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初始超急性损伤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初始超急性损伤期 亦称“超急性损伤期”、“早期”。 心肌梗死的分期之一。系心肌梗死的初始发病阶段,由Schamroth提出。 即将心肌梗死的发展过程分为初始超急性损伤期、充分发展期和慢性稳定期三个主要时期。初始超急性损伤期的心电图表现有以下三点:(1)高尖T波:T波高尖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先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征象,甚至出现在ST段抬高之前,亦称“高敏T波”。前壁心肌梗死时,高尖T波尤为明显≥1.0mV。当心前导联T波显著升高,两肢对称,尖端变锐,呈现高耸T波时,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即将来临。 在高尖T波阶段多不出现病理性Q波,高尖T波一般仅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高尖T波需与正常变异的高大T波(胸导联,尤其V3)相鉴别,但后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如遇到可疑病例,只需留观3h便可确定其意义。(2)损伤性ST段抬高:在高尖T波之后,随之出现ST段抬高。开始呈挺直向上型抬高(斜上型),继而呈现凹面向上型抬高,进一步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当ST段抬高达到R波高度时,形成QRST单向曲线。部分病例可表现为矩型ST段抬高。(3)急性损伤性阻滞:系损伤区除极过程延缓所致,心电图表现为在梗死区相应导联的R波上升缓慢,VAT延长≥0.045s,QRS波群电压增高,时间增宽,可达0.12s。 损伤性阻滞发生在ST段开始上抬的同时,Q波出现之前,T波直立阶段,持续时间短,一般仅数小时。(4)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初始超急性损伤期的损伤性缺血,使心肌处于一种危险的电生理学状态,静息膜电位减小,慢反应电位活动,传导延缓有利于折返激动的形成,成为致命性室颤的电生理学基础,此时室颤之前常有先兆性心律失常。(5)心电图假正常化:有时,从初始超急性损伤期过渡到充分发展期之前,异常的图形可暂时变得似乎正常,这种中间阶段的心电图变化若不提高警惕,极易造成漏诊。初始超急性损伤期持续时间短,一般仅数小时,不超过1~2d。 此期心肌虽未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但心肌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电生理状态,易发生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的阶段。因此识别初始超急性损伤期的心电图特征,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猝死,防止梗死范围扩大都很重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