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汉英外事实用词典︱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进入新世纪, 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情况、 新环境、 新路线、 新政策、 新思想、 新理念、 新名词不断涌现。 我国的对外交往空前活跃。广大外事工作者, 特别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 迫切需要一部赶上时代潮流、 得心应手、 简明实用的好工具书。 本词典汇集了时政、 外交、 经贸、 金融、 军事、 安全、 人权、 法律、 科技、 文教、 体育、 医疗卫生、 环保、 宗教、 历史、 地理等各方面的用语和词汇, 以及日常用语和应时热门话题, 还有在对外交往中常常涉及引用的先哲名言、 古典诗词和成语、 俗语等数百条; 附录包括: ①各国 (地区) 概览 (名称、 首都、 议会、 政府主要机构、 政党、 重要资料等); ②联合国机构、 国际及地区组织译名; ③国际文书 (宪章、 条约、 公约、 法规等); ④中国 (包括港、 澳、 台地区) 机构、 民间组织和大专院校译名;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条例;⑥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名称及其代码、 货币、 官方语言与宗教; ⑦奥运会、 残奥会及特奥会用语。 本词典约300万字, 内容丰富, 例句生动、 突出外事、 简明实用,力求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时代性: 本词典除精选收编了过去常用、通用和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外, 更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提供了当前国际、 国内流行的众多新思想、新理念、 新名词的翻译, 如: “和谐世界” “以人为本”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自主创新” “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睦邻、 安邻、 富邻”“次贷危机” “主权财富基金” “创业板” “QDⅡ”“QFⅡ”“AA制”“金砖四国” “远景五国” “非典” 等等, 应有尽有, 在同类工具书中起到了领先作用。 权威性: 本词典汇集了众多重要和常用的新思想、 新理念, 特别是许多具有中国特色又比较难以翻译的词汇和用语, 曾经过 “中国译协”和中央涉外单位的权威和专家们的反复讨论和切磋, 译法比较可靠而具有权威性。 知识性: 本词典对众多重要的思想、 理念、 名称以及当今流行的术语都加以诠释, 如: “国书” “照会” “白皮书” “非文件” “上海精神”“非传统安全威胁” “环保4R” “彩色革命” “博客” ……等等。 不少人即使知道它们的英文, 但不知其内涵。 本词典都给予简明扼要的诠释,并尽量提供例句,或寓知识于例句之中,对于排解一些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丰富使用者的知识会有帮助。 从例句的参考中, 亦有助于读者正确掌握有关词汇的用法。 实用性: 本词典开辟了快捷查找的途径。 如: 在 “公务员法” “物权法” “气候变化” “禁毒” “禽流感” “能源” “移民” “护照” “签证”等等众多词条下附有相关的政策用语和词汇, 如足球迷在 “足球” 的词条下很快就能找到 “乌龙球” “帽子戏法” 等相关术语。 在成语的译法方面, 尽可能多地提供直译和意译两种选择。 “直译” 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意译” 则易为受众所接受。 这些都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用的方便之门。 在外事翻译工作中, 必须注意政治, 对政治名词翻译有一定的敏感性。 例如: “台湾问题”、 “西藏问题”应译为 “Taiwan question” “Tibet question”, 而不应称 “Taiwan issue” “Tibet issue”, 因为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不存在什么 “issue”。 又如, “中国大陆” 应称“China’s mainland”或“Chinese mainland”,而不要称“mainland China”,以免造成 “两个中国” 的印象。“国籍”是“nationality”;“民族” 则不是“nationality”,而是“ethnicity”或“ethnic community(or group)”。 56个民族应为56个 “ethnic communities (or groups)”; “汉族”不能译 “Han nationality”, 应为“ethnic Han”。 “民族政策”是“policy towards ethnic minorities”。 又如: “国内外” 与 “海内外” 有区别,一个是 “at home and abroad”, 另一个是“at home and overseas” (包括港、 澳、 台)。“华侨” 是“Chinese nationals”(中国籍的华人),华人是 “overseas Chinese”(包括美籍华人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的英文翻译, 既要考虑本国政治需要和价值取向, 又要照顾外国的不同文化背景、 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 例如: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译为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些外国读者认为此译法语义比较狭窄, 比较突出个性化的“特色”, 与中方 “特色” 一词有距离, 建议译成 “Chinese socialism”。② “科学发展观” 现译成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一些外国读者认为,“scientific” 在英语文化圈中多指自然科学, 而中国的 “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人文因素很重要; 在西方, “scientific outlook” 往往特指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阶段牛顿、伽利略、达尔文等科学家所代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小康社会” 的译法 “well-off society”, 被认为超过了 “小康”, 是相当富裕的社会; 改成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又被认为不是英文惯用词, 一般西方人很难琢磨, 如望文生义理解为 “较为繁荣的社会”, 则不是贴近中方原意。④“精神文明”起初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不少人持异议, 因为 “spirit”一词除了 “精神”外, 还有 “精灵、鬼怪” 的含义, 一度改成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advanced culture and ethics”等译法。但当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提法放在一起时, 上述译法又难以体现几个 “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于是在一定场合又恢复了 “spiritual civilization” 的译法。 ⑤党的十七大期间又出现了 “生态文明” 的新术语, 若译成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外国人没有这种概念和表述, 在十七大文件中译成“conservation culture”,一些外国读者则认为具有较强的“节约”含义, 保护生态和改变消费模式的内涵无法体现。 有专家建议, 可把 “生态文明建设”译成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 ⑥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宜译成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因为 “overwhelming majority”并不是 “最广大的”,暂译为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Chinese people”。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如何在忠实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 使译文达到完美的意境,是广大翻译工作者需要继续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本词典使用了外交部翻译室同仁们收集整理的词汇和材料, 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我们希望本词典能够成为广大从事外事工作和翻译的人员以及院校的师生们的好帮手、好伙伴。 由于时间紧促, 人手不够,编者知识水平有限, 文中定有不少错误和缺点, 热忱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2008年11月 |
☚ 汉英外事实用词典︱编纂人员 汉英外事实用词典︱附录一 各国(地区)概览 ☛ 0001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