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西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西派 江西派清初山水画流派之一。为宁都(江西)人罗牧所创。所画山水笔意空灵,林壑森秀, 墨气滃然,取黄、董之长,别具一格。江、淮间从其学者甚众,形成江西派。 ☚ 黄山派 虞山派 ☛ 江西派 南宋初年又有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为吕居仁。吕有《江西宗派图》。他们实际上是结社。南宋以来,文人多结社作诗文。但亦有政治意味。这也是反映在朝风气。此派人共同模仿黄鲁直(山谷,江西人)。《江西宗派图》吕居仁《序》(见《苕溪渔隐诗话》前集四十八)说:唐有李杜,后来人皆不及之。韩愈、孟郊、张籍、柳宗元是继李杜后的,“激昂奋厉”,但赶不上李杜。除此六人外,自唐中叶至北宋皆无人能创作,只有黄鲁直能之。“惟豫章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传者一,余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山谷诗重声调,而且亦重布置,是所谓“抑扬反复”。吕居仁所以重山谷,是因为山谷告人学诗之方法“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使中才之士亦能学。这就是所谓活法。吕居仁不避党派,自己承认为“派”。这亦由于当时风气不轻党派使然。《宗派图》中共列二十五人之名,其中有陈师道(后山)。南宋人多以为他选择不精、评论不公。其中多江西人,而不一定是江西人。后人把江西派诸人之诗编成《江西诗派》,共一百三十七卷,又有《续派》十三卷。这一派之总集现已不存,惟书目名见南宋陈振孙《直斋书目解题》。宋末浙江人方回作《瀛奎律髓》。“瀛”者,“瀛海”也。这书表示于大海之中录选精髓,他把唐宋人选出而分类,并加批评。他是江西派信徒。他说:“江西派一祖三宗。”“祖者,杜甫也。三宗为:黄鲁直,陈师道,陈与义(简斋)。”他是比吕居仁更进一步了。而且,方回在这书里除了黄鲁直所说的方法(活法)外,更特别提出响字(句眼)和高格(要以杜等为模范,特别是在取材布置上)。清人学宋诗的,对他此书甚重视。清末陈三立就继承此派。 江西派是后人推重而不是当时结成的(黄鲁直是由吕居仁所推崇)。梅圣俞、欧阳修等重学韩,就是提倡散文化。这与当时之政权及士大夫之荏弱,使人要求重现实政治有关。以诗批评、表现现实,且把诗之范围扩大到生活各部门,至南宋,此风尤甚。江西派不如西昆体那样,江西派也用典,但不一定用古,而且日常生活也用。他们是要引起人对今之生活的注意,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不过,后者,即以日常生活入诗,要有创造,较难。江西派对现实生活很重视,且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各阶层都重视。他们除了在技巧上(散文化),更在内容上扩大诗之范围。甚至有人以为他们的不是诗。他们不但以诗表现现实,而且用以批评现实。 有人说他们用典太“过”,以至于晦涩难解。又有人说他们的诗过“俗”,如:“整整复斜斜”。 现在的新诗固然受外国诗影响,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与江西派亦不无关系。 明王世贞有所谓“四十子”,结成一集团。但他们只是声气相通,而并无特别表示一种风气,以故不论。 江西派 江西派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个自觉结成的诗歌流派,形成于两宋之间,得名于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和所刊 《江西宗派诗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吕居仁 (吕本中字居仁) 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自豫章 (黄庭坚) 以降,列陈师道、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其中有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曾几、陈与义二人,未被列入; 杨万里 《江西续派》补入曾 ☚ 豪放派 格律派 ☛ 江西派 江西派清初山水画的流派之一。创始人罗牧(1622—1704年);字饭牛,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画山水初学魏石床,后取法董源、黄公望。笔意空灵,自出新意。罗牧曾组织“东湖”书画会,入会者有朱耷(八大山人)、徐煌等十二人,其江淮同从者甚众,称“江西派”。 ☚ 新安派 岭南派 ☛ 江西派宋诗流派之一。江西人黄庭坚为诗师法杜甫,主张作诗“无一字无来处”,作诗当镕铸故实, “脱胎换骨”、 “点石成金”,写出新意。时人师法黄庭坚,反对陈辞滥调,喜用僻典奇字,句拗韵险。虽难免艰涩,然结构谨严, 自成一家,蔚为一大流派。直至明、清,多有师法崇尚者。南宋人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六人为此派代表。南宋末,方回论江西派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