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搨二2208见「汗褟」②。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汗搨 汗搨 hàntā 亦作“汗𩌇”。貼身穿的汗衫。元歐陽玄《漁家傲·南詞》之五:“血色金羅輕汗搨,宫中畫扇傳油法。”清·蒲松齡《日用俗字·裁縫章》:“馬夫汗𩌇真鄙俚,家丁扻肩稱粗豪。” 汗搨hàndá也作“汗塌”“汗替”“汗褟”“汗 ”。汗衫之类的衬衣。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请同知自向跟前望,夫人为甚么汗搨湿残妆。”欧阳玄《渔家傲·南词》:“血色金罗轻汗搨,宫中画扇传油法。”刘庭信《醉太平·走苏卿》曲:“破荷叶遮著歪靴勒,旧汗替绞了杂毛套,油手巾改做布裙腰,这的是子弟每下稍。”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五:“汗搨,衬衫也……古人谓之汗衣。”陈鳣《恒言广证》:“搨即裯之别字。《方言》:‘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清光绪乙巳年《重修皋兰县志》:“汗濡曰汗褟,音如塔。”蒲松龄《日用俗字·裁缝章》:“马夫汗 真鄙俚,家丁扻肩称粗豪。”《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这裤子、汗塌儿都是绸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