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晶1935—江苏南通人 水晶 水晶1935—小说家。原名杨沂。江苏南通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服兵役。1964年去南洋北婆罗洲谋生。1967年去加拿大温哥华留学,后转入美国加州大学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爱荷华大学创作研究班从事研究工作。他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创作,小说多取材于台湾留美学生生活,主要表现人类关系的疏离,流露一种对人生的悲观情绪,受西方现代派小说影响较深。在艺术上多用意识流手法,常采用视觉映象和心灵映象的双层结构形式,技法新颖独特。著有短篇小说集《青色的蚱蜢》《抛砖记》《钟》,另有论文《张爱玲的小说艺术》,杂文集《苏打水集》。 ☚ 李乔 尉天骢 ☛ ![]() ![]() ![]() 水晶shuǐjīng石英晶体,无色透明。可用来制作光学仪器和工艺品等。 水晶shuǐjīng〈名〉无色透明的纯石英石,是一种贵重矿石:水晶心│水晶般纯净。 水晶shuǐjīng一种贵重矿石,是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 水晶shuǐ jīng结晶石英,一种稀有矿石,无色透明。一般把制作器皿的厚玻璃也叫作水晶: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三一·718) 水晶shuǐ jīng一种纯质石英。1879年杨少坪《增广英字指南》卷四:“Crystal,水晶。”1903年关庚麟《日本学校图论》:“教授用品表: ……矿物: 博物中矿物用品最多。先条次其目。一、 水晶砂岩类: 水晶玉、由山出之水晶、测角器、水晶之晶簇、水晶之晶群、硬度计、花岗岩、川之砂、砂岩、含介化石之砂岩、珪岩。”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寳石部 > 水晶 > 水晶 水晶 shuǐjīng 亦作“水精”,古稱“水玉”、“黎難”。石英之一種。無色如冰,晶瑩透明,故名。玻璃光澤,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春秋戰國以來之古墓中,水晶製品常有出土。《山海經·南山經》:“堂庭之山多水玉。”郭璞注:“水玉,今水精也。”晉·魚豢《魏略》:“水精出大秦國,一名黎難。宫室皆水精爲柱,食器亦然。”唐·温庭筠《題李處士幽居》詩:“水玉簪頭白角巾,瑶琴寂歷拂輕塵。”明·曹昭《格古要論·珍奇論·水晶》:“古云:千年冰化爲水晶。其性堅而脆,刀刮不動,色白如冰,清明而瑩。無縴毫瑕玷擊痕者爲佳。”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水精》。 水晶【同义】总目录 水晶水玉玉瑛 矿物 矿物矿(~苗;银~;金~;煤~) 另见:颜料 矿石 开采 ☚ 矿物 岩石 ☛ 水晶化学成分SiO2,三方晶系,晶体六方双锥状,折射率No=1.544,Ne=1.553,摩氏硬度7,密度2.65 g/cm3,熔点1723℃。纯净的水晶无色透明,由于含微量杂质及晶体结构被改变破坏,水晶可能呈现多种颜色。紫水晶可能含杂质Fe3+和Mn;黄水晶含Fe及少量H2O;烟色、褐色至黑色的水晶可能含Al3+,也可能晶格破坏所致;粉红色的蔷薇石英含杂质Mn和Ti。水晶可能出现猫眼效应和六射星光。 水晶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用作工艺品和工业材料。 水晶shuǐ jīng《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水精(16)。药名。即水精的别名,见“水精”条。 水晶 水晶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 (SiO2) 晶体,外观为六方柱形,集合体呈晶簇状,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比重2.65—2.66,硬度7,带有压电性、旋光性。科学家们按性能和用途,将其分为压电水晶、光学水晶、熔炼水晶、工艺水晶四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海南岛矽卡岩中的大型水晶矿床进行了地质勘探。1958年,江苏发现了重达3.5吨重的 “水晶王”。20世纪60年代以来,辽宁、广西、福建、青海等地的水晶地质工作获得了重要突破。迄今全国水晶资源分布于20个以上的省区,其中压电水晶主要分布于广西、青海、广东; 光学水晶主要产于江苏、广东、贵州; 熔炼水晶主要产于贵州、广东、青海。重要的水晶矿床类型有伟晶岩型、石英脉型、砂矿型、矽卡岩型、方解石脉型等。 ☚ 仪器仪表工业非金属矿产 冰州石 ☛ 水晶(rock)crystal 水晶rock crystal 水晶crystal 水晶rock crystal 水晶crystal;quartz;rock crystal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