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Shuidao zaipei
水稻原产于热带,具有喜温喜湿的特性。种稻首先要有水量和温度两个条件。水量多少,决定能否种稻。温度高低,决定种什么品种。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水稻才能活跃生长。水稻的栽培方法是:
❶整地。一般在插秧前10天左右开始耕地,耕深4—6寸,耕后细耙,使活土层深、松、平、软。保持水层一致,水面高低一般在半寸以内。基肥主要用腐熟的有机肥,结合耕地翻入。
❷移栽。早稻一般每亩插秧4—5万穴,双季晚稻每亩也为4—5万穴,单季晚稻每亩3万穴左右,中稻每亩3—4万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移栽,移栽的深度为1寸左右。
❸中耕灌水。移栽后,灌溉的原则是浅水勤灌,每次自然落干时再灌。栽后10天左右,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
❹施分蘖肥。有效分蘖期短的早稻和双季晚稻在栽后就施分蘖肥,主要用人粪尿或硫酸铵等,用量占追肥量的60—70%;有效分蘖期长的中晚稻在栽后10天左右施分蘖肥,一般每亩施硫酸铵10公斤。
❺晒田。当水稻倒数第四叶出现时,开始进行晒田,停止灌水,以促进根系生长,茎叶粗壮,直到叶片挺直,叶色褪淡,白根出现,田中不陷脚,田边裂细缝。
❻施穗肥、粒肥。双季早晚稻在抽穗前30天左右结合晒田后灌水施穗粒肥,一般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一季中晚稻在拔节初期施用,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有时也用饼肥。在一些基肥足、生长旺盛的稻田,也可不施穗肥。在生长后期,因脱肥有早衰现象时,一般在抽穗前后的量补施粒肥。
❼湿润灌溉。在抽穗扬花期,田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灌浆成熟期间为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实行间歇灌溉,不过早断水,在收割前3—5天,才排水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