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候疗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气候疗法 气候疗法qihou liaofa通过各种气象因素,如气温、气压、气湿、气流以及大气中的化学物质、阳光辐射等综合作用于机体感受系统,引起一系列有益于康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由于海拔高度、地表状况等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气候特征的区域,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种: ☚ 空气负氧离子疗法 海水疗法 ☛ 气候疗法climatotherapy利用气候条件治疗某些疾病叫气候疗法。构成气候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组合形成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及含气量等对人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如发生明显改变可引起某些疾病,这些疾病可利用某些气候因子进行治疗。如北方寒冷地带的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关节炎等疾病可到比较湿热地域、湿度适宜的地方疗养,可取得良好疗效;高山缺氧、不适应症、高原病移居平原地区,即可获得恢复。 气候疗法climatotherapy大气的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和空气离子等各种气象因素构成气候。这些气象因素发生变化时,机体也随之产生适应性变化,以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正确地运用自然因素预防和治疗疾病,即为气候疗法。 气候疗法 气候疗法利用疗养地气候的理化因素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方法称为气候疗法。在祖国医学中,公元前541年,医和就明确指出了疾病与气象的关系,认为“阴、阳、风、雨、晦、明等太过就要生病”。《黄帝内经》中记述:“人与天地相应”指出了自然气象因素变化作用于机体,机体必然发生相适应的反应。在《千金要方》中,关于“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而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可风寒也”的记载,与现代小儿经常接受日光照射,可防佝偻病的看法是一致的。在国外,Hippocrates曾在《空气、大地和水》一书中,指出了气象异常时易患各种疾病。19世纪中叶,有人利用高山气候治疗结核病取得了成功。近百年来,很多学者对气侯、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近代医学认为,在地球表面大气中,每时都在发生一系列的物理现象,构成了气温、气压、气湿、空气流动(风)、降水、日照和大气电磁变化等气象因素。各气象因素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相互作用、表现为天气。长期的天气观测,得出一个地区各种天气变化的规律,称为气候。各种气象因素都是机体外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的周期性变化,可影响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各种生理功能亦随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从而保持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以适宜的方法,利用这些自然界理化因素,可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并可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某些气象因素对机体可有一定的特异性作用,用以防治某些疾病和促进康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医学标准的风速分型
空气的化学性质 ❶空气的成分: 在空气中含有氮(78.09%)、氧 (20.95%)、氩 (0.94%)、二氧化碳(0.03%)、氖(0.0018%)、氦(0.00053%)、氪(0.0001%)氢(0.0001%)、氙(0.000008%)、臭氧(0.000001%)以及水蒸气等。此外,在空气中尚含有不等量的尘埃、烟粒、花粉、微生物、各种盐类以及微量的亚硝酸、硝酸等氮素化合物和有毒气体;这些成分随时间、地点不同具有一定差异。根据我国环境保护要求,规定疗养地区的大气质量要达到一、二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质量标准,见表。 ❷空气电,空气离子部分:见“空气离子疗法”。此外尚有大气电场,大气电磁场,电磁波等因素。 医疗气候的区分 (1)根据气候带和等温线可区分为: ❶热带气候:日射较强,气温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雨量多,湿度大,年降雨量可达2,000~3,000mm以上。一年中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相对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质量标准表 计量单位(mg/m3)
※1“飘尘”为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2“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3“一次最大”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最大浓度限期。度可达80%左右。 ❷温带气候:各项气象因素变化较大,气候变化多端,季节风明显,四季变化显著,日射中等。 ❸寒带气候:最低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最高月平均气温稍高于10℃。日照中紫外线少。由于气压变化大,风较剧烈,绝对湿度低,空气清洁。如最高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下时,则称为极气候。寒带气候地区约占陆地8%。(2)根据标高、气侯可区分为: ❶平原气候:属于内陆平原气候。在温带,拔海400~500m以下,在热带拔海800m以下为平原气候。气候差异较大,在内陆,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均大。湿度的饱和差亦较大。风速较小,日射较弱。空气中的尘埃与微生物较多。 ❷中山气候:拔海500~1,000m的山地气候为中山气候。日射较平地大,冷却力亦大。与高山气候相比,气温下降较少,气压降低亦不显著。雾较平原多,日光中紫外线含量较丰富。 ❸高山气候:拔海1,000~2,000m高度的山地气候为高山气侯。气压与氧分压较低。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小。空气清洁,日射较强,日光中紫外线含量较多。风速较大,呈现山风和谷风。 ❹海滨气候与海洋气候: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升温和冷却缓慢,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最寒月与最暖月较陆地出现晚。空气湿度大,雨、雾多。空气清洁,尘埃、微生物与致敏因子少。日光中紫外线部分含量多。空气中有大量空气离子,由于海水蒸发,空气中盐类物质含量较多。由于气压较高,氧分压高,而空气中含氧量亦高。风速较大,有陆风与海风。一般将离海岸1Km以内的地区称为海滨气候疗养地。 生理和治疗作用 分述如下。 作用因素 ❶温度作用: 气温变化呈温与冷的刺激作用。 ❷化学作用: 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与空气离子等呈化学刺激作用。 ❸机械作用:大气的压力,空气流动(风)和空气中的蒸气,对机体呈机械刺激作用。 ❹电磁作用:电磁场,电磁波,各种放射性物质和空气离子的电荷呈电磁作用。 对机体的作用 ❶气压: 人类可适应于拔海8,534m、大气压为海平面三分之一变动范围内的缺氧情况。人类只能在拔海5,308m、大气压为海平面二分之一的范围内长期生存。气压急剧下降时,可使外界与体腔内部之间的压力平衡失调,从而影响中耳腔与腹腔的压力。在5,000m高度,气压可相当于海平面气压的二分之一时,腹腔肠内气体可增加两倍,可致横膈上升,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在气压低时,氧分压亦随之下降。空气中氧含量减少时,肺泡中氧含量亦降低,(见表)从而使血红 高度与气压、氧分压的关系
❷气温:在20℃以下时,机体主要以辐射、传导、对流的形式散热;气温26℃时,则蒸发散热为主要形式;增高到38℃时,蒸发为唯一的散热形式。对人类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气温为15~27℃。在气温升高达27℃以上时,可出现疲倦,思考力涣散,气体代谢亢进和血压下降;如持续日久,可见体重下降、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各种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加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气温下降时,在机体可呈现基础代谢亢进、脉搏和呼吸加速、血液中总碳酸量减少、氢离子浓度向酸性移动、白细胞开始时增加而后减少、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随体温下降,血液中总肌酸酐含量增加,血液及尿中含氮总量增加,尿中排钾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在体温下降较明显时,尿中可出现蛋白、糖和血尿;对植物神经系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❸气湿:在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空气对机体的影响都是无益的。对机体最适宜的湿度是气温15~20℃时,相对湿度45~55%,在气温上升到25%以上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20%。气湿可影响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人体的皮肤一昼夜可放散2,000cal热量; 在气温低于15℃时,湿度增高可促进机体的散热过程;在高温情况下,高湿的热空气妨碍机体蒸发散热、明显地影响皮肤的散热能力;当气温高于25℃以上时,空气中的湿度愈高、愈影响机体经汗液散发热量,使机体出现过热。气湿低时尚可引起口腔与咽喉粘膜干燥。 ❹空气流动(风): 是对机体呈冷却作用的主要因素。气流对机体的冷却力随气温上升而减小,在风速2.5m/s的条件下,气温11.5℃时的冷却力为9.3℃;气温17.3℃时冷却力为6.3℃;气温30℃时冷却力为4.0℃;气温36.5℃时冷却力为2.5℃。当气温超过体温时,空气流动则失去冷却作用。在气温40℃,相对湿度95%时,空气流动反而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对体温调节产生不良影响。在气温为15~20℃时,气流变化不影响皮肤表面的蒸发量;而在气温下降时,随风速增大皮肤表面的蒸发量亦随之增加。由此可见,某些气象因素的刺激常呈综合的作用,所以必须从整体来了解各种气象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在不同的气温、气湿和风速的情况下,使机体有相同温热感觉的气象条件,如下表。 机体呈相同温热感觉的气象条件
❺空气离子:空气离子通过呼吸道、体表皮肤或粘膜作用于机体,经呼吸进入呼吸道的轻离子多吸附于鼻粘膜;重离子多随呼气排出体外;中离子多沉着于肺泡,被肺泡壁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吸着、扩散进入血液中,随血液循环将电荷运至各器官,对机体的基础代谢过程呈调整作用。作用于皮肤和粘膜的空气离子、经末梢神经可作用于整个机体。阴、阳空气离子的作用,见空气离子疗法。 ❻日照的作用,见“日光疗法”。 海滨气候疗养地 在海滨气候作用下,早期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加、中性多核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这些变化于作用后2~3天内出现,10天左右最明显,以后则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海滨气侯可使脉搏变慢,对血压呈调整作用,而对患动脉硬化病人的血压可使短期升高;可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因气湿较高,而对呼吸道粘膜具有良好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促进作用;由于能提高细胞的功能,可改变体质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海滨气候的综合作用,特别是大量空气阴离子的影响、能提高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调整作用。日光中丰富的紫外线,对钙、磷代谢有良好的影响。海风可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并可提高皮肤的散热功能和加强机体的基础代谢过程。海水浴的作用,见“海水浴疗法”。海滨气候疗养地的主要适应证为: 轻度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贫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增殖型肺结核、过敏性体质、渗出性淋巴体质、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与肌炎、手术后恢复期等。禁忌证:渗出型肺结核、甲亢、重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等。 高山气候疗养地 由于高山气候的氧分压低,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全血量,血液粘滞度和血红蛋白的氧结合力亦增高;中性多核白细胞比率减少,淋巴细胞与大单核细胞增多; 血沉速度降低。在高山气候作用下,早期可出现脉频和基础代谢亢进,经过几天后即恢复正常。高山气候对血压具有调整作用,可增加心脏的搏出量;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由于可兴奋血管和呼吸中枢,而使呼吸加深、加速、增加肺活量和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以及皮肤血液循环。由于高山气候氧分压低,尚可致失眠、疲倦、头痛和眩晕等。由于紫外线丰富,能使皮肤产生红斑和色素沉着。在高山气候影响下,有时可出现酸血症,如投以钙剂可使之调整。高山气候疗养地的主要适应证为:轻度心血管系统疾病、无动脉硬化改变的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哮喘、代偿型肺结核、胸膜炎后遗症、轻度糖尿病、轻度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与肌炎、神经衰弱、偏头痛等。禁忌证:心血管系统疾病代偿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功能不全、重症肺结核、神经性耳聋、急性炎症、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与肌炎等。 不良气候与疾病 气象因素对机体呈综合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病与天气变化有关。在伴有冷气团通过的天气变化时,气压上升或下降都可促使外源性或内因性哮喘发作。在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于1~2月份高于7~8月份。在冷气团通过时,未用药控制的癫痫病人易于发作。在天气剧烈变化或雷雨、降雪时,可使脑震荡后遗症引起的偏头痛加剧。在天气剧变、寒冷和潮湿时,许多类型的关节痛病人症状加重。气象因素变化与传染病间的关系表现在它可影响机体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以及病源体的生长和传播。气象因素作为诱发疾病的因素已逐渐被重视。根据气象因素变化与疾病发生二者间的关系,为预防天气变化时致使某些疾病的发生或恶化,近年来开展了关于疾病的气象预报。 ☚ 疗养学 日光疗法 ☛ 气候疗法climatic treatment;climatotherap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