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书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书注》训诂书。120卷。唐代颜师古撰。采用集注体裁, 以东汉服虔、 应劭, 西晋晋灼、 臣瓒, 东晋蔡谟五家注为主,广泛辑录隋代以前23家注释,亦颇有颜氏个人见解。其主要特点有三:(a)用汉儒注经之法注史籍, 继承郑玄注 《礼》、 笺 《诗》所采用的校文字、 明声音、 通训诂的 “朴学”手段, 来扫除 《汉书》 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不增衍, 不发挥, 不作烦琐考证。 (b) 对前人旧注, 取其精华, 申其隐略, 纠其谬误, 补其未备。 《汉书》注凡标举 “某人曰”云云而下无按语者,是颜氏以旧注为是,无须更释之例;凡于 “某某曰”之下复出: 师古曰: “某说是”云云, 是申明旧注之例;师古曰: “某说非”云云,则为旧注所无、 作者新补之例。 (c) 条例严密, 眉目清楚。 《汉书》注之文字解释,凡言 “古某字”者,为古今字;凡言 “读曰” 者, 为假借字; 凡 “破读” 字之音, 以反切表示之。 此外, 姓名、 地名等悉依 “名从主人” 之例标明音读; 汉时典章名物多援唐制以明之, 引 “今俗语”以释古言,均自有义例,读者可举一反三。《汉书注》保存的六朝以前音读, 是研究汉语音韵沿革的宝贵材料。 颜注为历代官定读本, 是魏晋至唐初 《汉书》注释的第一次汇总,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颜注的缺点, 是在有些地方望文生义、 增字作解。 对一部分古双声迭韵的联绵字、 同义复合词考察不清,往往字别为义, 就字形作解。 宋代以来陆续有人为颜注纠缪补缺,其中, 清人王先谦的 《汉书补注》, 近人杨树达的 《汉书窥管》,影响较大。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标点本。 汉书注hàn shū zhù《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菜菔(5)。书名。唐·颜师古撰,以《汉书》难懂,为之注者颇多。贞观中,师古病名家注“或离析本文,隔其辞句”,或“以意刊改”,错乱舛杂,前后失次。故博采众说,在班昭以下三十七家旧注基础上,重加校正。凡旧注是者,具而存之。旧注未详者,衍而通之。旧所阙漏,详注而补之。评较诸家音义之是非,校正旧书史文之讹误。“条理精密,实为独到”。多有可取。然亦不免有考辨粗疏,误解史文之处。 汉书注 汉书注唐颜师古注。新、旧《唐志》均载120卷。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今本中华书局版《汉书》,即颜注本校订而定。 ☚ 冯继聪 主父偃 ☛ 汉书注《汉书》喜用古字古训,始出,未能通者。汉魏以逮,注者二十余家。唐颜师古集各家音释作《汉书注》,成注最详。清末王先谦作《汉书补注》,汇唐后各家注释为一书,附于颜注后,为最完备之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