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通寺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通寺遗址 神通寺遗址山东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久的寺院、原名朗公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更名神通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朗公谷内,负山临水、景色秀丽。寺址南北约200米,东西不足百米。据《水经注》和《续高僧传》等文献记载,开山始祖竺僧朗,俗姓李、冀人(一说京兆人),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于此“大起殿舍,建楼累阁”,始建寺院。另明成化十年(1474年)“重修神通寺碑”则称,神通之名,肇自魏皇始二年(公元397年),较前说晚46年,未知孰是。公元398年南燕慕容德以三县租税赐于朗公,继续增修扩建,“并散营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俨然大刹,成为山东佛教中心。直至清乾隆年间才趋衰落,历时长达一千四、五百年之久。现存重要文物有:(1)元明清各朝碑碣10余方;(2)唐以后历代砖石墓塔40余座。其中唐代龙虎塔(详“龙虎塔”条)年代最早;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石塔次之。砖塔中金代“清公山主之塔”和元代“通理妙明禅师塔”,雕刻尤精。其他墓塔八角形、钟形、鼓形或阙形,亦各具特色;(3)唐代千佛崖石窟造像和同期石雕基台。石窟造像,大小窟龛百余个,造像200余尊。(详“千佛崖石窟造像”条)石雕基台1963年发现,三面束腰部位浮雕乐午造像,乐器有阮咸、琵琶、排箫、腰鼓、笙、角、箜篌和拍板等,为盛唐时期珍贵的艺术品。遗址内地上地下文物古迹丰富,对研究山东地区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遗址东侧的四门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侧千佛崖与龙虎塔也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是济南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 ☚ 祖辛贯耳卣 祝其卿坟坛刻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