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坦克shuilu tankeamphibious tank
能在陆地上行驶和水中浮渡的坦克。水陆坦克重量一般为12~18t,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在沿海地区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及其他防御设施,也适宜在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侦察、警戒和指挥任务。
水陆坦克具有坦克的结构特征,炮塔上装有1门中口径火炮,一般是76~90mm。水陆坦克还具有适应水上浮渡的结构特征:装甲较薄,体积较大,为的是通过增大排水量提高其浮力,以便浮渡行驶时炮塔和车体顶部能露出水面。有的水陆坦克使用围帐,特意将车体外形设计成流线型并在车首加装防浪板,以便减少水中行驶阻力。设计时必须合理配置重心并提供足够的浮力储备系数,以保证水上射击稳定性和提高抗风浪能力。借用陆地上行驶的履带划水,一般能获得5~6km/h的水上行驶速度。为提高水上速度和行驶稳定性,水陆坦克大都装有喷水推进系统,能获得11~13km/h的水上行驶速度。车内装有机动式、电动式和手动式排水泵,可排除车内进水,保证行驶安全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苏联率先研制ПТ-76轻型(水陆)坦克,1950年开始装备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到60年代末总产量达7000辆。中国于1963年研制成63式水陆坦克,瑞典于1968年研制成IKV-91轻型(水陆)坦克,英国在60年代末研制成装有76mm火炮的蝎式装甲侦察车。从70年代末起,水陆坦克的作用逐步被步兵战车代替,预计今后很少发展专用的水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