月音乐艺文社所编《音乐杂志》第三期发表了《山在虚无缥缈间》,在这个乐章中对音乐的民族风格作了探索。全部七个乐章首次发表于1943年5月重庆《音乐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的“长恨歌专号”。1972年林声翕补写了四、七、九乐章。1988年7月中国广播合唱团参加在日本宝冢吊举行的第五届宝冢吊国际室内合唱比赛,女声合唱演唱《山在虚无缥缈间》等获金牌奖;男声合唱演唱《渔阳鼙鼓动地来》等获银牌奖。

☚ 怀旧   抗敌歌 ☛
长恨歌

长恨歌

黄自曲,韦瀚章词。作于1932年,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面对亡国的危险,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民愤四起。作者出于对当时统治者的鞭笞,以借古讽今的手法写了这部清唱剧。歌词是根据元曲“长生殿”及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写成的,共10段,每段都用白居易原诗中的诗句作标题。
❶仙乐风飘处处闻。
❷7月7日长生殿。
❸渔阳鼙鼓动地来。
❹惊破霓裳羽衣舞。
❺六军不发无奈何。
❻宛转蛾眉马前死。
❼夜雨闻铃肠断声。
❽山在虚无缥缈间。
❾西宫南内多秋草。
❿此恨绵绵无绝期。黄自只写了其中的7段,第四、七、九段后来由他的学生林声翕补写。清唱剧内容是以唐代末年的“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无度、悲欢离合的故事。第一段写唐、杨在宫廷中享尽“歌舞升平”之乐的情景。第二段写唐、杨的爱情。第三段写“安禄山”的士兵以讨杨国忠(丞相)为名,大举进攻洛阳、长安,迫使唐、杨2人逃离国都。这是一段男声四部合唱,表现叛军步步逼向长安的不可阻挡之势,充满了紧张气氛。全曲由三段体式写成。第一段首先由男低音在bb小调上唱出低沉的句子,好象战鼓由远处传来。然后由男高音在高8度上重复,造成“西望长安犯”的咄咄逼人之势。中段,作者赋予旋律以大调的色彩,唱出“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愤懑之情,由男高音声部领唱加合唱,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并且在上方5度重复。接着是士兵们“指日下长安”的宏伟气势。第三段音乐又回到降b小调,但气氛比第一段高涨,最后,男高音以高8度唱出“怎料到边臣反,哪管它社稷残”的句子。它是音乐会中经常演唱的一首合唱曲。第五段也是一首男声四部合唱,表现“六军”(君王的护卫部队)在护送唐、杨的途中发泄的不满情绪。第六段写杨贵妃穷途末路,自缢之前对唐明皇的一段诀别之言。第八段女声三部合唱,以古代“清平调”为素材。曲调典雅,意境虚幻,描写往日的“香雾、祥云”都犹如“蓬莱仙境”。而如今“镜花水月”终成空幻。全段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舒缓、平稳,着意刻画幻境;第二部分旋律起伏较大,感情波动、跌宕,力度对比强烈。刻画唐、杨怀有对过去的一切都已一去不返的空幻之感。全段在极弱的力度(ppp)中结束。这也是音乐会中常用的一首合唱曲。第十段用男中音独唱加合唱的形式刻画唐明皇回到长安后,独居“南内”(唐、杨的故居)时的孤独、空虚、绝望的心境。全曲在低沉的音调中结束。

☚ 半个月亮爬上来   海韵 ☛

长恨歌

长篇叙事诗。唐白居易作。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前半直露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则以充满同情的笔调写唐明皇的刻骨相思,由讽刺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作品想象丰富,虚构处也作精确描绘,语言优美,声调谐畅,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世戏曲如元白朴《梧桐雨》、清洪昇《长生殿》等均取材于此。

《长恨歌》

唐代诗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今山西人)作于元和八年(806年)。载《白氏长庆集》卷十二。当时诗人任盩厔县尉。此诗是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是白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该诗的主题有两重性:既有讽喻,又有同情。诗的前半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可谓“长恨”之因;诗的后半,作者以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从而使诗的主题由讽喻转为对他们忠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可谓“长恨”的正文。在客观效果上,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喻,着力刻画唐明皇的相思之苦,可见作者对这个“五十年太平天子”的矛盾看法。艺术上前半写实,后半则运用浪漫主义幻想手法。情节自具首尾、曲折离奇;人物形象完整鲜明、栩栩如生。音律上则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流畅匀称、优美和谐。抒情、写景和叙事融合无间。缠绵悱恻,宛转动人。这些特殊的艺术魅力,使无数读者无不为之倾倒,誉之为“绝唱”。

《长恨歌》chang hen ge

Song of Everlasting Regret→白居易 (Bai Juyi)

长恨歌

eternal lament

长恨歌

长篇叙事诗·唐白居易作。根据民间故事传闻,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既有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也有对爱情悲剧的同情。作品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白居易友人陈鸿为之作传。后代戏曲 《梧桐雨》、《长生殿》等皆取材于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