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广

汉广

《诗经·周南》篇名。《毛诗序》谓赞美“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鲁诗》、《韩诗》谓写汉水神女故事,皆与原诗意旨不符。《诗经原始》以为是“江干樵唱”之诗,即山歌一类作品。今人多认为是民间情歌。诗中情与景融,通过一系列比喻、暗示,表现痴心男子对所爱女子一往情深。含而不露,韵味无穷。

☚ 芣苢   摽有梅 ☛
汉广

汉广

《诗经·周南》篇名。此为男性失恋者所唱的悲歌。全诗三章,章八句。“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首章的前四句,表现男子对所思慕的女子不可求而得之的失望。二、三章的前四句是叠章,意思相同,写男子虽失望但仍然心系于所思慕者,并幻想女子嫁给自己,甘心当她的马夫,着重表现其率真善良的性情。各章后四句字句完全相同,所谓“终篇忽叠咏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方玉润《诗经原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失恋者内心的悲哀。这种叠章形式,在《诗经》中较为特殊。

☚ 芣苢   汝坟 ☛

汉广

 

诗经·周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诗。写个砍柴青年看见南山顶上高大的树木和眼前奔腾的汉水,便想起了自己心爱的美丽的姑娘,但由于不可得到,于是唱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歌。
 全诗共三章。首章前四句,以“乔木”起兴,引出汉水之滨的“游女”,直抒胸臆,表现了砍柴青年对姑娘那不可抑制的爱慕之情。按照常理,“乔木”下是可以休息的,“窈窕淑女”也可求为佳偶,但这里却说:“不可休”、“不可求”,这不但直截了当地交待了爱情理想的难于实现,同时又造成了悬念,耐人寻味。接着四句,则写出了青年男女难于结合的原因。“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里说的汹涌澎湃的汉水、长江,写出了青年男子的身边环境,同时也是用来比喻使这对青年难于结合的客观条件。正是“汉水”、“长江”犹如刁恶的“东风”,厚厚的墙壁,硬是把他们隔开了。正因如此,诗中才一再抒发不能实现自己神圣的爱情理想才产生的那种悲痛的情愫。首章连用四个“不可”,构成间接排比,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人觉得真是一唱而三叹。
 诗的第二章,紧承首章。“翘翘错薪”,极言柴之种类繁多,簇簇拥拥。“楚”是一种荆条。这个男子,由于心有所想,以致于看见遮山蔽野的杂柴,又想起了心上人。这里既在实写青年男子的活动,交待了他的地位,又是一个绝妙的比喻,一语双关,虚实相间,情景互见。有这么多的“薪”,他并不去取,而只去割那朴素平凡的“荆”,这不正是这种爱情无比纯洁美好的写照吗? 因此,他又说“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这个姑娘嫁我,我就是为她喂马也心甘。这近于决心的诗句,虽然还称不上是山盟海誓,但却恰如其分地说出了青年男子的心里话,显得十分真实动人。为了自己心爱的,不惜当牛作马,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不正反映了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纯洁无瑕的爱情观吗?当然在这决心背后,也似乎潜伏着一种对理想难于实现的危机感。于是诗人再次咏叹江汉的难渡,抒发了感叹实事无限悲痛的心情。反复咀嚼诗意,仿佛一个面容憔悴的砍柴青年在汉水之畔徘徊的身影已跃然纸上。
 第三章与第二章基本相同,只改“荆”、“马”为“蒌”、“驹”,意在形成对比。后者比前者确有些逊色,但正因这一改,可看出青年男子对姑娘那忠贞不渝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钟爱的姑娘可能会“红消翠减”,但不论到什么地步,这个青年男子都要爱她,而只要她肯嫁给自己,就连那不起眼的“驹”,也要给她喂好。这掷地如金石声的话语多么纯洁、多么动人啊!爱在这里已经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江汉难越,难怪青年男子又一次地感叹呢,就连读者也会给予同情和惋惜了。
 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先言“乔木”、“错薪”引出“游女”、“之子”,双双辉映,既突出了姑娘的高贵珍淑,又使诗意跌宕生姿。重章叠唱形式的运用,不但没因三次咏唱,八个“不可”而生重复累赘之嫌,相反却使人如临其境,听到了青年男子的啧啧叹息声,更主要的是它突出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同时诗中比喻、排比、重言等手法和匠心独运的代言形式的安排,都很好地帮助了诗意的表达。

《诗经》篇文之《汉广》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11)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①乔木:高大的树木。②休:休息。思:语助词。③游女:神女。④泳:游泳渡水或潜水而行。⑤江:指长江。永:长。⑥方:环绕。⑦翘翘(qiáo):突起貌。错:错杂。薪:木柴。⑧刈(yì):割。楚:丛木。一名“荆”。⑨秣(mò):喂养。⑩蒌(lóu):蒿。(11)驹(jū):六尺高的马。
 【鉴赏】这是男子求偶失望之诗。全诗三章。
 一章写女子不可追求。此章皆为兴体。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说:“此章乔木、神女、江汉三者皆兴而比也。”这一说法甚合诗意。诗以乔木不可休、神女不可求、汉广不可游、江永不可绕,兴比女子不可求。从四个“不可”以及下文“翘翘错薪”等意象中,可以想见这是一位德贤貌美的女子。难怪男子对她如此多情,如此倾慕,以至求之不得而深感痛苦和失望。
 二、三章写幻想爱情实现。尽管求爱难得,但这男子并未放弃对女子的执著追求。每章的首二句也为兴体。诗以层层错杂的草木,当割取其中的荆条与蒌蒿,兴比男子求偶就要选择最好的姑娘。此时男子想象爱情理想的实现:等到女子嫁给我时,我就喂饱马驹驾车去迎娶她。当然,这只是一种虚幻的梦想。于是他又只得发出“汉广不可游,江永不可绕”的悲叹。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汉之广矣”四句置于每章末尾,反复咏唱,不仅具有浓厚的抒情色调,而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的飘逸而又神奇的浪漫色彩在《诗经》中别具一格,显示了南方诗歌的瑰丽风姿。
 《诗序》说:“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朱熹《诗集传》说:“文王之化自近及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以上谓“求而不可得”,虽接近诗意,但其余之语均为政治说教,将这首生动的民间情歌凭空套上一层礼教的光圈,从而扼杀了诗的生命。《韩诗序》说:“《汉广》,悦人也。”闻一多《风诗类抄》说:“求女也。”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汉广》,当为江汉流域民间流传男女相悦之诗。”这些说法完全正确,故可依从。
 


《诗经》-《汉广》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淼的水势触动了他的情怀,遂唱出这支绝妙的诗歌。他明知所爱的人不可得,却仍不能忘怀。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一片痴情,一往情深! 其诚挚敦厚,感人肺腑。
 首章八句,四曰“不可”。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又各有两个“不可”。短短的一首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而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遂亦沛沛然流注于听者的心田,唤起无限的同情。
 首章连用了四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息”字当依《韩诗》作“思”,是语尾助词,郑笺曰:“木以高其枝叶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可是,泛泛地讲成乔木之下不可止息,总觉得于理不畅。乔木之下怎么就不能止息呢? 即使是枝叶上耸的如白杨之类,也不至于没有荫凉。我想,下面的“游女”既然是专指汉水女神,那么“南有乔木”的“乔木”也应该是专指南方某一乔木而言,或许是神话传说中一株美丽的大树。心里向往着它,却不能到达它的下面; 那不过是虚无缥缈不可企及的一个理想而已。乔木的比喻说出所爱之人在自己心目中乃是高不可攀追求不到的。第二个比喻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三家注均以为指汉水女神,已成定论。或即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文选》郭景纯《江赋》:“感交甫之丧佩”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游”字,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其义“当为浮行水上,如《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诗经新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说对汉水女神徒有爱慕之心,却不可求而得之。“乔木”和“游女”都非人间所有,更非凡人可得,只能徒然想象其高大美丽。这两个比喻,一方面是写不可能之事,另一方面又在自己心目中将所爱的人视为极高的理想。足见其倾慕之深、渴望之切与失望之极。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首章的另外两个比喻。江汉并举,互文见义。“泳”字,据《文选》司马长卿 (相如)《封禅文》注,是浮的意思。“方”,是用竹或木编成筏以渡水。江汉既宽且长,既不能浮游而过,也不能乘筏而渡,面对一片汪洋只能长歌浩叹而已。
 首章的四个比喻,都是讲不可能之事,但它们又有细微的差别。乔木的不可休,汉女的不可求,是真的做不到。而汉水的不可泳,江水的不可方,并不是真的不可能,只是表现极度失望的心情。不可泳、不可方,着重在说自己和她若有江汉之隔,而无桥梁可通。连泳之、方之的信心和勇气也丧失了。
 然而他还是幻想有朝一日能得到她,这就是第二章前四句所说的:“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是高出的样子。“错”,杂乱。“楚”就是牡荆。郑笺云:“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比喻众女皆贞洁,我又欲取其尤高洁者。”大致不差。“翘翘”二句意思是说: 就象砍柴要砍好柴一样,要娶就娶最好的姑娘。余冠英先生译得好:“丛丛杂树一棵高,砍树要砍荆树条。”“之子”,这个人,指自己所爱的姑娘。“于归”就是出嫁,这里的意思当然是指嫁给自己。“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意思是说这个美丽的姑娘如肯嫁给我,我甘心替她喂马,当她的马夫。其中的感情正如朱熹所说是“悦之至”而“敬之深”。但这毕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又重复唱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三章重复第二章,只换了两个字。“言刈其楚”的“楚”字,换成了“蒌”字。“蒌”是蒌蒿,一种水草名。“言秣其马”的“马”字,换成了“驹”字,“驹”是幼马。借着两个字的更换,把这章诗重唱了一遍,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重章叠句。而这首诗的韵味主要就表现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四句的反复咏唱上。长歌浩叹,回环往复,不能自已。这四句是就眼前之景,信手拈来,构成妙喻。《诗经·卫风》 中有一篇《河广》,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江河的广狭及可渡与否,由于感情的不同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要比喻事之易成,则曰: 谁说河宽? 只要以一苇就可以渡过了。谁说河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要比喻事之难成,则曰: 不可泳、不可方。是不是没有客观的可信的标准呢?也不是。只是抒情诗的创作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细节。这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正是诗歌艺术巧妙的地方,细细体会是颇为有趣的。

古代民歌《汉广》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本篇写一个樵夫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因爱慕之深而成单相思,但追求不得,只有满怀惆怅失望。
 诗用比兴开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以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而不能用它作覆荫,来比喻追求美女而不可得。接着又用汉水游女作比,来写樵夫对女子的追求难得: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此言,像汉江有位神女,要想追求她而不可得。因为汉水宽阔,而不可能游水去追求她。这是以浮行于宽阔的汉水上的神女之不可追求,来比喻自己所爱慕的美女之难以追求到。继之,又进一步以江水作比,来写樵夫对她的追求难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此言,因长江的水流很长,难以用筏子渡过去追求她。这是以长江水长之难渡,来比喻对她追求之难得。以上江、汉并举,互文见义。即江、汉既宽且长,既不能游水而过,又不能乘筏而渡,他所爱慕的美女之所在,犹如为江汉所隔,只能徘徊瞻望烟水茫茫浩渺无际的江汉大水而失望兴叹。
 他尽管满怀失望,但仍不死心,还存有幻想。幻想最终有一天,能够有幸得到她。第二章就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首二句说: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此二句即以砍柴要砍好柴来比喻娶妻要娶最美好的女子。至此,他竟幻想: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此二句和末章三、四句是设想:那美丽的女子要出嫁和我结婚了,我要喂马驾车亲迎。真是满怀痴情,一往情深。然而这毕竟是幻想。因为追求她的障碍不可逾越。接着便复咏了首章的五、六、七、八句,再次强调了其障碍犹如江汉的阻隔,追求难得。
 为了再次强调他的痴情幻想,又复咏了次章前四句,从而加强了抒情效果。
 诗中没有正面描述樵夫追求美女之如何困难重重而不可得,而是使用一系列比喻表现樵夫追求美女的障碍。即用四个比喻句以比喻他所追求的美女之不可得;用两个比喻句以比喻他娶妻要娶这个最美好的女子。比喻用得特别多,使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深刻而有力。这是古代民歌固有的表现手法之一。
 诗中又未更多地正面描写樵夫所爱慕的女子是如何贤良美丽,但通过樵夫对她的醉心迷恋、痴情追求,其贤良美丽自见,这是从侧面衬托出那女子的贤良美丽。
 重章叠句是《诗经·国风》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本篇诸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等句的反复咏唱,即加强了抒情,充分地反映了诗人追求美女所表现的真挚情思与惆怅失望。令人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之感动同情。

诗经《汉广》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对汉水上游女的热恋,但苦恼着不能到那儿去。
南有乔木,(一) 南方有棵高大的树,
不可休息。不能在那儿休息呀。
汉有游女,(二) 汉水游玩的女郎,
不可求思。不能去追求她呀。
汉之广矣,汉水这样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能游泳过去啊!
江之永矣,(三) 江流这样的长呀,
不可方思! (四) 不能划船过去啊!

翘翘错薪,(五) 丛丛杂乱的柴草,
言刈其楚。(六) 我割那长长的荆条。
之子于归,(七) 那姑娘嫁给我,
言秣其马。我喂饱马儿来迎她。
汉之广矣,汉水这样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能游泳过去啊!
江之永矣,江流这样的长呀,
不可方思! 不能划船过去啊!

翘翘错薪,丛丛杂乱的柴草,
言刈其萎。(八) 我割那长长的萎蒿。
之子于归,那姑娘嫁给我,
言秣其驹。(九) 我喂饱驹儿来迎她。
汉之广矣,汉水这样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能游泳过去啊!
江之永矣,江流这样的长呀,
不可方思! 不能划船过去啊!


注 释
(一)毛亨:“南方之木美。乔,上疏也。”
(二)余冠英:“汉,水名。源出今陕西省宁羗县北,东流入今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三)朱熹:“永,长也。”
顾广誉:“许氏曰,汉言广,谓横渡也。江言永”谓沿溯也。”
(四)陈奂:“今《尔雅》方作舫。《释言》又云:‘舫,舟也。’”
(五)王先谦:“《鲁》、《韩》说曰:‘翘翘,众也’。”
毛亨:“错,杂也。”
(六)朱熹:“楚,木名,荆属。”
(七)惠周惕《诗说》:“言得如是之女归于我,则我将亲迎而身御之,爱之深,不觉辞之昵也。不言御车,而言秣马,欲速其行,且微其辞也。”
朱熹:“秣,饲也。”
(八)朱熹:“蒌,蒌蒿也。”
(九)朱熹:“驹,马之小者。”

注 音
蒌lou娄 驹ju拘

诗词《汉广》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②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①思:语气语。下同。②汉:水名。源出陕西,东流至湖北汉阳入长江。游女:出游的女子。③永:长。方:筏子。这里指以筏渡水。④翘翘:众多貌。错薪:杂乱的柴草。楚:草名。又名荆。
 ⑤之子:这位姑娘。指游女。⑥蒌:一种水草。今名蒌蒿。
 
 【译文】 河岸对面的乔木,可望而不可即,无法在它的荫下乘凉。汉江上的游女,可望却无法追求接近。多么宽广的汉水呵,无法游泳过去;多么长的江流呵,无法乘筏抵达。一堆堆错杂的柴草,乃是我砍下来的荆楚。这位姑娘要是出嫁的话,那我情愿替她喂马。多么宽广的汉水呵,无法游泳过去;多么长的江流呵,无法乘筏抵达。一堆堆错杂的柴草,乃是我砍下来的蒌蒿。这位姑娘要是出嫁的话,那我情愿替她喂马。多么宽广的汉水呵,无法游泳过去;多么长的江流呵,无法乘筏抵达。
 
 【集评】 汉·郑玄:“贤女出游于汉水之上。”(《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爱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文选·郭景纯<江赋>》“感交甫之丧佩”注引)
 宋·朱熹:“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如《大堤》之曲可见也。”(《诗集传》卷一)
 明·钟惺引《古谚》:“刈薪刈长,娶妇娶良。”(《评点诗经》)
 清·陈启源: “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悦)益至。”(《毛诗稽古编》卷三十)
 清·魏源:“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辖》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诗古微》卷七)
 
 【总案】 此诗写一位男子慕悦女子,而又苦于不能如愿之情。三家说《诗》,皆以游女为汉水之神。但在此诗,作者只是借以指心中所爱的女子,以神人相隔,喻佳人难求。近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渺的江水触动了他的情怀,遂唱出了这支迷人的歌。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无限向往,使整首诗呈为一种无限高远的境界。每章之末,均叠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句,将游女迷离恍惚之形、江面浩渺迷茫之景、心中痴迷思慕之情,都融于长歌浩叹之中。

古代名诗《汉广》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题解
 这首诗见于《周南》,是一首爱情诗,写男子对美貌女子的向往和追求。诗歌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
 
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①楚:荆也。 ②蒌:蒌蒿。
 赏读
 诗歌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用乔木树高,难以在它的树荫下休息来比喻女子高尚出众,不可追求,流露出男子对女子的仰慕之情。“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全诗的主旨。明知汉上游女,不可追求却又念念不忘,表现了男子的痴情。“汉之广矣”以下四句,在三章中反复出现,一唱三叹,通过比喻,借助无限阔大的河、汉之境,叙写男子无可奈何又无限向往之情,给抽象的思慕之情披上汹涌澎湃、具体可感的意象。二章、三章借刈薪言志:割薪时,割最高的灌木,娶女时要最好的女子,可见男子志向高远,用情专一。二章“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三章“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是男子产生的幻想。女子虽然不可追求,但男子的脑海中却已浮现出喂饱高马,迎娶女子的景象,更加显出男子的一往情深。
 这首诗采用复唱的形式,借助于准确恰当的比兴,表达出男子知其不可求,却无限向往的痴情,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
 


《诗经》之《汉广》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汉广

 〔原文〕
 南有乔木,
 不可休息。(韩息作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鲁永作羕,韩永
 不可方思!作漾。鲁方作舫。)
 (休、求,幽部。广、方、泳、永,阳部。)
 翘翘错薪,
 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楚、马,鱼部。泳、方,阳部。)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鲁刈作采。)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蒌、驹,侯部。泳、方,阳部。)
 〔译文〕
 南山乔木高又大,不能休息在树下。汉水游女长得美,为何不能得到她。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水到对边。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丛生草木杂又高,割取荆楚为咱婚事做准备。姑娘如果愿出嫁,我喂饱那马驾车去娶她。娶她真是难上难,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水到对岸,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丛生草木杂又高,割取蒌蒿为咱婚事做准备。姑娘如果要出嫁,我喂饱那马驾车去娶她。娶她真是难又难,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渡水到那边。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评介〕
 《汉广》三章,章八句。这是一首恋歌。诗中是写男恋女的。他正追求一个姑娘,一时追求不到,使他苦闷失望。然而他却仍然热切希望和她结为夫妻。诗中喊出“难道就因为汉水的宽,我就不渡过吗?我更不能因为这位女子难追求,我就不追求她了。”从而可以看出这位男主人公,对他所追求的人,是多么爱呀,而且又是多么的真挚啊! 当用语言不能表达他对她的爱时,就又喊出:“您愿出嫁的话,我宁可给您喂马”。诗中就用简短的语言给我们塑造一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样一位既焦急又真挚的男主人公形象。本诗情意缠绵,如泣如诉,表现出诗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和悲哀。也有人说本篇是江汉地区关于汉水女神传说的诗,近乎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之类。如闻一多《诗经通义》:“三家皆以游女为汉水之神,即相传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是说借神话传说来抒发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根据诗中的“乔木”、“错薪”、“刈薪”、“刈蒌”等描写,推想是江边樵夫所唱的歌谣。即为古代山歌。他说: “殊知此诗即为刈楚刈蒌而作,所谓樵唱是也。近世楚粤滇黔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
 全诗三章。第一章先用不能在乔木下休息和不能渡过宽广绵延的江水做比喻,写出男方不能追求到自己所爱慕女子的焦急心情。王先谦云:“此章乔木、神女、江汉三者皆兴而比也”。第二、三章同义,写男方对所爱的女子“悦之至”、“敬之深”(朱熹语)。他表示如果您答应出嫁,我情愿为您喂马。但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仍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句反复咏叹,以表示内心无可如何的情绪,可谓“一唱三叹”。
 诗中所写的 “错薪”、“刈楚”、“刈蒌”、“秣马”,都与古代婚礼有关,都是写这位男子为他们的婚事所做的一切准备,表现爱之急,爱之切。《诗经》中多以析薪、伐薪隐喻婚媾。据古籍所载,上古之时,析薪、束薪、合卺,都是婚礼中的仪式,薪、瓠均为婚礼中必备之物。魏源《诗古微》:“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 《车𤛉》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又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又钟惺《诗说》:“古谚:刈薪刈长,娶妇娶良。”其说似近其义。
 这篇和《关雎》都是写男子追求女方得不到手的苦闷心情。而这首《汉广》诗中的男主人公感情真挚、朴实。如:“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这比“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情感真挚得多了,朴素得多了。孔颖达曰:“‘之子’桃夭谓嫁者之子;《汉广》则贞洁之子; 《东山》言其妻;《白华》斥幽王,各随其事而名之。”又姚际恒说:“三章(尾段)一字不换,此方谓之一唱三叹。”
汉广

汉广

〔原文〕
南有乔木,
不可休息。(韩息作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鲁永作羕,韩永
不可方思!作漾。鲁方作舫。)
(休、求,幽部。广、方、泳、永,阳部。)
翘翘错薪,
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楚、马,鱼部。泳、方,阳部。)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鲁刈作采。)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蒌、驹,侯部。泳、方,阳部。)
〔译文〕
南山乔木高又大,不能休息在树下。汉水游女长得美,为何不能得到她。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水到对边。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丛生草木杂又高,割取荆楚为咱婚事做准备。姑娘如果愿出嫁,我喂饱那马驾车去娶她。娶她真是难上难,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游水到对岸,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丛生草木杂又高,割取蒌蒿为咱婚事做准备。姑娘如果要出嫁,我喂饱那马驾车去娶她。娶她真是难又难,好比汉水宽又宽,不能渡水到那边。好比大江长又长,渡过难靠小木船。
〔评介〕
《汉广》三章,章八句。这是一首恋歌。诗中是写男恋女的。他正追求一个姑娘,一时追求不到,使他苦闷失望。然而他却仍然热切希望和她结为夫妻。诗中喊出“难道就因为汉水的宽,我就不渡过吗?我更不能因为这位女子难追求,我就不追求她了。”从而可以看出这位男主人公,对他所追求的人,是多么爱呀,而且又是多么的真挚啊! 当用语言不能表达他对她的爱时,就又喊出:“您愿出嫁的话,我宁可给您喂马”。诗中就用简短的语言给我们塑造一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样一位既焦急又真挚的男主人公形象。本诗情意缠绵,如泣如诉,表现出诗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和悲哀。也有人说本篇是江汉地区关于汉水女神传说的诗,近乎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之类。如闻一多《诗经通义》:“三家皆以游女为汉水之神,即相传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是说借神话传说来抒发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根据诗中的“乔木”、“错薪”、“刈薪”、“刈蒌”等描写,推想是江边樵夫所唱的歌谣。即为古代山歌。他说: “殊知此诗即为刈楚刈蒌而作,所谓樵唱是也。近世楚粤滇黔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
全诗三章。第一章先用不能在乔木下休息和不能渡过宽广绵延的江水做比喻,写出男方不能追求到自己所爱慕女子的焦急心情。王先谦云:“此章乔木、神女、江汉三者皆兴而比也”。第二、三章同义,写男方对所爱的女子“悦之至”、“敬之深”(朱熹语)。他表示如果您答应出嫁,我情愿为您喂马。但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仍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句反复咏叹,以表示内心无可如何的情绪,可谓“一唱三叹”。
诗中所写的 “错薪”、“刈楚”、“刈蒌”、“秣马”,都与古代婚礼有关,都是写这位男子为他们的婚事所做的一切准备,表现爱之急,爱之切。《诗经》中多以析薪、伐薪隐喻婚媾。据古籍所载,上古之时,析薪、束薪、合卺,都是婚礼中的仪式,薪、瓠均为婚礼中必备之物。魏源《诗古微》:“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 《车𤛉》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又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迎御轮之礼。”又钟惺《诗说》:“古谚:刈薪刈长,娶妇娶良。”其说似近其义。
这篇和《关雎》都是写男子追求女方得不到手的苦闷心情。而这首《汉广》诗中的男主人公感情真挚、朴实。如:“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这比“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情感真挚得多了,朴素得多了。孔颖达曰:“‘之子’桃夭谓嫁者之子;《汉广》则贞洁之子; 《东山》言其妻;《白华》斥幽王,各随其事而名之。”又姚际恒说:“三章(尾段)一字不换,此方谓之一唱三叹。”

☚ 芣苢   汝坟 ☛

汉广

周代民歌。《诗·周南》篇名。《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诗集传》:“文王之化自近及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因以乔木起兴,江汉为比,而反复咏叹之也。”《诗经原始》:“此诗即为刈楚刈蒌而作,所谓樵唱是也。近世楚、粤、滇、黔间,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有近乎淫者,亦有以礼自持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当其佳处,往往入神,有学士大夫所不能及者。”闻一多《风诗类抄》:“求女也。终篇叠咏江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借神女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开《洛神赋》之先声。汉女,汉水女神,借以喻彼女。乔木,男子自喻。言乔木之荫,非不可休,人自不来耳。”现代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男子慕悦女子而苦于不能如愿以偿的民间情歌。

汉广

即《诗·周南·汉广》。某青年男子追求情侣而不得,故作是歌自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