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村1917—1944

江苏南通人
剧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从事戏剧工作。
原名:江蕴端
笔名:江村

江村

哀江村
悼念江村
忆江村
江 村
孙宗明
周 峰
王东生
莫 洛
新华日报1944年5月29日
新华日报1944年5月31日
戏剧与电影1983年12期
陨落的星辰第22页

江村

中共哈尔滨市委召开平反大会,为郑依平、牛乃 黑龙江日报1978年12月22日文、章子冈、江村、刘相如、李默林、鲁刚、王志超等同志平反昭雪

江村

刘澜,字养源,号江村,宋天台人。生年不详,景炎元年卒。尝为道士,后还俗。学唐诗,亦能词,《绝妙好词》中录存三首。
沈𡹘,字子由,号江村,明吴江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撰有《吴江水利考》五卷。
高士奇,清浙江钱塘人。见“瓶庐”条。
保学灏,字书山,号江村,清南通州人。乾隆五十九年赐翰林院检讨。工写兰。
姚三聘,字萃尹,号江村,清嘉定人。能画。好古诗,不作近体。有《清风室诗》。

江村jiāng cūn

(号)见子由。


江村jiāng cūn

(号)见澹人。

江村

江村

清诗篇名。七律。沈德潜作。见《归愚诗钞》卷一六。全诗为:“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子桑卧病经旬久,里饭谁令古道存。”此诗前四句写江村的秋景,在秋风秋雨中,江村笼罩着烟雾,一片昏暗。后四句抒情,感慨古道今之不存。全诗善于渲染气氛,注重炼句,反映出诗人的格调说主张。梁国治在《归愚诗钞》的题记中说:沈德潜“其长篇大幅,包络宇宙,灭没变化,出奇无穷,老杜之欲掣鲸鱼碧海中也。其近体律绝工整开阖,浑成一气,语近情遥,老杜之老去渐于诗律细也。”清高宗乾隆对其诗也给予很高评价,在《归愚全集》题词中说:“夫德潜之诗远陶铸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启)王(士禛)矣,乃独取义于昌黎。归愚之云者,则所谓去华就实,君子之道也。”所评在本诗中皆有所体现。

☚ 氓入城行   蒙阴 ☛

高士奇1644—1703

字澹人,号瓶庐、江村、江村抱瓮翁、抱瓮翁、竹窗、藏用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文学家。以诸生赴京试,不举,卖文为生。为人作春帖,偶为康熙帝发现,旬日三试,皆中第一。供奉内廷,深受恩宠。官詹事府少詹事,官至礼部侍郎。卒谥文恪。著有《清吟堂集》、《江村消夏录》、《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等。
索引:高士奇,澹人,瓶庐、江村、江村抱瓮翁、抱瓮翁、竹窗、藏用老人;清吟堂、简静斋、江村草堂、花源草堂、朗润堂、萧兀斋、静寄山房、静寄斋。

江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原诗今译】


 一道清澈的江水环绕着村子淌流,
 夏日江岸上的村庄,安静而清幽。
 屋梁上的燕子自由来去欢乐无比,
 江中的鸥鸟波面相依,十分和睦。
 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让我清闲,
 幼子已会钓鱼,将铁针敲成钓钩。
 药物是我的所需,仗着它来养老,
 除此之外,我微贱的人再无它求。


 【鉴赏提示】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的夏天。在几个月前,诗人经过了长期流亡生活,从同谷(今甘肃成县)来到四川,在成都浣花溪畔建立了一个草堂。当时的成都因受战乱影响少,较其他地方相对安定和富庶。故人的经济资助给予诗人以生活保障,草堂又给诗人栖身之所。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暂时忘掉了社会的动乱和个人的不幸,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伦之乐中。《江村》便是这时期诗人幽静的江村夏日生活的片断记载。
 这首诗一开始,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江村的地理环境和节候,并向我们说明夏天的江村中,是有着不少幽闲有趣的乐事的。诗的第一句:“清江一曲抱村流”,向我们展示了江村的总体画面,清澈的江水在这里曲折流过,在江水形成的一带弯曲之中,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诗用了一个“抱”字,准确生动地勾勒出江、村之间地理位置关系。第二句中的“事事幽”则告诉我们整首诗的主旨。整联中,“江”、“村”二字重复出现,先是分开,后是合在一起,如蝴蝶穿花,撩人眼目。读者于轻松活泼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江村的印象。
 在第二联中,诗人先向我们介绍了江村的景物之幽:村中的燕子,悠闲自在地出入于家家户户的房梁上,颇有一种安居乐业的味道,而江中的白鸥则与村人相互亲近,毫无猜忌之心。这里写的是江村特有的自然景观,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江村生活的安定和江村居民的淳厚朴质。
 江村的夏日里自然万物如此宁静和谐,诗人一家又如何呢?第三联紧接着写人事之幽。年老的妻子,依然一片痴情,此刻正忙着往纸上画棋盘,好和诗人在村庄中镇日消闲。而小儿子也已恢复了战乱中一度失去的顽皮好动的天性,在那里努力将针敲弯作鱼钩,打算到江中去钓鱼呢。
 这一切:生活的安定、大自然的美好、天伦的完聚,对于长期战乱中妻离子散、过着流亡生活的诗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至善至美的了,因此,诗人在结语表示:“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如今除了我因长期战乱中残留下来的老病所需的一些药物之外——而这又不是很难找到的,我可以说是别无所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又一特点是: 第一联先总言江村夏日的幽事之多,二、三联分别写物事与人事。第二联所写物事,出句与村相关,对句与江相关。第三联所写人事,也是出句与村联系,对句与江相关;无论人事、物事,都是夏日江村所特有的。全诗以议论作为结尾,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感受。整首诗富有生活情趣,燕子、沙鸥,老妻、稚子,甚至清江、村庄都写得亲切动人。
 杜甫的诗句向来以“工愁”著称。的确,生活给予诗人的是太多的折磨和失望,要想在杜诗里面多发现一些像这样轻松、自然的作品实在是不容易的,杜甫一生中也只有在这一时期才这样轻松过。诗人对生活的要求是多么容易满足呀!这首诗与本书所选《绝句漫兴九首》是同时期的作品,其格调也相近。本诗形式上于严谨之中见出活泼灵动、语言明白如话,一反其律诗多用典、诗意艰深的特点。

杜甫《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江村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羌村三首·其三 下一篇:野望 →
诗词简介:
这是杜甫作于成都浣花溪畔 的一首七律诗。时值初夏,浣花溪 畔江流曲折,抱村而过; 长长的夏 日,江村中事事都显得安闲。村中 梁间的燕子自由自在,从容安闲; 水中的鸥鸟相互依随,和气无争。 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幼子将针做 成钓鱼的钓钩。有亲友的资助,生 活在这幽雅的江村里,别的还有什 么要求呢?全诗表现了一种怡然自 足的情绪和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 景象。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 《 jiānɡ cūn 》 
    《 江 村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qīnɡ jiānɡ yì qǔ bào cūn liú , chánɡ xià jiānɡ cūn shì shì yōu 。 
    清 江 一 曲 抱 村 流 , 长 夏 江 村 事 事 幽 。 
    zì qù zì lái tánɡ shànɡ yàn , xiānɡ qīn xiānɡ jìn shuǐ zhōnɡ ōu 。 
    自 去 自 来 堂 上 燕 , 相 亲 相 近 水 中 鸥 。 
    lǎo qī huà zhǐ wéi qí jú , zhì zǐ qiāo zhēn zuò diào ɡōu 。 
    老 妻 画 纸 为 棋 局 , 稚 子 敲 针 作 钓 钩 。 
    duō bìnɡ suǒ xū wéi yào wù , wēi qū cǐ wài ɡènɡ hé qiú 。 
    多 病 所 须 唯 药 物 , 微 躯 此 外 更 何 求 。 
     
  •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原诗今译】
     
    一道清澈的江水环绕着村子淌流,
     
    夏日江岸上的村庄,安静而清幽。
     
    屋梁上的燕子自由来去欢乐无比,
     
    江中的鸥鸟波面相依,十分和睦。
     
    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让我清闲,
     
    幼子已会钓鱼,将铁针敲成钓钩。
     
    药物是我的所需,仗着它来养老,
     
    除此之外,我微贱的人再无它求。
  •  
    ①抱:环抱着。事事幽:一切都显得沉静、幽闲。 ②相亲相近:指群鸥相互依随,和气无争。 ③棋局:棋盘。 ④微躯:我的一种谦称。
     
  • 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黄生《杜诗说》)
     
    江村幽事,起中四句,梁燕属村,水鸥属江,棋局属村,钓钩属江,所谓事事幽也。末则江村自适,有与世无求之意。燕鸥二句,见物我忘机,妻子二句,见老少各得。盖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九)
     
    申涵光: “此诗起二语,尚是少陵本色,其余便似《千家诗》声口。(同上引)
     
    诗亦潇洒清真,遂开宋派。(“自去”)二句物色之幽,(“老妻”)二句人事之幽。(杨伦《杜诗镜铨》卷七)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是唐上元元年(760)杜甫在营建成都草堂初成后的夏天写的,那时他已四十九岁了。回想二十年来,怀才不遇、旅食京华的困顿,遭逢战乱、上疏受谴的忧危,以及辗转陇右、间关入蜀的艰辛,就象长夜的恶梦,一个接一个,当时他真不知道何时得了。但是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依靠友人的资助,诗人在当时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成都西郊浣花溪上建造了一所简陋的草堂,亦即本诗所说的江村。从此,全家老小可以宁静生活了。回首前尘,恍如隔世,因此诗人怀着不可抑制的愉悦心情写下这首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诗人首先介绍江村的位置和江村长夏的特色。江村远离闹市,紧靠清江,三面环水,人迹罕到,保持着几乎与世隔绝的平静。就是在酷热的长夏六月,也没有炎蒸逼人引起的烦恼和焦躁。在江村,他所见到的事事物物,无不安闲自在,自得其乐。诗人用一个“幽”字,写出了这种特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写的是飞禽自在之乐,是物色之幽。杜甫在这年春天刚造好草堂,即有新燕飞来,定巢梁上。从此,结束了飘零之苦,自去自来,任意回翔,这和诗人的处境何其相似乃尔。难怪他的诗笔愉快地写到的首先就是梁上燕。出于同样的心情,他觉得三三两两嬉逐飞翔的水中鸥,此际似乎分外相亲相近,也把它写入这动人的诗篇。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写的是妻儿自得之乐,是人事之幽。伴随诗人过了半生苦日子的妻子,如今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正一行复一行地界线画纸制作棋局——莫非想和丈夫对弈一局以消长夏么?平时安静不下来的孩子,现在正细敲慢击耐心地把衣针做成钓钩。看来住到江村后,多水的环境已使他萌生了钓鱼的兴趣。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铺叙了长夏江村的种种幽事后,想到自己体弱多病,只要能得到一些药物来治疗,那就什么也不企求了。在这里,他用微末要求的未获解决作对比,来表达对现有生活的极大满足。“民亦劳止,讫可小休。”千载之下,人们对诗中流露的愉悦之情也是会理解和同情的。
     
    但是一想到诗人的素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曾发誓“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人们在理解和同情之余就不能不感到他对生活的满足实际是可悲的壮志消沉,从而对折磨他一生的封建社会和黑暗时世激发起极大的愤恨。这是在读完如此平和的诗篇后,再想一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平静的心情。
     
    由于这首诗取境浅近,格调轻快,用语又复通俗自然,不象杜甫其他七律那样雄阔高浑或感慨苍凉,有人就讥之曰: “此诗起首二语尚是少陵本色,其余便似《千家诗》声口。”这正如看惯高山大川的雄奇壮丽就抹杀小桥流水的优雅恬静一样,同属一偏之见,并不足取。
     
  •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往往不限于一种风格。例如李白的诗风是飘逸豪放,但读其《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和《丁都护歌》,却又那样质朴深沉。白居易的诗风,既有新乐府诗那种“率而直、浅而肆”的直白浅切,又有《长恨歌》、《琵琶行》那种风情宛转、余韵悠悠的诗章。同样地,杜甫作为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沉郁顿挫是他的主体风格,但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乏《江村》这样被黄生称为 “潇洒流逸”之作。
     
    潇洒流逸,指的是诗歌的一种美学风格,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此专立一类,概括其特色是“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欲得愈分。”司空图所说的,既有诗人内在的气质和秉性,又有诗作外在的结构和形式,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
     
    先说外在形式。潇洒流逸这种风格表现为洒脱自然,不陷于拘紧和促迫。它要求如行云流水,舒卷自然,不显丝毫刻画之痕;它不追求美词佳句,却处处美不胜收。杜甫这首《江村》即是如此,就从切题这个角度来说,就像冯舒所称赞的:“不必粘题,无句脱题;不必紧结,却自收得住、说得煞;不必求好,却无句不好”(《瀛奎律髓评》)。诗题曰 “江村”,起句“清江一曲抱村流”就紧扣此题,这是明扣;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则是暗扣。因为梁上燕自是“村”中景象,水上鸥当属“江”上情景。同样地,“老妻画纸为棋局”是写 “村”,“稚子敲针作钓钩”意在“江”。所以从扣题上来说,既“不必粘题”又“无句脱题”,诗意与诗题若即若离,欲还复往,“如不可执,如将有闻”,显得自然洒脱、飘逸轻松。另外,从诗人的遣词来看,诗中多用复字却又无声律之弊。我们知道,律诗中忌用复字,诗家称为“犯复”,但此诗的首、颔二联却多用复字,如首联 “江”、“村”二字两处出现; 颔联中的 “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再加上上联的“事事幽”,可以说是多处犯复。但正像律诗中的拗句一样,容易产生生涩之弊,但如“救”得好,反能给人生新硬拔之感。犯复也是如此,它易产生声病、语意重复之弊,但如用得好,不但能加深印象,还给人一种音调圆熟、回环复沓、自然流走之感。这首《江村》就是如此,只不过在多处犯复之中又显得举重若轻,更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这种潇洒的诗风也是诗人内在情感和秉性的体现,也就是司空图所说的 “高人惠中,令色絪缊”。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年)成都浣花溪畔,此时草堂新成,经过四年颠沛,饱尝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有了个安身之所。面对着浣花溪畔清幽的夏景和终获安居的亲人,不由得情由境生,昔日的“满目生悲事”变成了今日的“事事幽”,长期的悲苦愁郁代之以暂时的宽慰和轻松,这位“不难于老健却难于轻松”的诗人也由沉郁顿挫为潇洒流逸。全诗即以“事事幽”为基调,写江村夏日的所见所感:梁间燕子,自去自来,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与忘机不疑、恬情适性的物情相映,人事也怡然自安、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作棋局,不为物累,自得其乐,且如相亲相近的白鸥一样,与诗人共销永日,相亲相伴;稚子敲针为钓,也是自寻乐趣,各得其所。咏歌之际,环境的清幽,亲人的安闲和相亲,诗人的萧散和惬意表现得异常充分,而这种萧散和惬意正出于淡泊的志向和高洁的情怀——“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之外更何求”。这既是诗风潇洒飘逸的内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乐天知命的自足式的生活。这是一幅优美的生活情趣图画。清清江水,碧波荡漾,绕过村庄流淌,在漫长的夏季里,由于天气炎热,江村变得很幽静。头句的一个“抱”字,把清江绕村而流拟人化地表现了出来,次句的“幽”字又将长夏季节江村的环境传神地点了出来。接着诗人为我们描述了非常恬淡幽闲的日常生活画面。房梁间的燕子,尾部如剪,穿梭而来,悠忽而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水中的鸥鸟,相亲相近,互相嬉戏,潇洒随意。这是一种极为闲适的乡村景色。闲淡的生活,给诗人带来了乐趣,也给家庭带来了天伦般的快活。年老的妻子在纸上画上方格,权作棋盘;幼小的孩子敲打着针,试图作为在江边钓鱼的钓钩。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一种自满自足式的乡村生活,字里行间跳荡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这种对江村生活的恰当的剪辑式的描述,形象而逼真地反映了江边村庄的生活画面,也流露出诗人对战乱的厌倦,进而滋生出来的回归田园的梦想。
     
    诗的结尾写道: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一句忽而转折,又将人们带进严峻的生活现实面前。原来诗人在整首诗中洋溢的田园之乐,妻儿之欢,天伦之趣,其实是源于故人供给禄米之上的。于欢乐之中忽显出悲凉之意,于平淡之中忽呈奇崛跌宕之势,使全诗的意蕴又深了一层。这神来之笔,将诗的不尽之意流泻于纸上,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各种村庄

各种村庄

郊野村落:郊陬
自然形成的村庄:自然村
牧人居住的自然屯:浩特
四面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庄:寨(寨子;村寨;山~;边~;小~) 砦
有酒店的村庄:酒村
邻近的村庄:比落
江边的村庄:江村(~渔火)
渔民聚居的村庄:渔村 钓乡
渔村渔家:渔庄蟹舍
山间的村落:山落
山中的村落:山堌
山野间的村庄:山村 村坞 山郭
云雾遮掩的村坞:云坞 云隝
云雾笼罩的村庄:云庄
白色月光笼罩的山村:霜村
偏僻的山村:山窠
远处村落:远落
荒远的村庄:穷乡 穷巷
偏僻的村庄:樗村
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荒村(~野坡) 荒落
偏僻冷落的村庄:寒村
旧时的村落:旧落
破旧的村庄:遗村
只有一家人住的村庄:独家村

☚ 村庄   乡村 ☛
000002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