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代画像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代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中的石刻装饰画。画像石起于西汉中叶(公元前1世纪),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公元2世纪)。山东省是汉代画像石发现最多的地区,共有60余个县市发现,著名的有武氏祠画像石、孝堂山画像石、沂南画像石等。武氏祠画像石,建成时间在公元147年至151年间,现存45块画像石,高和宽约1m,刻纹深约1.5cm至2cm。1954年出土的东汉晚期的沂南画像石42块,有画面73幅。河南南阳画像石发现总数1000多块,有的长达3m,描绘各种节目表演,共有51人,2巨鸟,7只鸟兽参加演出。 汉代画像石西汉晚期至东汉末的墓葬中出现了以石刻画及砖刻画装饰墓室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墓。这些画像石及画像砖是汉代美术考古的重要内容,逐步引起世人的重视。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在三个大的区域。一个是山东、苏北,以济宁、临沂及徐州为中心;一个是河南,以南阳市为中心;一个是陕北与晋西北,集中在陕西的绥德、朱脂,山西的离石等地。这些地区出土的画像石达数千件。徐州地区保存在300多件,南阳有1 000多件,这两处已成立了画像石馆。各处出土的画像所反映的内容有: 生产劳动场面,有耕作、放牧、狩猎、纺织;墓主人的生活及身份的,有车马出行、属吏、谒见、燕居、饮晏、午蹈、六博、百戏;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的,有荆轲刺秦、泗水捞鼎、扁鹊针灸;天象、神瑞的;图案花纹。著名的汉画像石有沂南画像石、安丘画像石、徐州的竹林七贤、武梁祠画像、李堂山画像等。各地区不同,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也有较大区别。大体有阴线刻,图像用阴刻线条表现;凹刻,图像在凹面,再用阴线刻细部;减地平面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四川地区,不但出土画像石,而且画像砖也多出在四川,集中在成都平原。其内容同画像石墓一样,有墓主人的劳动生活场面,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社会风俗等。画像石与画像砖不但是汉代的雕刻艺术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与社会生活,是研究汉代文化史的可视资料。有的画像石上还有刻字。对汉画像石最早加以著录的是南宋的洪适。他在《隶释》一书中,摹录了画像石。清代以后,更蔚为大观。国外的法国人沙畹、日本人大村西涯、关野贞等,摹录和拍摄了不少画像石资料。傅惜华曾出版过《汉代画像石全集》。现在,随着画像石墓的发掘,各画像石集中的省,如山东、陕西、河南、四川都先后出版过画像石的专册。对画像石的研究,也由纯美术的角度,转变为多视角的研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