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气海太极拳修炼重要穴位。属任脉,位于脐下1.5寸。太极拳练习时的丹田内转、意念摩运及旋腰等式均涉及此穴,为保健强身的要穴。另外,膻中有时也称 “气海”,如《灵枢》中言: “膻中者为气之海。” 气海 气海❶人体部位名。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灵枢经·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气海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焉。”《旧唐书·柳公绰传》:“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步履轻便。或祈其术,曰:‘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 ☚ 谷道 丹田 ☛ 气海qìhǎi〈名〉 大面积的天然气田。 气海qìhǎi〈名〉指大面积的天然气田。 气海qìhǎi〈名〉指大面积的天然气田。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氣海 氣海 qìhǎi 亦稱“脖胦”,“下肓”。任脈經穴。在臍下一寸五分處。因其爲先天元氣彙聚之處,故名。主治虚脱,泄瀉,氣喘,遺精,脱肛。其穴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九針十二原》:“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五分,任脈氣所發,刺入一寸三分,灸五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氣海主治臍下氣。” 气海qihai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马位于鼻孔内上缘(驴在鼻孔外上缘),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是鼻横肌, 有鼻外动、静脉, 上唇动、静脉, 眶下神经鼻前支和颊上神经分布。巧治,以刀割开约4.5厘米切口, 驴弯马直。主治鼻孔狭窄。 气海❶身体部位。 气海 气海中医腧穴名。属任脉。定位:脐下1.5寸。主治:腹痛,泄泻,疝气,便秘,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本穴具有强壮作用。操作:直刺1—2寸。可灸。 ☚ 关元 神阙 ☛ 气海❶经穴名。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气海Ch’ihai系任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脐下1.5寸,腹部正中线上,施针时直刺1~2寸。主治休克、胃下垂、腹胀、急性肠麻痹、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产后出血、遗尿、遗精、腹泻、便秘、水肿、疝气等。 气海经穴名。别名“脖胦”、“下肓”。属任脉,肓之原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腹中线上。主治:绕脐腹痛,水肿腹胀,便秘,泄痢,癃淋,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止,羸瘦虚惫等。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气海 气海任脉穴。取穴:在脐下1.5寸处(见图2-1-7)。主治:中风脱证、腹痛、泄泻、完谷不化、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刺灸法: ☚ 关元 神阙 ☛ 气海氣海qì hǎi四海之一,指膻中。为宗气聚会之处。《景岳全书·卷十四》:“有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气海qìhǎi❶经穴名。代号RN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脖胦、下肓。属任脉。位于正中线上, 脐下1. 5 寸处。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尿潴留, 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 ~ 1. 5 寸。灸3 ~ 7 壮或10 ~ 20分钟。本穴又为肓之原, 参见十二原条。 气海 气海CV6Qihai任脉穴。首见《甲乙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脖胦”,即指本穴。别名下肓、丹田、脖胦。 ☚ 石门 阴交 ☛ 气海qì hǎisea of qi; lower danti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