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代佛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代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并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的一种外来宗教。当时被看作神仙方术,认为其有神通,项中佩日月光,变幼无方,无所不入。汉代佛教徒也往往迎合神仙方术之士的传教手法,兼用占验、禳灾、祈福、预卜吉凶和看病等以接近民众。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的著名高僧,都会一些方术。如安世高通晓“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康会僧“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昙柯迦罗“善学四韦陀,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甚至佛教徒和方士的名称也很接近。东汉末,佛教的“四谛”、“五蕴”、“十二因缘”等最基本的教义已有系统的介绍,但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都断定为充满苦难;造成苦难的原因不在客观环境,完全在于人类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只有依照佛教指引的路进行修习,才能超出生死轮回报应,得到彻底的解脱之类的说教在社会上影响不大,东汉著名思想家及其著作都无佛教思想的印迹。佛教只是作为一种宗教迷信在统治者上层活动,主要流传在关中、洛阳、徐淮一带。佛教典籍浩翰,但在东汉末年以前仅有《浮屠经》的口授和译者不明的《四十二章经》。桓、灵之时译出《安般守意经》等小乘经典、《般若道行品经》等大乘经典共54部74卷(据《出三藏记集》,《历代三宝记》和《开元释教录》所载各异),其特点: (1)译经者主要是外来僧,他们或是单译,或是合译,虽也有少量汉地僧人或居士参与,但只是从事辅译;(2)外来僧带来何种梵本经就译何种经,且对大小乘佛教经典没有区别,把它们都看作是释迦的教说;(3)以译经为主,著述和注释极少;(4)译经事业主要靠民间资助,官方未出面直接支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