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赣剧
赣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也是一个兼唱高腔、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多声腔剧种。
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也有人认为源于明代的弋阳腔与乐平腔。明末清初,在江西出现了演唱高腔,兼唱昆腔、乱弹的两大流派:饶河班与广信班。饶河班以波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较多的高腔剧目,风格古朴; 广信班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无高腔。1950年,饶河、广信两派合二为一,起名为赣剧。
赣剧的乱弹包括“二凡”、“西皮”。“二凡”也就是 “簧”,即江西的宣黄腔,“西皮” 则来自湖北的汉剧。赣剧中的高腔又分为弋阳腔和青阳腔两种。弋阳腔仍保留了原始风貌。青阳腔由安徽传入,柔和委婉。
赣剧的角色分老生、挂须、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合称 “九角头”。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演风格夸张逼真。名演员有余六喜、郑瑞笙、潘凤霞、胡瑞华等。
赣剧剧目分为弋阳、青阳、乱弹三部分。弋阳腔剧目有《青梅会》、《风波亭》、《珍珠记》、《卖水记》、《清风亭》等青阳腔的剧目大多来自明代传奇,如《百花记》、《三跳涧》等; 乱弹剧目有 《祭风台》、《花田错》、《打金冠》等。解放后演出的 《梁祝姻缘》、《还魂记》、《珍珠记》等在艺术上做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