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西诗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

宋代黄庭坚所倡导的一大诗歌流派。以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宗派图共列作家二十五人,主要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徐俯、韩驹等。曾几、陈与义虽未列名宗派图,亦被后人推为该派重要作家。其论诗着重识力,力求峭劲,好奇尚硬;又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 强调“无一字无来处”,故每袭用前人诗意,略改其词,自矜工巧。流弊所及,遂致剽窃摹拟,造成不良影响。

☚ 豪放词派   格律词派 ☛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的诗歌流派。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宗,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此图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八:“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𫗱、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其他书如《云麓漫钞》等所记与此稍有出入。上述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吕氏可能因黄庭坚为江西人,成员中又以江西人较多,故取名为江西诗派。该派诗人多以学杜甫相号召,元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又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初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还说“吕居仁为四,曾茶山为五”。被后人列入江西诗派的尚有曾纮、曾思、赵蕃、韩淲等。该派除宗师黄庭坚,代表人物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曾幾等以外,其他诗人成就均不甚高。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造成士大夫的畏祸心理,故而诗歌往往由社会转向个人,由外物转向内心,由生活转向书本。诗坛上西崑体绮靡熟滥的诗风引起人们不满,而黄庭坚高扬个性,反俗尚奇,更能体现宋诗特征的诗作得到不少追随者的仿效。他们通过师承和交游关系,互相切磋,遂形成江西诗派。该派以黄庭坚一些重要的诗歌主张为纲领,黄曰:“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见惠洪《冷斋夜话》),认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此诗人之奇也”(《再次韵杨明叔序》)。又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无斧凿痕,乃为佳耳”(《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二)。其说反映出革除西崑派积习,确立独特诗风的追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作为继承前人遗产基础上立意造句、锻炼语言的手法,亦有一定可取之处。然上述理论满足于书本知识,忽略接触现实生活,以借鉴代替创造,只在字句上花样翻新,流弊甚大。金人王若虚曾讥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特剽窃之黠者”(《滹南诗话》卷三)。他们标榜向杜甫、韩愈等诗人学习,然所作诗缺少其深广的内容和鲜明的独创性。除某些反映民生疾苦,感时忧国之作,如黄庭坚《流民叹》、《上大蒙笼》,陈师道《田家》、《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陈与义《伤春》、《次韵尹潜感怀》等以外,主要抒写自身遭遇和内心感受。黄庭坚的《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示三子》,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除夜》等都是著名作品。避熟趋生,翻新易奇,重视遣辞造句、运用典故的技巧,是该派的共同特色,尤以黄庭坚为甚。他所作诗构思奇特,立意深曲,用事奥博,词语生新,且常造拗句,押险韵,散文化倾向十分明显,表现出奇崛瘦硬的风格,《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题竹石牧玉》等,均为其代表作。而陈师道诗较为拙朴,陈与义诗比较爽健,可说各具一格。江西诗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整个南宋,其势力仍然很大,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无不受其影响,宋元之交的刘辰翁、方回亦为其馀响。以后崇奉该派者,也代不乏人。直至清代的同光体诗人的作品,还可看到其流风馀韵。

☚ 元祐体   江西宗派体 ☛

江西诗派

 最能代表宋诗艺术特征的诗派。北宋后期,“苏门四学士” 之一的黄庭坚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追随和模仿他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流派。黄庭坚死后,吕本中(北宋名相吕公著之曾孙) 作 《江西诗社宗派图》,尊江西人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认为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 “江西诗派” 一名的来历。事实上,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其诗风也各不相同,只是在创作方法及见解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南宋时,这个诗派影响越来越大,曾几、陈与义、包括吕本中自己,也都被目为江西诗派;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过江西诗派的熏陶。这一派诗人多学杜甫,故宋末方回又提出 “一祖三宗”之说,尊杜甫为 “祖”,尊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为 “宗”。宋代诗人的一个共同倾向是 “以才学为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诗坛领袖都是大学者,黄庭坚的贡献就是总结了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并在创作中加以实践。黄庭坚推崇杜诗韩文,因其 “无一字无来处”,都是化用前人词句而来,于是他提出 “点铁成金”和 “脱胎换骨” 两种妙法。前法指借用前人的词语和典故,加以点化,推陈出新; 后法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同时加以变化,化腐朽为神奇。这样 “学问” 能化为诗,而诗中也有 “学问”。黄庭坚的主张所以产生巨大影响并形成流派,就在于他自己有成功的实践,并非纸上谈兵。如其描写奕棋的诗有: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前句借用《南史》上所载梁朝湘东王萧绎盲一目的故事,说自己有一片棋仅一眼,死而心甘; 后句借用 《史记》所载楚汉以鸿沟为界相持不下的故事,说自己虽死了一片棋,犹可支撑争战。又如其赞美朋友的诗作: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将出自西汉李延年歌诗的“倾城倾国”这样无人不晓的成语用得极有新鲜感。但是,这样的“学问” 诗,自然也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学问,才能理解其意义,体会其妙处。南宋严羽便对这种“以才学为诗” 的风气非常不满,说: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诗,以做学问的态度来读诗,都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差事;事实上,许多诗人的记忆力并不惊人,为了在诗中展示才学,往往是靠翻类书来寻找拼凑典故,而许多读者也并非学问家,也要靠翻类书来找到这些典故的出处。有趣的是,江西诗派这种写来费劲、读来费神的诗,却在古代文人中非常盛行,尤其在以博学相矜的清代,江西诗派 “无一字无来处” 的主张甚至成为某些诗人的 “金科玉律”。

江西诗派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江西诗派

 宋代一个诗歌流派。它以南宋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吕本中罗列了该派诗人共二十五人,其中江西诗人黄庭坚为创始人。这一派的著名作家还有陈师道、潘大临、徐俯、韩驹、吕本中等。元代诗评家方回的《瀛奎律髓》称,此派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实际上江西诗派的首领是黄庭坚。黄主张作诗应该“无一字无来处”,应该多读古人书,“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答洪驹父书》)提出“不易其意而造其语”的“换骨法”和“窥入其意而形容之”的“夺胎法”。(见《冷斋夜话》卷一所引)他有一首诗写道:“妙在和光同尘,事须钩深入神。听他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赠高子勉》)表达了他在诗歌创作中求奇尚险的思想倾向。他推崇杜甫,但并不是重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看重杜甫的技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不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题材,选用词语,创造新鲜意境,而是在体制、句法、押韵、用典等形式技巧上下工夫,追求字字有来历,走上形式主义道路。他的诗大都内容贫乏,缺少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只有《登快阁》、《新喻道中寄元明》等冲破其诗论束缚的少数诗篇,表现出清新明快的风格。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一个重要的流别,其影响相当深广,南宋许多著名诗人如杨万里、陆游等都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元代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甚至在清代江西诗派还曾风靡一时。

江西诗派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江西诗派

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一支影响很大的诗歌流派。这个流派是在继承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等人反对西昆体纤巧浮艳诗风的基础上产生的。
 江西诗派之说始于南北宋的理学家吕本中,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自豫章(黄庭坚)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又据《宋史·艺文志》载:吕本中曾编《江西宗派诗集》一百五十卷,曾紘编《江西续宗派诗》二卷。从此,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之名立。因此,严羽《沧浪诗话》说“宋诗至东坡(苏轼)、山谷(黄庭坚),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江西诗派中所列诸家,有的既非江西人,也不尽为知名之士。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其《江西宗派序》中说:“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江西诗派之所以自成一派,其主要原因是“味”同,即他们的诗歌风格和艺术创作主张相同而已。因此,后来南宋的曾几、吕本中、陈与义、杨万里、曾紘、曾思等人,也被列入江西诗派。宋末方回又在《瀛奎律髓》中倡“一祖三宗”之说,奉杜甫为祖,下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宗。江西诗派逐成为一个作家众多,有祖有宗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的艺术创作主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提倡“夺胎换骨”法。古典诗歌的体制,经过无数诗人的努力,至唐而大备,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五七言古今体诗歌的领域,可以说已被唐人开拓殆尽。因此,后来的诗人想超越它,实在是难而又难。在这种情况下,江西诗派的首领黄庭坚为了继承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革新诗文的主张,摆脱当时西昆体的影响,去其学晚唐而取其形式——得貌遗神的大病,开拓宋诗发展的新路,创造了“夺胎换骨”法。他说:“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释惠洪《冷斋夜话》引)“夺胎换骨”主要是指师前人之意,即用前人作品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出之。这一主张被江西诗派奉为金科玉律,成为他们的主要纲领。因此他们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作诗要“合古人”,必须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做到字字有来历。所以主张多读书,学韩、杜,学孟(郊)、张(藉)。他们一方面,吸取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入诗,另一方面,从前人作品中摘取人们不常用的俗语、成语、典故构成诗句。如《次韵子瞻赠王定国》中“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句,是用唐人传奇《南柯记》的故事。《戏赠彦深》中“上丁分膰一饱饭,藏神梦诉羊蹴蔬”句,是用《启颜录》上的笑话:“一人常食蔬,忽食羊肉,梦五藏神诉曰,羊踏破菜园……”又如《登快阁》的“痴儿了却公家事”句,是用《晋书·付咸传》上典故,包括了自嘲、自许、自放、自快等意。同诗的“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两句,从伯牙、子期关系到嵇康被刑时的“广陵散绝”,含义极为丰富。再如《题李亮功戴嵩牛图》:“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是暗用《南史·陶弘景传》中的故事。据载:梁武帝礼聘不出,画二牛,一牛散放山水草间,徜徉自得;一牛着金笼头,有人以杖驱之。武帝览图笑曰:“此人岂有可致之理?”山谷此诗取其意,表达了他仕途失意、泥涂轩冕的志趣。江西诗派在使典用事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这是应当肯定的。但因追求过甚,喜欢“掉书袋”,弄得诗歌晦涩艰深,旨意难求,逐成为宋诗的一大毛病。因此,金代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诗话》中尖刻地批评说:“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为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
 其二,提倡“点铁成金”法。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愈)、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主要是师前人之辞,即借用、点窜前人的诗句。这是黄作诗的要法,也是江西诗派尊奉的宗旨。如白居易的诗是“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黄诗为“百年中去夜分半,一岁无多春再来。”王安石的诗是“祗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黄诗为“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刘禹锡的诗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黄诗为“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杜甫的诗是“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黄诗为“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杜诗是“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黄诗为“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杜诗是“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青。”黄诗为“眼中故旧青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杜诗是“昨夜月同行”,陈(师道)诗为“勤勤有月夜同归”。杜诗为“暗飞萤自照”,陈诗为“飞萤元失照”。杜诗是“寒花自暂香”,陈诗为“寒花只自香”等,都是“夺胎换骨”的例子。因此,王若虚《滹南诗话》说:“鲁直(黄庭坚)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这些批评,虽因完全否定借鉴前人而有失偏颇,但针对诗派,特别是后学者过分摸拟的恶习而言,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其三,提倡“诗眼”法。所谓“诗眼”,即黄庭坚论诗时提出的“句中眼”,吕本中宣扬的“活法”。就是把诗句中最关键的字锤炼得生动传神,使其一字生辉,整个诗句因此而活了起来。他们认为若要诗卓然自立,必须除陈言,反俗调。提倡“宁掘勿巧,宁朴勿华,宁粗勿弱,宁僻勿俗。”(陈师道《后山诗话》)力主把“诗眼”中的字锤炼得冷俊兀傲,以造成诗句的险僻与新奇,从而形成自己的“瘦硬”风格。如《次韵杨君全送酒》中的“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和《次韵柳通寄王文通》中的“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分别把“花”字从名词、“朱”字从形容词转化为动词。又如《听宋宗儒摘阮歌》中的“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竟把“天”、“水”颠倒来使用,其目的是形成语奇俊峭的“瘦硬”风格。《容斋续笔》中说:“黄鲁直‘高蝉正用一枝鸣’句,‘用’字初为‘抱’,改为‘占’、‘在’、‘带’……至‘用’而定。”通过以上诸字的特殊用法,可以看出山谷及江西诗派想通过“诗眼”法的运用,在用字遣辞上力求翻新立奇,欲造出韩杜“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的诗歌艺术特色来,以增强诗的表现力和美感作用。
 江西诗派这种“奇”“硬”的诗法,一扫晚唐及西昆的柔靡之风,终于形成一种独具雄奇冷峭的“瘦硬”风格。苏轼评论说:“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绝,盘飧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东坡题跋》)张巨山说:“山谷酷学少陵(杜甫),雄健太过,遂流而入于险怪,要其病太著意,欲道古今人所未道语耳”。以上两人之论,不仅是对黄庭坚,也是对江西诗派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
 其四,喜制拗律,造拗句。主张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使语俗,以创立一种“生新瘦硬”的工巧。诗的拗体,本始于杜甫的七律。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拗字诗,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格愈峻峭。”到了韩愈,又加以继承扩大。山谷却特倡此种体制,且大量运用在诗歌创作方面,于是相袭为江西诗派的特殊风格。所谓拗律,是指律句中个别字的平仄互换,应平者改为仄,应仄者改为平,使诗的音调反常。读起来拗口拗声,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力求在“不和谐”中求得挺拔劲峭之美黄诗中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独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诗人画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等,均系拗律。所谓拗句则是句法组织上的变更,使诗的语气反常。以五言诗句法为例,其组织结构本多上二下三,黄却改成上一下四,或上三下二。如黄诗的“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以七言诗句法为例,其组织结构本多上四下三。黄却改为上三下四,或上二下五。如黄诗的“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蜂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另外,在句子结构上,把主、谓、宾的次序颠倒过来,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之中。如《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中的两句: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意思是用鱼肚作脍,像雪片儿飞落下来,堆满盘中。煮熟的鸡头芡实,象千万颗明珠,数以斗计。其目的在于标新立异,出奇制胜,以期能独创一格,既可前无古人,又能凌驾侪辈。从诗歌发展需要创新来看,本无可非议,只是后学者竟自变本加厉,巧立名目,花样繁多,什么“单拗体”、“双拗体”、“吴体”等,近乎文字游戏,终于走向以词害义的形式主义泥淖之中。
 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治平进士。哲宗时,被招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录》。后因新旧党派之争,他与苏轼有学棣关系,故被贬到涪县(四川涪陵)、戎州(四川宜宾县)、黔州(四川彭水县)等地,后死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他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驾齐驱,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他和秦观、张耒(lei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zhi智)被称为“苏门六君子”,与前三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与苏轼齐名,故世人以“苏黄”并称。南宋江湖派诗人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中说:“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挦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山谷)稍后出,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因此,他在文学上的声誉,不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成就,并获得江西诗派领袖的地位。
 最能代表黄诗独特风格,而又受人称道的作品是以下两首:
 落星开士深结屋,尤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虅一枝。(《题落星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寄黄几复》)

 这两首诗虽使典用事,而无旨意难求的怪僻晦涩;瘦硬劲峭,而不乏情寡味;通俗明白而语意曲折,毫无“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之病。所以后人评论其诗说:“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因此,后世论者认为山谷虽以学杜为本,但在谋篇、用韵等方面,实兼擅韩愈、孟郊之长,而又能加以融会贯通,出以己意。于杜则得其骨,命意立言,力求沉着,时有一唱三叹之音;于韩则得其恣肆博大,有“匠石斵垩,运斤成风”之妙;于孟则得其险,炼字妥贴排奡,而不流于怪僻。这种说法,虽失之评价过高,但确实道出了山谷诗的艺术特色。
 黄最好的诗还是被贬谪后,独抒真情实感的诗,例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两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这两首诗感情真挚,音韵流啭,骨气尤高,把诗人万死投荒”遇赦东来的欣喜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毫无“搜猎奇书,穿穴异闻”的瘦硬、新奇、怪癖,实属黄诗中的上品。遗憾的是,它并不能代表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艺术风格,而且象这样的作品,在黄诗中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又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徐州教授、太学博士等职,后以苏(轼)党之嫌罢免,贫病而死。陈极力推崇山谷,他说:“仆於诗初无诗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干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答秦观书》)但他推崇而又不拜倒在山谷脚下,他是最早发觉黄诗缺点而又首先突破其藩篱的诗人之一。他认为黄诗“过于出奇,不如杜甫之遇物而奇,譬如大海无风,而波涛自涌。”因而专心致志于学杜。他是一个有名的苦吟诗人,其创作态度的严肃,与中唐韩门的贾岛、孟郊相似。他的代表作如: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舟中》)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优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

 这两首诗反映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穷途落魄的不满与眷恋故土的一片深情。诗写得慷慨苍凉,意新词雅,有杜诗的浩荡博大之境,而无黄诗的气乏浑厚之弊;有黄诗的奇峭清新之气,而无其生硬晦拗之习。如果不是在国破家亡,到处漂流的大动乱中,他是不可能认识到杜甫诗的高妙所在,也不可能在后期着意学杜甫而有所得。
 陈与义(1090—1139),南宋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参知政事。他才情颇高,对于前贤作品,博观约取,善于变化。其诗祖杜宗黄,但他并不株守黄派的成规,而能博采各家之长,开拓出自己的诗风。他祖杜甫,同时又尊陶渊明、韦应物,他宗黄庭坚,同时也爱苏轼等人。所以他的诗风格较为圆活浑厚,而不专以奇峭拗硬见长。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实践中,他目睹了北宋之亡,晚年又身经湘南流落之苦,故诗多沉郁之音。宋末刘辰翁谓之:“望之苍然,而光景明丽,肌骨匀称。”(《简斋诗集序》)其代表作如:
 一自胡尘入汉关,六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送人归京师》)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峰。(《伤春》)

 诗中有寄托,有感慨,有讽谕,有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读之既无黄诗的拗涩,又无陈诗的瘦硬。方回评论其诗说:“气势雄浑,规模广大”,有“闲雅之味”。因此,《四库全书提要》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深,乃往往突过古人。”
 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主观上是要继承梅尧臣、苏钦舜、欧阳修、苏轼反晚唐、西昆的诗文革新工作,企图在诗坛上有所建树,从诗歌发展史来看,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别于唐诗的。因此,他们提出的开拓诗境、反对庸俗,语言独创等艺术主张,无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在探索宋诗新的道路和开创宋诗新的境界方面,是有贡献的。但他们不懂得西昆诗派的主要弱点,是由于他们严重地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而造成作品思想内容的贫乏空虚,反而错误的认为西昆派的弊端在于读书不多,以致艺术技巧不高,于是片面强调读书,学习杜甫和韩、孟,幻想单纯从形式上模拟他们深沉雄浑、新奇险僻的风格,来转变西昆体辞丽藻绘的平弱诗风,因而同样走上了脱离现实,闭门索句,专讲技巧的形式主义道路。特别是后学者,仅学了李白诗中偶然有的散句,学了杜甫善于使事用典、炼字琢句,学了韩愈的幽险拗涩,于是形成诗歌过分散文化、典故化等不良倾向,使诗歌缺乏形象思维,大多数诗读之味同嚼蜡。因此,江西诗派尽管作家众多,在理论上睥睨一代,但在创作上并没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即使黄庭坚、陈师道及后来的曾几、陈与义等人,也远不如梅、苏(舜钦)、欧、苏(轼)的成就高。但由于当时禅学盛行,黄庭坚等人的主张除直接满足了当时脱离实际、空谈哲理、闭门读书的知识分子及士大夫们的需要外,另一方面,他们独具一格的诗风,颇见功力的艺术技巧,比较系统的创作主张,引来了许多文人学士的追踪。所以,尽管嘉定后为人所厌,四灵派兴起,仍然冲不破江西诗派的藩篱。后来江湖派风行天下,江西诗几绝。但到了宋末,又有刘辰翁、方回两人出来,成为江西诗派的最后余响。并由他们两人,把这种诗风带到了元朝,历经明代,直到晚清的宋诗派之中,还荡漾着它的余波。因此,朱彝尊说:“宋自汴京南渡,学诗多以黄鲁直为师。……盖终宋之世,诗集流传于今者,惟江西最盛。”(《裘司直诗集序》)

江西诗派

367 江西诗派

宋代重要文学流派。形成于北宋末和南宋初。因其创始人黄庭坚及该派作家多是江西人,北宋末诗人吕本中又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而得名。《宗派图》除首列黄庭坚外,还列出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25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于黄庭坚。但此25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后人公认为该派的主要诗人曾几、陈与义又未能列入此图。后来诸书所载,人数,姓名也各有异同。该派谈诗,注重形式,刻意求奇,主张取法杜甫,风格追求险瘦硬,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对诗歌技巧有所贡献,但其内容空洞,词句雕琢,逐渐形成形式主义诗风,曾对宋代及后世诗坛产生不良影响。

☚ 三苏   婉约词派 ☛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jiangxi shipai

宋代诗歌流派,由一批追随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组成。北宋徽宗时期,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尊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人都与黄庭坚一脉相承。其中所列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但因黄庭坚以及一些主要追随者都是江西人,所以称为“江西宗派”。南宋初年,江西诗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其后虽然受到晚唐派、“四灵”诗人等的冲击,但终宋之世一直有很大影响。宋末方回又提出“一祖三宗”之说,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江西诗派主要继承了黄庭坚的一些诗艺主张,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等等,也模仿黄庭坚瘦硬峭拔的诗风。由此产生的弊病便是资书本以为诗,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经验,以艰涩拗捩为务,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语言的明畅。南北宋之交的一些江西诗派诗人,如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在社会矛盾促使下,也写出了一些贴近现实、情感真挚的作品。

☚ 唐宋八大家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Jiangxishipai

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追随和仿效者颇多,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 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凯、王直方、僧善权、高荷。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且派中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宋末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 “一祖三宗”。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主张, 主要是在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黄庭坚论诗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式, 企图推陈出新。要求诗人以 “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强调活法,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但诗派成员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如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陈师道的诗较朴拙,曾几的诗活泼,陈与义的诗趋向雄浑。江西诗派虽然在诗法上努力学习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但未能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现实主义精神, 因此他们摆脱了西昆体的形式主义,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尽管如此,江西诗派仍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诗坛。

☚ 李清照   苏门四学士 ☛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推黄庭坚为宗派之首,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但其中并不都是江西人,而与本中同时并被视为该派重要成员的曾几、陈与义,却未被列入宗派图内。稍后,杨万里又以曾纮,曾思二家补为“江西续派”。该派推尊杜甫,注重学习杜诗技巧;注重“悟入”,即模仿前人又能“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强调活法,崇尚瘦硬风格。当时声势浩大,于后世影响也深远,但其末流趋入生涩险奥。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

宋诗派。据北宋末吕本中著《江西诗社宗派图》,该诗派自黄庭坚以下,列入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憎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過、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共26人。后南宋杨万里又补曾紘、曾思为“江西续派”。宋末元初方回作《瀛奎律髓》,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江西诗派成员并非皆是江西人,而以江西人黄庭坚最为著名,故称。这派诗人论诗主张多强调活脱,追求瘦硬的风格;提倡以学问为诗,要求“无一字无来处”;鼓吹“点铁成金”及“脱胎换骨”之法,即化用或袭取前人句法诗意;多作拗体。他们虽然反对西昆体的形式主义诗风,但理论上的偏颇却将其创作实践引向另一条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的影响一直波及到晚清诗坛。

☚ 北宋复古运动   婉约派 ☛

江西诗派jiang xi shi pai

Jiangxi Poetry Group (poetry group of the Song Dynasty with Huang Tingjian as its representati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