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币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币材Material of Money

亦称“货币材料”。做货币用或制造货币使用的物品。按币材划分,货币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和纸币等,币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与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一致。

币材

充当货币的材料和物品。一般来说,充当货币的材料应具备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便于携带的特性。货币材料的价值较高,就可以用少量的货币完成大量的交易;易于分割,是指货币材料可以自由分割,且分割后不影响其价值,以便为价值不等的商品交易服务;易于保存,是指货币材料不会因保存而减少价值,不需要支付保存的费用;便于携带,可以使货币在较大区域内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对某一种货币材料来说,上述四个要求并非任何时候都同等重要。从货币的发展史看,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种类的物品充当货币。大致而论,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从实物货币开始,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货币材料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材料的要求。虽然币材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样的历史顺序发展演变的,但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此生彼亡的界限。如纸币产生后,仍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在同时使用。

币材

亦称“货币材料”,充当货币的材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许多商品充当过货币材料的角色。中国最早有珠、玉、龟、贝、布帛等,其中以贝使用最广、流通时间最长; 其他国家早期充当货币材料的商品主要有牛、猪、马、羊、皮革、烟草、盐、酒、铁、铜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材料必须由价值稳定,易于携带,便于分割,不易损坏的商品来充当。因金银由于其自然属性好、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腐烂、便于携带收藏,最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所以马克思说: “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5页)。我国自五代起,白银就开始充当货币材料。元代起逐渐用银代铜作为流通手段,并在发行纸币后仍以白银为本位币。到明中叶明宗后,各种物价用白银表示,收赋令折银缴纳,民间交易亦能用银。在中国历史上,黄金作为货币,主要用作贮藏手段和大数目支付。到19世纪中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法、比、意和美国等相继以黄金为货币材料,盛行达100多年之久。

币材

币材material of money

亦称“货币材料”。作货币用或制造货币用的物品。按币材划分,货币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和纸币等不同类型,币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与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一致的。

☚ 实物货币   货币材料 ☛
币材

币材

亦称“货币材料”。作为货币用途的物品。就货币的发展史看,曾有许许多多种类不同的物品当过货币。按货币材料本身划分,货币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不同类型。实物货币还可分为自然货币和仿物货币两类。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未经加工或稍经加工而不改变自然物体本身形态的物品作为货币,称为“自然货币”。自然货币是货币史最初阶段上的货币。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货币是殷商时期使用的贝币,即以产于南海的海贝为货币。模仿某种自然物或劳动创造物而制成的货币称为“仿物货币”。如仿海贝的形状而制成的蚌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中国秦以前的布币、刀币、圆钱等,均属仿物货币。货币材料由实物货币发展到金属货币进而演化到信用货币、纸币,是货币材料本身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对担任货币角色物体的必然要求。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材料本身必将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 货币制度   货币本位 ☛
币材

币材

充当货币的材料。货币史上有多种多样的物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龟壳、牛、猪、马、羊、米、茶、盐、谷、布、帛、羽毛、铜、铁、铅等等。我国最早的币材有贝壳、布、帛等物品。这些材料中,有些是植物,有些是矿物,有些是动物,有些是加工品。合适的币材应具有如下特点: (1) 具有明显的标志,便于识别; (2) 体积小,便于携带;(3) 质地坚固,便于贮藏; (4) 各个部分具有同质性,便于分割。所以,尽管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以各种不同商品充当过货币,但随着商品交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冶金技术的发展,币材逐渐由动物、植物过渡到矿物; 由贱金属过渡到贵重金属; 由铁、铜、银过渡到金。金本位制垮台后,纸成了最主要的币材,但金、银、铜、镍等金属仍然是铸造辅币和纪念币的材料。

☚ 货币名称   货币含金量 ☛
000023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